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觉作业负荷下脑波频率涨落特征的变化特点

    作者: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庞立伟

    目的考察静态和视觉作业负荷下的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以及视觉作业相关的变化特点.方法记录19名青年男性静态(闭眼及睁眼)和执行视觉作业过程中的EEG,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状态相关的α段频率涨落特征及变化特点.结果由闭眼、睁眼至视觉作业状态,α段频率涨落优势概率分布特征显著改变,9 Hz、10 Hz优势下降,8 Hz、11~13 Hz优势上升,具有绝对优势的主涨落成分逐渐为多成分竞争所代替,前部脑区较慢成分逐渐居于优势;各脑区α段优势涨落熵值显著增加,优势涨落能量逐渐显著降低,且其增加/下降过程均具有明显的脑区性.结论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视觉作业下相关脑区活动的进一步增强,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视觉作业负荷的研究.

  • 靶音识别作业对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

    作者: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庞立伟

    目的研究靶音识别作业对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及各优势成分的作业相关变化. 方法被试为21名右利手、听力及EEG正常男性(25~35岁),记录被试闭眼状态下安静及靶音识别作业过程中的12导EEG信号,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8、9、10、11、12、13 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 结果靶音识别作业导致脑波α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中的主涨落成分向高频方向发展,9~10 Hz优势显著下降,11~13 Hz优势显著增加,各频率成分在频率竞争结构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改变;同时,作业相关的优势成分快化与各被试静态EEG有关,即围绕静态EEG功谱峰值频率,较高频率成分优势几率明显增加,较低频率成分优势几率则明显减少.结论靶音识别作业导致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的显著改变可能反映了与作业负荷有关的脑一般机能状态的增强,因此脑波α段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可能有助于作业负荷的总体及个别评价.

  • 追踪任务下脑波频率特征的变化特点研究

    作者:徐凤刚;韩东旭;肖毅;王春慧;黄伟芬;周前祥

    目的 考察静态与不同难度追踪任务下脑波功率谱及优势频率涨落特征间的差异和变化特点.方法 记录5名青中年男性静态(闭眼)和执行追踪任务过程中的EEG数据,应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相关的α段频率涨落特征及变化特点.结果 静态与追踪任务态优势频率概率分布特征差异显著,追踪任务态优势频率概率分布曲线峰值向低频方向偏移,优势频率涨落熵显著增加,熵值的脑区分布特征显著改变,优势频率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不同难度追踪任务状态下优势频率序列均值及离散程度的变化与任务难度有关,优势频率涨落熵随追踪任务难度加大呈上升趋势.结论 脑波α段频率涨落特征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难度追踪任务下相关脑区活动的显著变化,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追踪任务负荷的研究.

  • 唾液检测在作业负荷与应激评价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皓;张清俊;薛红

    作业负荷与应激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在体育运动、劳动卫生及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备受关注,对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及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采用心电、脑电等生理指标,以及血液中乳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生化指标进行作业负荷及应激评估[1]。由于唾液样品具有取材方便、无创和易被受试者接受等特点,近年来,唾液检测在作业负荷与应激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唾液 作业负荷 应激
  • 空军雷达兵作业负荷测量与评价

    作者:张清俊;杨昌林;葛华;郭华;焦志刚;詹皓

    目的 了解空军雷达兵的作业负荷,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劳动卫生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从以导航任务为主和以警戒任务为主的2个不同雷达站各选取15名雷达兵参与测试,前者为导航组,后者为警戒组.采用生活作业观察法计算日能量消耗和日作业时间;采用疲劳自评量表(RPE)、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价值班前后主观疲劳度和嗜睡度变化;采用数字划销实验测量值班前后数字划销准确率和错漏率的变化;采用亮点闪烁仪检测值班前后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变化.结果 警戒组和导航组雷达兵的日能量消耗分别为(2835.43±276.60)、(2747.57±248.35)kal,属于Ⅱ级轻体力劳动;警戒组日作业时间明显长于导航组(P<0.05).与值班前比,警戒组和导航组值班后RPE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疲劳感介于"比较轻"和"有点重"之间;警戒组数字划销实验的错漏率明显增加(P<0.05);且明显高于导航组值班后(P<0.05),导航组在值班前和值班后CFF值均明显低于警戒组(P<0.05,P<0.01).结论 雷达兵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轻体力劳动者,作业负荷适中,雷达导航站在作业安排上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高温密闭舱室作业人员生理负荷评估

    作者:王静;马强;王景峰;赵小玲;李超;牛超;王涛;刘颖;王尚

    目的 评估高温密闭舱室环境特征及其对作业人员生理负荷的影响,为制订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和作业能力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便携式QUES Temp 36热环境监测仪,测量3种不同类型(A、B、C)的密闭舱室环境热强度;采用心率仪、体温计和疲劳程度问卷,测量舱室作业人员生理状态,评估作业负荷;每种舱室作业人员各8名.结果 密闭舱室中三球温度(WBGT)分别为:舱室A(22.72±1.85)℃,为常温舱室;舱室B(28.86±3.93)℃,为高温舱室;舱室C可达(36.50±1.39)℃,属于极端热环境.各舱室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均为轻等强度,疲劳程度为中度.舱室B作业人员生理紧张指数(PSI)为2.38±0.81,显著高于常温舱室(P<0.05).舱室C作业人员体表温度(37.35±0.98)℃、核心温度(38.93±0.95)℃、生理紧张指数(PSI)4.96±1.24,均超过人体耐受极限.结论 高温舱室作业人员生理负荷大,环境热强度越高-生理负荷越大.应特别关注作业负荷较重的高温舱室作业人员,预防热损伤.

  • 坦克部队常见训练伤及防治

    作者:魏帅;崔晓静

    坦克部队因其火力强大,机动性好,防护性能高,在历次地面战争中一直作为快速突击力量,但由于坦克舱室狭小,空间相对密闭,乘员作业负荷重,致使坦克乘员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相对较高.坦克乘员常见训练伤腰骶痛 坦克内视野不开阔,训练时乘员须一直保持直腰低头或单姿重复作业等强迫体位.

  • 装甲部队常见训练伤及防治

    作者:毛龙生;毕建毅

    尽管新式装甲车的配备减轻了由振动和发动机噪音所造成的对人体的伤害,但是由于装甲车舱室狭小,空间相对密闭,驾乘人员作业负荷大,所以装甲部队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仍然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