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

    作者:袁军;周尚昆

    目的 观察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33例(33眼)患者和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33例(33眼)进行对照,比较手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结果 手术后两组视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汪自文;余美珍;邓海波;王淑娜

    目的:回顾性评价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4只眼)晶状体全脱位2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全部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体悬吊术,3例晶状体坠入玻璃体随访戴镜矫正视力未行手术(保守治疗).结果:21例患者晶状体成功摘除,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手动/20 cm,且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7%,5例矫正视力0.5以上,15例矫正视力0.3~0.5,1例矫正视力0.1,3例未行手术,且随访矫正视力保持尚好视力.结论:晶状体全脱位引起并发症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悬吊术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佳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有利于保护视功能.

  • Marchesani 综合征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并发脉络膜脱离1例

    作者:熊朝晖;王会芳;李亚楠

    患者,男,43岁,以自幼视力差,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6年就诊,其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有一姐姐,体健无系统性疾病,育有两女,一女体型相仿,眼部检查无异常。否认眼部外伤史。身高155 cm,体重55 kg,体形矮胖,双手指和脚趾均短粗,手掌、脚掌宽,手指活动度受限,心电图示窦性心率、低电压、电轴右偏(+108°)、T波异常,余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裸眼视力:右眼0.1,左眼指数/1 m,佳矫正视力:右眼:+13.00 Ds+1.50 Dc ×90=0.5,左眼:+14.500 Ds =0.1,散瞳可见晶状体呈球形,向下方半脱位,瞳孔区可见晶状体赤道部及悬韧带(图1),玻璃体轻混,眼底双眼视盘界清色正常,血管稍迂曲,右眼黄斑区色灰,左眼黄斑区水肿,测眼压:右眼:15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眼:14 mm Hg,IOL Master ( IOL Master v5,Carl Zeiss Meditech)测量:眼轴:右眼:21.18 mm,左眼:20.97 mm,角膜曲率:右眼:K1:43.55D, K2:47.47D,左眼:K1:43.55D,K2:46.67D,前房深度:右眼:4.13 mm,左眼:4.46 mm。依据临床表现:矮胖身形、四肢短粗、球形晶状体、晶状体半脱位诊断为Mar-chesani综合征,而三种基因( fibrillin-1, ADAMTS10, ADAMTS13)的变异检测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条件所限,没有做。双眼间隔一周分别行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左眼恢复良好,右眼于术后第2天出现视物模糊,前房较前无变化,眼压低至6 mm Hg ,眼底检查:鼻上方、颞下方周边可见半球形隆起,B超示玻璃体内可见凸面相对的两个半球形光带,内部为无回声区证实脉络膜脱离,给予包扎双眼,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频点右眼抗炎,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2次/d,脱水治疗,脉络膜脱离仍进一步加重至全周脱离,于术后第9天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术后脉络膜复位,眼压回升至11 mm Hg。术后3周复查,双眼视力恢复至右眼0.4左眼0.1。

  • 悬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萍;高小明;余腾;姚东伟

    目的 探讨悬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将因外伤脱位取出的人工晶体及残留断端缝线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并选取一段正常缝线作为对照.结果 人工晶体附着的断端缝线结表面郓裂,松裂的斑块脱落失去正常的结构,粗细不均.晶体上下襻缝线线结无松解与晶体襻接合紧密,线结表面及缝线与晶体襻之间见纤维机化膜形成.结论 固定缝线降解及巩膜切割作用引起的缝线强度下降,断裂是悬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脱位主要原因.

  • 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改进

    作者:倪升荣;陶明春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一种改进人工晶体悬吊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悬吊针先从2点钟方位(或对角线方位)据角巩缘1mm处出针,接着在该出针处进针在巩膜层间沿后极部方向行走约1mm出针,接着在出针孔再进针,在巩膜层间Z型行走,后剪断悬吊线.另一针从8点钟方位出针,如上述同样的方法行针,这样人工晶体悬吊完成.结果 25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术顺利完成.结论 改进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操作难度明显降低,省时,刨伤小,不易发生人工晶体偏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人工晶体悬吊术中的应用

    作者:罗能明;黄南翔;戴汉生;罗兴中

    目的 总结医用通明质酸钠凝胶在人工晶体悬吊术中应用经验.方法 对32例不完整破裂的囊膜或无囊膜眼球行人工晶体植入悬吊术.结果 32例30眼术后视力达0.15-1.0之间,眼压均小于20mmHg,人工晶体位正,瞳孔圆形.另有2例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致失明.讨论 该手术简便易行,减少患者手术费用.适用基层医院.

  • 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手术体会

    作者:夏亮

    phaco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1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笔者自2002年9月~2005年5月共施行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普通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谭运莉;王岩春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取一期普通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缝合术,经过有效的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缝合术使人工晶体仍能植入自然生理位置,保证了患者术后视力和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自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白内障患者311例.311例进行囊外摘除术,在这其中有21例(21眼,占0.079),因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而接受一期人工晶体悬吊术.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56~89岁,平均65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