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锦南;许建功;陈金卯;林少春;罗琳;胡世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生后47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50 d注射MNU 60 mg·kg-1.测量视网膜总厚度;TUNEL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川芎嗪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和降低凋亡指数,并抑制MNU诱导的即早基因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下调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从而部分保护MNU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 N-甲基-N-亚硝基脲影响新生小鼠玻璃体血管退化的时序

    作者:阮尽;佘振珏;肖红蕾;周国民

    目的:探讨生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N-甲基-N-亚硝基脲(MNU)对小鼠视网膜发育和玻璃体血管系统退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MNU单次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视网膜发育不良模型,取左侧眼球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眼球主要结构的形态改变,取右侧眼球玻璃体血管铺片后行DAPI染色,进行玻璃体血管定量分析.结果:高剂量MNU(75 mg/kg)在P1及P9给药,对视网膜发育及玻璃体退化影响有差异.在P1给药时,出现小眼球畸形和晶状体后瘢块;视网膜因视细胞呈攻瑰花结样排列而形成皱襞样结构,至P18~P28,视网膜皱襞逐渐消失,P28后仅表现为外核层的局部不规则.在P9给药时,除在P28后仍有玻璃体动脉束残留外,未见视网膜退变和其他眼部病理改变,但玻璃体血管定量分析显示直到P42仍有退化血管残留.结论:高剂量MNU(75 mg/kg)能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发育不良,且视网膜发育不良和玻璃体退化延迟在发生时间上存在相关性,提示感光细胞发育障碍对玻璃体血管退化具有一定作用.

  • MNU诱导视网膜外层退行变性的细胞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特征

    作者:陈媛媛;罗雪;刘诗亮;沈吟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外层变性损伤的细胞电生理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通过腹腔注射PBS和MNU,将C57/BL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NU造模组.运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观察位于外丛状层的双极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膜片钳结果显示,给MNU后7d,ON型双极细胞(ON-BC)对药物氨基(环丙基)(4-膦酰苯基)乙酸电生理反应完全消失,而OFF型双极细胞(OFF-BC)对药物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的刺激仍有电生理反应.给MNU后2d,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OS)的盘膜结构变薄.给MNU后5d,OS消失,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内节(IS)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肿胀.给MNU后10d,IOS消失,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层变薄,核呈不同程度的浓染.下游的双极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在双极细胞胞浆中有大量的自噬体.结论:MNU对ON型信号通路的损伤,比对OFF型信号通路的损伤要严重一些.MNU导致的视网膜损伤主要位于外侧(包括外核层和外丛状层).MNU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机制是凋亡.

  • 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变性早期基因表达谱分析

    作者:杨柳;瞿远珍;李岱;吴开力

    背景 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用于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但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早期基因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20只、12h模型组20只和24 h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MNU(40 mg/kg),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2、12、24 h处死正常组和12h模型组、24 h模型组大鼠,大鼠右眼球进行常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组和12h模型组大鼠左眼的新鲜视网膜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验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的差异表达率≥2.0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全层视网膜厚度测量表明,24 h模型组大鼠的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和12h模型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26,P=0.002;t2.736,P=0.028).24 h模型组大鼠外核层厚度值为(26.58±2.90) μm,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8.11±1.01)μm和12h模型组的(35.07±3.03)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28,P=0.009;t=6.839,P=0.006),正常组与12h模型组间大鼠全层视网膜厚度和外核层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层厚度:t=1.541,P=0.324;外核层厚度:t=2.040,P=0.134).大鼠c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表明,12h模型组大鼠全部17 000个基因的表达谱中涉及生物过程的基因为142个,涉及分子功能的基因为94个,排除重复基因共有74个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对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的差异表达率≥2.0的基因进行的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表明,CCL2、IL-1b、CCL3、c-fos、c-myc、p53和MMP3基因mRNA表达值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的表达趋势一致. 结论 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早期有明显的基因表达改变.基因芯片检测的基因表达改变结果与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一致.

