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北省核查放射治疗非参考条件剂量学参数方法的验证

    作者:马新兴;罗素明;何志坚;周文珊

    目的 研究用TLD核查医用电子加速器在非参考条件下,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楔形板变化,电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源皮距变化的剂量学参数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在非参考条件下,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光子线束水下10 cm处吸收剂量和电子线束大剂量点处吸收剂量,并在同一位置放置TLD进行照射,将照射后的TLD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进行测量并估算剂量.结果 光子线束剂量点共70个,其中58个点的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在±7.0%以内(IAEA允许偏差±7.0%),合格率为82.8%.经过Ps值修正后,合格点数达到62个,合格率上升为88.6%;电子线束剂量点为24个,其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在±5.0%以内(IAEA允许偏差±5.0%),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TLD核查非参考条件电子线束剂量学参数方便,与指形电离室相互验证,可提高剂量测量的准确性.电子线束能量在5 MeV<E0<10MeV的范围内,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参数,并用TLD验证,其结果精确可靠.

  • 辽宁省核查放射治疗参考与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方法验证

    作者:崔勇;刘宝辰;陈中兴;郭军巧;罗素明;何志坚;袁继龙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核查放射治疗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建立的TLD方法,核查5家医院10条6 MV光子线束剂量随深度、源皮距、照射野大小和45°楔形板等变化,5条9 MeV电子线束轴向大剂量点处等剂量学参数,TLD测量结果与剂量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 MV光子线束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45%,低于IAEA要求的≤±7%;9 MeV电子线束TLD测量结果与平行板电离室测量结果平均相对偏差为2.45%,低于IAEA要求的≤±5%.结论 用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 河南省核查放射治疗参考与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方法验证

    作者:程晓军;胡传朋;乔红兵;魏坤杰;罗素明;何志坚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核查放射治疗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建立的TLD方法,核查10条6 MV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大小和45°楔形板等变化,4条9 MeV电子线束轴向大剂量点处等剂量学参数,TLD估算结果与剂量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 MV光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7%,按照IAEA要求允许偏差不超过±7%;9 MeV电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平行板电离室测量结果平均相对偏差为2.4%,均未超过IAEA允许偏差要求(±5%).结论 用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 高能加速器靶的位置调整

    作者:查玉华

    医用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可产生高、低能X线或电子线束.其电子线束可由电子枪发射电子经加速后直接得到,X线则需高速电子轰击X线靶才能得到,因而需要在加速后的电子路径上装置X线靶,并要求该靶能随治疗的需要进入或移出电子路径.美国V ARIAN公司生产的Clinac1800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两档X线和五档电子线能量模式, 其产生X线的钨铜靶可随选择模式而处于不同的位置:(1)在电子线模式下,靶头从束流路径中完全退出,此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流经过加速管加速及束流偏转系统作用后偏转270 °角,再经散射箔和准直器等直接到达被照射体;(2)在低能X线模式下,靶头的较薄部位处于束流路径中,此时经加速及偏转后的电子束流轰击钨铜靶上的较薄部位,从而产生低能 X线,再经过均整过滤器及准直器等到达被照射体;(3)在高能X线模式下,靶头上的较厚部位处于束流路径中,除电子线轰击靶头的较厚部位外,其产生X线的方式及束流路径等与低能X线模式完全相同.随着不同能量模式的选择,机器将通过控制台的逻辑电路给出不同的编码,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通过靶移动气缸控制钨铜靶处于相应的位置,同时产生相应的反馈信号,以确保靶的位置与所选择的模式完全一致,否则就会产生联锁信号,告知异常情况,以便及时修理、调整.

  • 平行板电离室两种校准方法研究

    作者:薛娴;罗素明;何志坚;吴昊;冯仲苏

    目的 研究用γ光子线束(60Co模体法)和高能电子线束(电子束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吸收剂量因子方法.方法 电子束法:0.65cc指形电离室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2.88 cm(考虑电离室半径),平行板电离室(NACP02)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2.70 cm,都距监督指形电离室3 cm处,电子线束能量18 MeV,照射野15 cm×15 cm,SSD=100 cm,照射:300MU,测量;不加监督电离室,并按上述条件照射并测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381号报告,分别计算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60Co模体法:水模体30 cm×30 cm×30 cm,0.65cc指形电离室放在水中深度5cm,照射野10 cm×10 cm,SSD=80 cm,照射时间60s;水模体25cm×25 cm×25cm,平行板电离室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5 cm,其他条件相同,计算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后将两种方法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电子束方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结果为52.30 Gy/C·kg-1(不加监督电离室的值为52.27Gy/C· kg-1).60Co模体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结果为52.33 Gy/C·kg-1.结论 电子束法与60Co模体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因子偏差仅为0.05%.因此,测量电子线束输出剂量,对平行板电离室的校准既可选择高能电子线束也可选择60Co光子γ线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