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疗效分析

    作者:郝跃东;王予彬;朱文辉;卢亮宇

    目的:探讨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根据术前MRI检查测量跟腱缺损长度,共收治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患者共24例,运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进行桥接修补,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Am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8%.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损伤及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疗效满意的方法.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周围屈伸肌力与运动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志成;李雁;张其亮

    背景: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效果良好,但目前重建后患肢肌力仍存在缺失,且运动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目的:观察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为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选择15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肌腱为移植物进行重建,重建后进行康复锻炼.分别在重建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患侧及健侧等速肌力测试,并计算股四头肌肌力对称指数、屈肌肌力/伸肌肌力比值;在重建后第6及12个月进行单脚跳、6 m计时单脚跳、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4项运动功能测试.分析并评估重建后肌力及运动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50例研究对象中只有118例完成全部测试,32例由于各种原因失访,失访率21.3%;②研究结果显示:在3,6,9和12个月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别为对侧的(64.01±4.45)%,(77.97±5.04)%,(84.25±5.14)%,(86.98±5.28)%;腘绳肌肌力分别为对侧的(81.58±3.12)%,(91.06±3.72)%,(96.48±3.87)%,(97.59±3.77)%.经重复测量检验证实,随时间延长,屈、伸肌肌力逐步恢复(F=27.23,P=0.00);③对不同时间段肌力恢复情况的分析证实,3-6个月期间肌力恢复快(P<0.05);重建后12个月时患侧肢体的股四头肌肌力仍显著低于健侧肢体(P<0.05),腘绳肌肌力与健侧无显著差异(P>0.05);④重建后3,6,9和12个月时屈肌肌力/伸肌肌力比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肢体(P<0.05);⑤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时单脚跳、6 m计时单脚跳、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等四项运动功能测试均低于健侧肢体的90%;重建后12个月时,患侧单腿跳及6 m计时单腿跳超过健侧肢体的90%,侧边单脚跳及交叉单脚跳仍低于健侧肢体的90%;⑥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肢屈、伸肌肌力恢复的佳时期为3-6个月;重建后12个月时,患者的伸肌肌力、屈伸肌平衡情况和运动能力尚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 腘绳肌腱分束特点的临床研究分析及意义

    作者:吴萌;姚长江;Shahidur Kha;夏亚一

    [目的]研究人群中腘绳肌腱束的解剖特点,为手术过程中安全有效的获取肌腱移植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腘绳肌腱纳入研究.术前记录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等相关信息.在取腱过程中,分别记录半腱肌、股薄肌的肌腱总长;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的分束数目;半腱肌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结果](1)股薄肌肌腱中102条无分束结构(60%),72条只有1条分束(36%),22条有2条分束(11%),4条有3条分束(2%),股薄肌中均不存在第4条分束结构(0%).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平均为(5.41±2.325)cm.半腱肌肌腱中22条无分束结构(11%),109条只有1条分束(54.5%),62条有2条分束(31%),4条有3条分束(2%),3条存在4条分束(1.5%).半腱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平均为(7.396±2.611) cm.股薄肌肌腱自胫骨止点起9.5 cm后再未发现分束结构,半腱肌胫骨止点11.5 cm后再未发现分束结构;(2)不同性别,半腱肌、股薄肌分束数量及半腱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女性均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长女性略低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身高、体重越低,半腱肌、股薄肌分束数目越少,半腱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越短.体重指数越低,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长度越短.[结论]腘绳肌腱束解剖在不同性别、身高、体重的患者中存在差异,拥有良好的解剖知识辅助,可为医师安全获取腘绳肌肌腱提供保障.

  •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少刚

    目的 探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髌骨参数、髌股关节功能、并发症与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髌股合适角(CA)、髌骨倾斜角(PTA)与胫骨结节-滑车间距(TT-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ujala评分、Lyshlom评分与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与心理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显著,可提升SF-36评分,具有借鉴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