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内玻璃丝异物一例

    作者:胡东燕;张辉

    病例:患者,女,29岁,病案号0652856.该患于2010年8月11日因在玻璃厂工作时不慎左眼被崩起的玻璃丝扎伤,当时眼痛、视力下降,速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全身情况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右眼1.0,左眼0.1.眼部检查:左眼眼睑轻度肿胀,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实质层见一透明玻璃丝异物,异物经前房扎入瞳孔区晶状体,角膜表面无玻璃丝突出,前房成立良好,房水无明显浑浊,瞳孔圆,直径3.5毫米,对光反射灵敏,玻璃丝扎入品状体处皮质呈灰向色局限性浑浊,眼底略朦胧,视盘边界尚可颜色正常,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眼内异物 玻璃 眼B超 CT
  • 肺癌眼内转移1例报告

    作者:许伟伟;冯彦清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对于老年体弱患者,咳嗽是常见“病”,机体对于肺癌的反应常被忽视,尤其非吸烟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睛的健康日益重视,所以近些年来,在我眼科门诊时有肺癌眼部转移病例,以眼部症状为首诊.现报告1例如下:1 临床资料李某,女性,86岁.主诉:右眼前黑影飘动一个月,于2017年3月29日来我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0.25,左眼(裸眼)0.4.

  • 原田病早期诊断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冬妮;张一凡;赵伟

    目的 分析原田病诊断相关因素,筛选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的指标.方法 应用信息分析法计算60例120眼急性期原田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早期诊断的贡献率并加以筛选.结果 视网膜或视盘水肿、脉络膜水肿增厚、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吲哚青绿造影(ICGA)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性别因素不起主要作用.结论 双眼急性弥漫性色素膜炎、膜络膜水肿明显增厚(2mm左右)和渗出性视网膜浅脱离同时出现,FFA、ICGA有特异性改变,是早期原田病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指标.

  • Vogt-小柳-原田病疗效影像学评价

    作者:朱靖;包欣;李赟

    目的 探讨眼B超、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治疗和随访的21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UBM、O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UBM示前房点状回声、睫状体脱离、睫状体水肿减轻,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视盘水肿消失.结论 眼B超、UBM、OCT可作为眼底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为VKH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对其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B超对眶部血管畸形的诊断

    作者:穆秀云;蔡晓松;刘杰

    目的 探讨眼科专用B超对眶部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对眼科专用B超诊断并经过其他辅助检查证实的21例眶部血管畸形患者声像图特征.结果 21例眶部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12例,其中11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例因患儿太小行核磁共振检查.眶静脉曲张9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得到证实.结论 眼眶部血管畸形具有较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B超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 眼B超在原田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冬妮;王长龄;张一凡;穆凤平;李穗苓;赵伟

    目的 探讨眼B超检查在原田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用医用眼A与B超仪对60例120只眼急性期原田病患者和120只眼其他类型后部色素膜炎及120只正常眼分别做眼B超检查,并测量每眼球壁厚度、观察渗出性网脱、玻璃体混浊等情况.结果 原田病患者球壁厚度(2.00+0.25)mm明显厚于其他类型后部色素膜炎组(1.64+0.20)mm和正常对照组(1.35+0.10)mm,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出性网脱原田病组86.67%,明显高于后两组.结论 眼B超同时出现脉络膜明显增厚和后极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这两项体征对早期原田病的诊断具有确诊意义.

  • 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眼B超图像特征探讨

    作者:李庆华;田岩;杨序

    目的:探讨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眼B超图像特征。方法:对24例(25眼)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病例行轴位、横向、纵向等多切面眼B超扫查,观察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24例(25眼)B超图像特征示脱离的光带远端距离视神经较远,一般>12mm,脱离的光带隆起度约3-7mm,呈现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病例的B超独特图像特征;同时部分病例呈现共同视网膜脱离B超图像特征。结论: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眼B超图像特征有规律可遵循的,不仅呈现出视网膜脱离典型的超声影像,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超声图像特点。

  • 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

    作者:韩宏;任伟;李凤华

    患者:男,37岁,于2001-04-16入院.主诉:左眼视力下降约一年,胀痛、视物不能一个月.入院查体:KT:36.2℃,P:80次/分,R:16次/分,Bp15.9/10.6kPa.耳前、颌下、锁骨上等处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眼科检查:VD:0.8,VS:无光感.

  • 眼科影像学检查对Vogt-小柳-原田病疗效的评价

    作者:滕克禹;陈璇;张静川;韩依红;陈丽丽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OCT、FFA、ICGA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FFA示视网膜渗漏逐渐减轻至消失.治疗前ICGA示弱荧光黑斑、脉络膜灌注不良、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管壁染色和渗漏、片状强荧光,治疗后上述病变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眼B超、OCT、FFA、ICGA对VKH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对VKH的规范化治疗.

  • 玻璃体膜状光带的超声鉴别

    作者:方海珍;沈丽君

    对60例眼外伤伴有屈光介质混浊的患者,采用法国BVI(V-plus)眼科专用A/B型超声波扫描仪检查.结果60例中有16例为视网膜部分脱离,22例为全脱离.有11例脉络膜脱离,其中8例合并视网膜脱离.超声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玻璃体的病理状况及与视网膜的联系,对玻璃体手术的手术方案及效果等有着重要价值.

  • 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新华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眼)视网膜裂孔患者,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分析该项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在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之后,57例(眼)患者中21例(眼)为马蹄形裂孔合并视网膜脱落,有34例(眼)为干性马蹄形裂孔,有3例(眼)为巨大裂孔.有3例患者发生于鼻侧,有10例患者发生于颞下方,有44例患者发生于颞上方.结论:眼B超能够对视网膜裂孔进行有效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