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月球模拟任务中的乘组人际互动——基于午餐中互动行为与心理量表的相关分析

    作者:吴瑞林;马倩颖;Gro M.Sandal;王雅;刘红

    目的 分析长期隔离和限制环境下乘组人际关系互动与心理状态变化,并探究乘组人员行为动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方法 三位乘组人员参与了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完成80天的长期密闭隔离实验.乘员的行为分析基于视频记录的午餐互动过程,并在后期通过Observer XT软件进行人工编码.同时,三位乘员还完成了每周1次的心理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POMS)以及每2周1次的团队环境量表(group environment scale,GES)与工作环境量表(work environment scale,WES).结果 乘组午餐用时时长随实验开展而显著增长,并与乘组人员的精力显著相关.积极面部表情与3个心理量表的诸多维度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吃饭时长和积极面部情绪可以反映乘组人员的情绪状态,并可以帮助评估乘组人员对团队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感知.

  • MPTP致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

    作者:郭德玉;于向东;陈彪;田欣;祝自新;李斌;王钜

    目的 介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同时每天进行小鼠的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后取材,用HPLC-ECD法测定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景,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内的蛋白总量,并计算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结果 爬杆实验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分值低,对照组和PD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悬挂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悬挂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游泳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游泳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情况不好,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震颤麻痹评分显示,PD模型组分值很高,震颤麻痹症状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巴胺含量分析显示,PD模型组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方法以及爬杆试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简单可靠,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的良好方法.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目的 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 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浓度800mg·mL-1)按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情况.结果 ①各组实验动物存活情况,正常对照组30只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②各组爬杆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③各组悬挂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个月时P<0.05,3、4个月时均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④各组游泳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2个月时均P>0.05,3、4个月时P均<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2个月时均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结论 “抗帕颗粒”对MPTP诱发的C57BL/6小鼠PD模型行为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起效较慢,至2-3个月左右开始显现疗效;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足量、足程等问题,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性、持久性.另外,“抗帕颗粒”对游泳动作的改善相对较慢,需要更持久、更足量的治疗,显示中药制剂作用的缓慢性和局限性,提示联合使用多巴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必要性.

  • 自杀患者的行为学分析与认知干预

    作者:姜凝;孙丽

    近年来,随着城市自杀人数的上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1].对自杀患者进行行为学分析,实施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及认知干预,对提高自杀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和抢救成功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对我院近5年中自杀患者的的行为学及心理分析,应用心理治疗和护理及认知干预的效果分析.

  • 经颅磁声耦合电刺激技术应用于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世坤;张鑫山;周晓青;殷涛;刘志朋

    研究经颅磁声耦合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 stimulation,TMAS)在体小动物脑神经刺激效果.搭建了针对小动物模型的TMAS系统.设置TMAS系统参数,对健康鼠及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鼠进行经颅聚焦磁声刺激实验,并分析行为学及电生理结果.经过TMAS刺激后,行为学结果表明磁声刺激组小鼠在主动探索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电生理结果表明TMAS刺激后PD模型鼠海马区黑质神经突触活性提高.实验结果验证了TMAS技术对小鼠脑神经刺激的有效性.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高场强磁共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效果

    作者:陈曦;李惠明;杨健;温凌字;赵国峰;邓钢

    目的 利用7.0T磁共振成像(MRI)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观察手段.方法 70只小鼠分组,假手术组(n=6),未溶栓组(n=15),溶栓组(n=49).光栓小鼠大脑中动脉造模,以磁共振成像(MRA)验证造模成功.尿激酶处理溶栓治疗组小鼠,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评分,采集弥散加权(DWI)、快速小角度激发(3 D-Flash)及T2加权(T2 WI)信号.结果 平衡木运动试验中,速度分别为假手术组(30.97 ±7.32) ×0.01 m/s,未溶栓组(2.56±2.80) ×0.01 m/s,溶栓组(15.39 ±8.82) ×0.01 m/s.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分分别为假手术组(0.50±0.54)分,未溶栓组(9.83±1.59)分,溶栓组(4.87±2.34)分.模型鼠患侧患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鼠梗死侧ADC值(0.43 ±0.07) ×0.001 mm2/sec,对侧ADC值(0.62 ±0.13) ×0.001 mm2/sec.溶栓治疗小鼠梗阻大脑中动脉可开通.溶栓治疗组小鼠梗死面积(10.52 ±4.41) mm2,未溶栓小鼠面积(23.38±1.66) mm2.结论 7.0T MRI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溶栓治疗效果.

  • 建立中枢神经再生大鼠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安;张建伟;王慧;谭劲;廖君;李亮;罗学港;鞠躬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红核脊髓束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将大鼠颈曲由下突位变为上突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C3、C4间的黄韧带,横断颈髓外侧索;用Fast-Blue(FB)逆行示踪结合行为学分析判断红核脊髓束是否完全切断.结果 红核神经元未被FB标记,伤侧前肢在探究活动中不使用.结论 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简便实用性,制备的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是研究中枢神经再生的良好模型.

  • 骨髓神经嵴源细胞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作用

    作者:施海燕;李晓丽;易剑锋;郭可盈;高小东;李人杰;顾晓松;丁斐

    目的:探究成体大鼠骨髓中神经嵴源细胞的获取,及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富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间充质球,分离单克隆球,检测长期增殖能力和神经嵴标志的表达,检测向施旺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和体外成髓鞘潜能。体外构建骨髓神经嵴源细胞为支持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12周后进行行为学分析、电生理检测、荧光金逆行示踪试验、肌肉和神经的组织学观察。体外收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氧糖剥夺损伤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检测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变化和细胞活力改变。结果: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具有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其条件培养基可改善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活力和突起生长。结论:神经嵴源细胞可从骨髓获取并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潜在的自体细胞来源。

  • 蛇床子素的止痒作用

    作者:罗玉鸿;高植明;梁逊莹;付凯;雷冬晓;吴晓丹;聂红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止瘁作用.方法:小鼠面颊刮毛部位皮内注射10 μl二盐酸组胺或二磷酸氯喹以复制组胺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面颊瘙痒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含0.2% CMC-Na溶液)组、模型(等容含0.2% CMC-Na溶液)组、阳性对照[特非拉定(1.2 mg/kg)/醋酸地塞米松(0.08 mg/kg)]组与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40、20、10 mg/kg)组.观察小鼠瘙抓行为,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皮肤病理学.结果:与组胺依赖性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组胺非依赖性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素高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在注射二盐酸组胺或二磷酸氯喹后的前5 min搔抓次数达到多,随后逐渐减少.高、中、低剂量蛇床子素均不改变模型小鼠搔抓次数的时程变化趋势.各组小鼠面颊皮肤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蛇床子素对组胺依赖性和组胺非依赖性瘙痒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对组胺依赖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更好,可能与其抑制组胺作用有关.

  • 多种方式相约自杀现场分析

    作者:郭立凯;姜集良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情况某日,冯某(男)被发现死在自家院内,李某(女)死在冯某家中西卧室内.冯某家位于村内中心部位,其未婚,独自居住.围墙未见攀爬痕迹.大门内外无撬痕.冯某尸体位于北屋门前水泥地面,穿袜无鞋,袜子底部粘附有血迹.头颈部、双腕部下方地面有血迹.北屋上层台阶有一明显的擦蹭痕迹(联苯胺反应呈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