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披针叶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慧娟;王丽霞;刘孟奇;张雁冰;毕跃峰;柳继锋

    目的 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2,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1),(+)-儿茶素(2),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3),芦丁(4),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5),6-deoxy-1-hydroxy neoanisatin(6),莽草毒素(7),ieariside E3(8),(7S,8R)-urolignoside(9),对羟基苯甲酸(10),莽草酸(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绞股蓝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卢汝梅;潘立卫;韦建华;钟振国

    目的 研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绞股蓝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月桂酸(1)、β-谷甾醇(2)、3,5,3'-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邻二苯酚(4)、3'-O-甲基花旗松素(5)、槲皮素(6)、鼠李素(7)、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8)、3,4-二羟基苯甲酸(9)、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0)、鼠李糖(11)、丙二酸(12)、β-乙氧基芸香糖苷(13)、芦丁(14)、商陆苷(15)、人参皂苷Rb1 (16)、胡萝卜苷(17).结论 化合物1、3~5、7、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国沙棘籽粕中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作者:高雯;张静;陈超;孔德云

    目的 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籽粕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国沙棘籽粕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2E-2,6-二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酰-(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O-[(2E)-2,6-二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酰-(1→3)]-α-L-吡喃鼠李糖苷(1)、山柰酚-3-O-[(2E)-2,6-二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酰-(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O-[(2E)-2,6-二甲基-6-羟基-2,7-辛二烯酰-(1→2)]-α-L-吡喃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3).结论 化合物1和2均为新的黄酮苷,分别命名为沙棘黄酮苷A和沙棘黄酮苷B .

  • 从布渣叶中制备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的研究

    作者:李坤平;曾玉冰;高崇凯;李卫民

    目的 从布渣叶中分离制备高纯度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布渣叶总黄酮,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从布渣叶总黄酮中分离化合物单体,并采用IR、MS和1H-NMR、13C-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利用TLC和HPLC对其纯度进行测定.结果 从布渣叶中分离出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其质量分数大于98.0%.结论 该方法简便有效,可以从布渣叶中制备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对照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