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OrbscanⅡ估算术前角膜屈光力

    作者:蔡剑秋;张加裕;杨顺海;查屹;施明光

    目的 比较OrbscanⅡ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周边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改变,初步确立新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率R,利用术后周边后表面角膜曲率半径和比率R估算术前角膜总屈光力。方法 回顾分析OrbscanⅡ测量151只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7~10 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值的变化,计算角膜0~~7 mm区前表面曲率半径与角膜7~10 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比率R,利用比率R推算30只眼术前角膜总屈光力,并验证计算性角膜总屈光值与测量性角膜总屈光值的一致性。LASIK手术前后角膜7~10 mm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和计算性角膜总屈光力与术前OrbscanⅡ测得角膜总屈光力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LASIK术前后角膜7~10 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差值为(-0.005±0.154)mm(t=0.417,P=0.677),术前角膜0~7 mm区前表面曲率半径与角膜7 ~ 10 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比率R为1.167±0.030,利用比率R推算的角膜总屈光力均值为(43.49±1.79)D,OrbscanⅡ测得实际角膜总屈光力均值为(43.77±1.53)D,两者差值均值为(-0.28±1.00)D(t=-1.523,P=0.139)。结论 LASIK手术前后周边区域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改变无实际临床意义,计算所得新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率R可准确的推算LASIK术者术前角膜总屈光力,为LASIK术后丢失术前资料患者双K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提供重要条件。

  • Pentacam和OrbscanⅡ诊断对圆锥角膜的敏感性比较

    作者:隋瑶;邢建男;赵海霞

    目的 探讨Pentacam和OrbscanⅡ在筛查和诊断圆锥角膜中敏感的地形图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屈光不正患者)正常组60眼和圆锥组20眼,分别进行Pentacam及OrbscanⅡ检查,对Pentacam所检测的指标角膜薄点厚度(TP)、前表面小曲率(K1)、前表面大曲率(K2)、角膜前表面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ABFS)、角膜后表面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PBFS)、角膜前表面高度(前Diff值)、角膜后表面高度(后Diff值)和OrbscanⅡ所检测的指标角膜薄点厚度(TP)、小模拟角膜曲率(SimK's Min)、大模拟角膜曲率(SimK's Max)、角膜前表面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ABFS)、角膜后表面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PBFS)、角膜前表面高度(前Diff值)、角膜后表面高度(后Diff值)进行分析,分别比较这些参数在正常对照组和圆锥角膜组之间的差异,寻找Pentacam及OrbscanⅡ中敏感的指标,对比两种仪器在筛查和诊断圆锥角膜的敏感性.结果 Pentacam和OrbscanⅡ所检测指标中正常组和圆锥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项测量参数分别作ROC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可知Pentacam中诊断圆锥角膜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有TP、前Diff值和后Diff值;OrbscanⅡ中诊断圆锥角膜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有TP和后Diff值.结论 诊断圆锥角膜时Pentacam中为敏感的指标为TP、前Diff值和后Diff值;OrbscanⅡ中为敏感的指标为TP和后Diff值.且Pentacam的诊断敏感性要更加优于OrbscanⅡ.

  •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与Orbscan Ⅱ及超声法眼前节生物测量对比研究

    作者:庞辰久;宋晓虹;王丽娅

    目的 比较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与Orbscan Ⅱ以及超声法眼的节生物测量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3例(66只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AS-OCT,Orbscan Ⅱ以及A型超声测量仪(DGH550和DGH4000)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获取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直径,瞳孔直径以及前房角度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OCT,Orbscan Ⅱ以及超声法测量CCT分别为(532.32±35.26)μm.(538.45±38.31)μm,(555.82±37.63)μm,两两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种方法中两两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0.91、0.95;ACD分别为(3.19±0.21)mm,(3.08±0.24)mm,和(3.27±0.23)mm,两两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OCT法测量瞳孔直径为(5.5±0.93)mm,Orbscan法测量结果为(4.5±0.75)mm,二者相差(-1.00±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0),95%置信区间(0.84,1.17). OCT测量房角度数均大于Orbscan测量结果,在180度二者相差1.58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19),在0度相差2.8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05).结论 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较Orbscan Ⅱ以及超声法测量结果薄,前房深度较Orbscan结果深,更接近于超声测量结果.房角角度测量结果与Orbscan结果近似,且能直观显示房角结构;眼前节OCT快速,非接触,在眼前节生物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LASIK术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苏云;卢迪

    患者女,32岁.2007年5月24日首诊.双眼视力下降19年,配戴框架眼镜15年,隐形眼镜4年,无其它眼部及全身病史.视力:右眼0.12,左眼0.12,散瞳验光:右眼-675DS/-0.175DC ×155°左眼-7.25DS/-0.25DC×140°.眼压:右眼133mmHg,左眼14.0mmHg.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红,黄斑中心凹反射(+),血管走行、比例正常,角膜地形图、OrbscanⅡ正常,角膜厚度:右眼545μm,左眼540μm.诊断:双眼高度近视.

  • Pentacam、Orbscan Ⅱ和A超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分析

    作者:雷玉琳;郑秀云;党光福;刘素美

    日的比较Pentacam、Orbscan Ⅱ和A超三种角膜测犀仪检测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Pcntacam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及A超对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ntacam测得角膜厚度为(536.01±32.33)μm,Orbscan Ⅱ测得近视眼角膜厚度为(539.21±37.45)μm,A超测得角膜厚度为(535.39±31.46)μm.Orbscan Ⅱ测量值与Pentacam和A超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ntacam与A超测量值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三种测厚结果 显示高度正相关,Orb-scan-Pentacam、Orbscan-A超、Pcntacam-A超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7、0.906、0.965,回归方程如下:Orbscan(μm)=-30.699+[1.0622×Pentacam(μm)],Orbscan(μm)=-38.599+[1.0792×A超(μm)],Pen-tacam(μm)=5.424+[0.9919×A超(μm)].结论 在检测中央角膜厚度方面,Orbscan Ⅱ与Pcntacam及A超不可替代使用,Pentacam与A超可相互替代使用.