  • 二十二碳六烯酸抑制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作者:艾明;孙明;杨芳;李岱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所致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出生后35 d开始灌胃,DHA组和造模组每日分别灌服含有一定量DHA的脱脂牛奶或等体积的脱脂牛奶,持续15 d后行腹腔注射MNU 40 mg/kg.分别于造模后12,24,48 h全麻后处死相应动物,取眼球行光镜观察及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段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光镜下显示中周部视网膜在造模后24 h开始出现光感受器细胞排列紊乱,少量核固缩,48 h后光感受器细胞已大量溶解,而DHA组光感受器细胞的形态均接近正常,仅见排列紊乱、稀疏.造模组光感受器细胞在造模后12,24,48h的凋亡百分率(AD分别为(5.3±1.1)%、(60.6±4.1)%、(97.1±1.9)%,DHA组在造模后12,24,48 h的AI分别为(4.3±1.4)%、(44.5±7.8)%和(78.7±5.8)%,24 h和48 h后造模组和DHA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十二碳六烯酸40 mg/(kg·d)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艾明;孙明;李岱

    目的 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造模组、DHA组,灌胃15d后造模,分别在造模后12h、24h和48h处死动物,取眼球行电镜观察.结果 腹腔内注射一定量的MNU可以明显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超微结构.而DHA可抑制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DHA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进展的有效药物.

  • 幽门螺杆菌联合MNU灌胃法制备balb/c小鼠胃癌模型研究

    作者:孙艳珍;张涛;陈良荣;欧超;黄晓燕;杨杰;陈远能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MNU)灌胃法制备balb/c小鼠胃癌模型.方法 80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每组20只.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先予幽门螺杆菌菌液CFU=109/mL灌胃,隔天1次,共5次;然后依次分别给予新鲜配制的MNU溶液0.15、0.30、0.60 mL灌胃,MNU和纯水配置比为5 mg∶3 mL,每周灌胃1次,持续10周.结果 模型Ⅱ组66.67%腺癌,模型Ⅰ组小鼠全部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模型Ⅲ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此法能够制备胃癌模型.

  • 运动对 MNU 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作者:蒲劲松;王玉;刘彦娜;杨天府

    目的 探讨运动对大鼠诱发乳腺癌发生、生长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腹腔注射致癌剂 N-甲基-N-亚硝基脲(MNU),单剂量 25 mg/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30),放入静止的跑台不运动,30 min/d,实验组(EX组,n=30)、跑速25 m/min,15%坡度,30 min/d.观察并记录乳腺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发生率、瘤体的质量及荷瘤数,进行统计分析.造模16周后,处死大鼠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①平均潜伏期:EX组明显长于CON组[(102.69±19.21)d vs (89.1±23.4)d,P<0.05];②乳腺癌的发生率:EX组明显低于CON组(38.5% vs 72.4%,P<0.05);③平均荷瘤个数:CON组与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9)个vs (1.3±0.2)个,P>0.05];④平均荷瘤质量:CON 组与 EX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1.229) gvs(1.175±0.210)g,P<0.05],⑤病理诊断:两组肿瘤均为乳腺导管癌.结论 运动可以抑制 MNU 诱导雌性 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和生长.

  • 漆黄素对大鼠膀胱癌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晶;武敏;屈卫星;程永毅;余义;邹铁军;姜亚卓;赵华才

    目的:建立以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发的Wistar大鼠膀胱癌模型,研究漆黄素对大鼠膀胱癌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膀胱灌注MNU的方法诱发Wistar大鼠原位膀胱肿瘤(MNU灌注时间为第2、4、6和8周).第1周至18周行漆黄素溶液(400 μmol/L)膀胱灌注.在第19周时处死大鼠,获得的膀胱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第19周时漆黄素处理组膀胱癌的发生率为22.2%(4/18),MNU诱癌组肿瘤的发生率为70.6%(12/17),两组相比肿瘤的发生率、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NEL实验证实漆黄素显著增加膀胱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漆黄素上调促凋亡分子p5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和Survivin表达.结论:漆黄素可抑制MNU膀胱灌注诱导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与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Rhodopsin和 recoverin在 MNU诱导的光感受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金玮;邢怡桥;梅海峰;王文俊;杨安怀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 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过程中Rhodopsin 和recoverin表达变化与损伤的时效关系。
      方法:将36只SPF级7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NU模型组(6h组,12h组,24h组,3d组,7d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MNU,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右眼行HE,TUNEL,透射电镜评估视网膜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程度,左眼取视网膜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视网膜组织中Rhodopsin和recoverin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MNU注射12 h 后出现凋亡小体,24 h后外核层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TUNEL 检测发现MNU注射24 h 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高,达(29.7±2.3)%,与电镜结果吻合。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 MNU注射12 h后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而Recoverin的表达从注射后24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MNU能特异性诱导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Rhodopsin和recoverin表达下调与MNU诱导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凋亡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