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供者HLAⅡ类抗体的研究

    作者:刘会敏;朱明慧;郭娟

    目的 探讨携带抗供者特异性Ⅱ类抗体肾移植受者的免疫风险,和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术,回顾性的分析了12例B细胞交叉阳性、T细胞交叉配型阴性的肾移植受者,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 58.3%的患者含DSAⅡ类抗体,41.7%不含DSA.DSAⅡ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DSAⅡ阴性组排斥发生率为0(P<0.05).小管周的毛细血管的C4D染色阳性率DSAⅡ阳性组为86%,DSAⅡ阴性组为40%(P <0.05).DSAⅡ阳性组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由于发生了加速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物,而其余DSAⅡ阳性的患者肾功维持3~37个月.结论 DSAⅡ阳性抗体的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体液排斥反应的机率高,建议术前进行脱敏处理和术后严密的免疫检测以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影响肝移植受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翠;孙丽莹;朱志军;魏林;曲伟;刘颖;曾志贵;何恩辉;张梁;王玥;张建蕊;周光鹏

    目的 分析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肝移植后受者移植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平台及LABSScreenR软件,对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集的139例肝移植病例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HLA抗体分析,对于PRA阳性病例,继续行DSA、C1q、C4d及肝脏病理相关检测.结果 在139例肝移植受者中有DSA阳性者12例,其中术前预存DSA者2例:1例为Ⅰ类DSA,另一例为基因位点为HLA-AⅡ类DSA,基因位点为HLA-DQ.肝移植后新发DSA 10例(其中1例为预存DSA),均为Ⅱ类DSA,基因位点均为HLA-DQ.5例肝脏病理检查提示为肝纤维化、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胆汁淤积,仅有2例肝脏病理C4d染色阳性.6例DSA病例中,C1q检测提示5例为阳性.DSA组与非DSA组受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DSA阳性病例治疗包括术后调整他克莫司剂量,加用或增加吗替麦考酚酯剂量,或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免疫固化等治疗.结论 DSA是肝移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DSA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预后存在严重不良影响,需密切监测DSA的变化.

  • 心脏移植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移植心脏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影响

    作者:涂斌;黄洁;廖中凯;郑哲;宋云虎;王巍;胡盛寿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术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心脏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连续19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排除13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者及10例术后死亡者,共172例受者纳入研究.检测受者HLA分型及DSA,根据检测结果,将受者分为DSA阳性组、抗HLA抗体阳性DSA阴性组(DSA阴性组)及抗HLA抗体阴性组(HLA阴性组)3组进行观察.记录受者的心脏事件及其转归,分析新生DSA与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心脏事件包括心脏原因心功能不全、移植心脏血管病(CAV)和心脏原因受者死亡.结果 172例受者术后随访(1.3±0.8)年,出现DSA阳性者6例,占3.4%,其中HLA Ⅰ类抗体阳性1例,占16.7%.DSA出现时间为术后(256±125)d,分布趋势集中在术后半年内.DSA阳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1例在发现DSA阳性后的145 d发生需要支架治疗的移植冠状动脉病变:4例在发现DSA阳性后(54±13)d出现心功能不全,经皮质激素冲击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而DSA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5.8%,1例为心脏原因死亡,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HLA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1%,6例发生心功能不全.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DSA阳性是导致移植心功能不全和影响受者中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DSA阳性的出现与受者术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建议术后常规监测HLA抗体,尽早筛查出DSA阳性的受者并给予治疗.

  • 多中心特异性MICA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袁晓妮;何军;侯建全;鲍晓晶;徐超;李杨;缪竞诚

    目的 对比3种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结果的一致性,预测其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 18家实验室参加16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和免疫协作组,均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批16份血清样本的MICA抗体的特异性,3种试剂标记为Kit-A、Kit-B、Kit-C.结果 在16份血清样本中,S04为阴性,15份样本结果阳性,其中S10样本各实验室均上报为阳性.依据MICA抗原公共表位分G1 (MICA 01、02、07、12、17、18)组和G2 (MICA 04、06、08/27、09、19)组,5例样本用Kit-A和Kit-B均能判别MICA-G1组特异性抗体,Kit-C存在MICA 08/27和MICA 19的假阳性结果.5例样本用Kit-A和Kit-B均能判别MICA-G2组特异性抗体.其余5例样本用Kit-A、Kit-B和Kit-C均无法判别MICA特异性抗体一致的结果.从3种试剂均能判别10种MICA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MICA08/27(86.67%,13/15)抗体结果一致性高,MICA19(40%,6/15)一致性低.使用Kit-B试剂的实验室间有13例MICA特异性抗体样本结果符合率大于80%.结论 协作组实验室对于判断MICA抗体阴性或阳性没有差异,而对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建议选择MICA特异性抗体类型较宽检测试剂或好选择两种以上的试剂进行检测.

  • 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变化特征及临床研究

    作者:魏雪栋;何军;袁晓妮;潘芝娟;浦金贤;侯建全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预存及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各随访点血清中的抗HLA抗体,结合供者的HLA基因分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预存或新生HLA抗体变化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前供受者HLA基因错配对术后新生抗供者HLA特异性抗体(HLA DSA)的影响.结果 术前共9例受者(8.0%,9/113)预存HLA抗体,以HLA-Ⅰ类为主(88.9%,8/9),其中仅1例含DSA(11.1%,1/9),其余均为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且所有预存HLA抗体术后6个月(1~36)内全部消失,术后受者在1、6、12、36、60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125.0(82 ~ 591)、102.0(84 ~ 105)、98.0(76~ 131)、111.5(75 ~137)和89.0(68~ 125) mmol/L.术后共有20例受者(19.2%,20/104)新生HLA抗体,其中6例为非持续性(Ⅰ类3例,Ⅱ类3例)、14例为持续性(Ⅰ类2例,Ⅱ类10例,Ⅰ+Ⅱ类2例).非持续性受者中1例含DSA,持续性受者中12例含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新生的25种DSA中以HLA-Ⅱ类为主(80.0%,20/25),尤其以DQ(80.0%,16/20)抗体为主.与HLA其他位点(A、B、C、DR)相比,HLA-DQ位点错配更易导致DSA产生(P=0.019、0.000、0.000、0.015),且2个等位基因错配产生DSA的概率大于1个等位基因(P=0.084).持续存在的新生DSA在初始滴度和峰值滴度上均高于非持续DSA(P=0.059,P=0.027),且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7),并以HLA-Ⅱ类抗体为主(P =0.016),但两者术后新生时间的早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 术后新生HLA-Ⅱ类、高滴度及滴度持续升高的抗体都是DSA持续存在的危险相关因素.因此,术前进行供受者HLA基因分型,尤其重视DQ位点配型是预防术后主要新生HLA DSA的重要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