  • Orbscan Ⅱ诊断早期圆锥角膜2例

    作者:武少杰;罗小兵;唐恺

    1 临床资料例1,男,18岁,2002年6月就诊要求行双眼准分子激光手术.查:右眼矫正视力:-6.0 DS( )-0.75 DC×26°→1.0,Orbscan扫描图像各指标均正常.

    关键词: OrbscanⅡ 圆锥角膜
  • 正切地形图推算Q值对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区间性分析

    作者:王若洁;陈如利;王波;施明光

    背景 角膜Q值是描述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特性的重要参数,而角膜作为光学曲面,是由一系列通过光轴正切面的截痕集合而成.所以只有正切面对于曲面所截的截痕才能代表其真实的光学形态,也就是说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的Q值能真正代表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 目的 运用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Q值,分析青年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非球面特性. 方法 16~30岁的近视受试者90例90眼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均取右眼,受试者平均等效屈光度为(-5.45±2.75)D,按近视度数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30眼、中度近视组30眼、高度近视组30眼.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间隔0.1 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Ft值.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入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碍到各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同时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检影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角膜曲率计检查及眼底检查. 结果 所有受检眼角膜的半子午线确定系数(R2)均>0.5.90眼水平方向鼻侧区间和颞侧区间Q值均数分别为-0.32±0.11和-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角膜顶点曲率半径(r0)值均数分别为(7.78±0.27) mm、(7.72±0.2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05);不同近视度组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侧:F=0.192,P=0.825;颞侧:F=0.912,P=0.406).水平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分别为-0.33±0.14和-0.30±0.13,r0平均值分别为7.76±0.30和7.74±0.24,r0与水平鼻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呈弱正相关(r=0.320,P<0.05),与水平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无明显相关(r=0.104,P>0.05).水平鼻侧半子午线与鼻侧区间及水平颞侧半子午线与颞侧区间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9、-0.373,P>0.05). 结论 用线性回归方法以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可以推算出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和区间Q值整合的结果.本组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形态趋向于长椭圆.

  • LASIK手术前后IOLMaster、 OrbscanⅡ及超声法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比较

    作者:彭海鹰;庞辰久;魏秋彩;杜连心;孔众;王丽娅

    背景 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的精确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计算至关重要,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可能对IOL度数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目的 比较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Master)、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手术前后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以及眼轴长度的结果。方法 收集近视患者65例130眼,对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随访到的28例56眼分别行IOLMaster、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眼部生物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LASIK手术前,IOLMaster和OrbscanⅡ测量角膜K值分别为(43.32±1.52)D和(42.99±1.45)D,二者相差(0.33±0.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0,P=0.000)。手术后K值分别为(39.02±2.14)D和(38.91 ±2.04)D,二者相差(0.12±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P=0.009)。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量K值的一致性较差。手术前I0LMaster、OrbscanⅡ和A型超声法测得前房深度分别为(3.72±0.22)、(3.69±0.22)、(3.75±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为(25.22±0.99)mm,IOLMaster测得长度为(25.59±1.01 )mm,二者相差(-0.37±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8,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4,P=0.000)。手术前后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分别为(25.54±1.05 )mm和(25.48±1.01)mm,二者相差(0.052±0.412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P=0.348)。结论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与OrbscanⅡ测量结果差别较大,临床上二者不可替代。IOLMaster与OrbscanⅡ测量前房深度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替代使用。与A型超声法比较,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较长,临床应用要引起注意。

  •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比较

    作者:庞辰久;宋晓虹;王丽娅;刘苏冰;聂晓丽

    目的 比较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角膜厚度与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探讨近视眼患者前房深度与屈光状态的关系. 方法 对298例(596眼)近视眼患者分别用3种仪器进行眼部生物测量,对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前房深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 角膜厚度Orbscan Ⅱ测量为(551.02±34.99)μm(校正系数0.95),超声测量为(552.08±31.61)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根据Orbscan Ⅱ测量角膜厚度结果进行分组,角膜厚度在530~569 μm时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当低于或大于此范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深度Orbscan Ⅱ测量结果为(3.69±0.23)mm,超声法测量为(3.89±0.2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眼前房深度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01,P=0.81). 结论 Orbscan Ⅱ单一校正系数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对不同角膜厚度应设定不同校正系数.Orbscan Ⅱ测量前房深度较超声法测量深度少,对于近视眼患者,前房深度与屈光度无相关性.

  • 三种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

    作者:张鸿瑫;蒋华

    目的:利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系统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三种测量方法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眼患者35例70眼分别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 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方法测量CCT之间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近视眼患者CCT均数分别为542.75±40.06,528.74±39.59,538.54±40.93μm.Lenstar LS900的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大4.21 ±8.78 μm,较OrbscanⅡ测量值大14.01±13.39μm,OrbscanⅡ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小9.8±10.57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仪器测量结果均具有显著相关性,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测量值呈正相关:r=0.977(P<0.05),r=0.944 (P<0.05).Bland-Altman方法分析: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95%--致性区间上下值为-13.0 ~ 21.4μm,1.4%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30.5 ~ 10.9μm,7.1%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一致性更好.结论: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CCT一致性及相关性好,Lenstar LS900可以作为近视患者CCT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