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崔华;王勇;周正文;费智敏;书国伟;殷玉华;樊翊凌;张珏;周彩芳;李善泉;刘洪章;丁毅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999至2006年收治的26例前床突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47.6岁.本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技术指导肿瘤包裹血管的分离.结果 26例患者中,SimpsonⅣ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利用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于明显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残余肿瘤,可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 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张光霁

    前床突脑膜瘤是指位于蝶骨嵴内1/3或者是前床突上的脑膜瘤.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了解的深入,使得手术完全切除这些肿瘤成为可能,且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将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波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床突脑膜瘤患者4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中,21例全部切除,11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1例脑积水,1例脑脊液漏,2例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尿崩,2例视力下降,16例动眼神经损伤,4例偏瘫,1例死亡。结论术前根据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确定手术入路和判断病灶切除程度,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首诊眼科的前床突脑膜瘤临床分析

    作者:葛轶睿;蔡季平;魏锐利;李由;程金伟

    目的 探讨首诊眼科的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特点.方法 对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解剖特点、影像学特点、视野及VEP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首诊眼科的14例患者中,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共8例,占本组病例的57.14%;头疼、头晕为主7例,占50%;以动眼神经压迫症状为主3例,占21.4%;意外发现1例.7例行中心视野检查其表现与肿瘤压迫部位基本相符,6例行VEP检查全部表现异常;14例行MRI检查,均可见占位性病变;9例CT检查者,有2例未查见占位性病变,MRI、CT两者联合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 对用眼疾病难以解释的视力减退和(或)眼肌麻痹的患者,应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即使无明显眼底改变也应做视野检查,以避免漏诊.

  • 32例前床突脑膜瘤的术后护理

    作者:郭爱玲;李浮;钟超

    前床突脑膜瘤(anterior clinoidal meningioma,ACM)是指位于蝶骨嵴内1/3或者前床突上的脑膜瘤.由于肿瘤位于颅底深部、暴露困难,且肿瘤常包绕如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周围重要结构,因此该病术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为提高其临床疗效,笔者将我院32例ACM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杨治荣;卢亦成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至今仍是个难题,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的深入了解,使得手术切除此类肿瘤的治疗理念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外科手术处理此类肿瘤,采取保守的外科策略和有意回避处理累及海绵窦的病变,在充分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功能结果,不应该片面强调肿瘤全切除.这样做对病人非常有利.

  •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吕健;杨庆余;高李贵;崔刚;巩守平;周任;周乐;王睿智;师蔚

    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分型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型、手术及其效果.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Ⅱ级)8例(72.7%),近全切除(SimpsonⅢ级)3例(27.3%),死亡4例(36.4%),预后良好5例(45.5%).结论①前床突脑膜瘤可被分为鞍前型、鞍旁-鞍上型和广泛型,各型又可以根据是否侵袭或包裹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分为A、B两个亚型.②前床突脑膜瘤的全切除应采取谨慎的积极态度,肿瘤侵袭海绵窦或颈内动脉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侵袭或直接附着于海绵窦或颈内动脉壁的瘤组织不应勉强切除,残余肿瘤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密切随访.

  • 前床突脑膜瘤外科治疗的进展

    作者:屈延;田士来

    前床突脑膜瘤因其定义不明确,易与中蝶骨嵴脑膜瘤相混淆,临床常出现治疗误区;又因前床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对其的治疗理念至今仍没有统一;此外,前床突脑膜瘤外科手术方式的多样性还造成前床突脑膜瘤手术入路存在分歧,从而出现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将对以往有关外科治疗前床突脑膜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外科治疗发展方向做简要展望。

  • 前外侧颅底手术硬脑膜外入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存山;卢亦成;楼美清;张光霁

    目的总结临床上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病例,验证该区域显微解剖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资料1998-2003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的手术:前床突脑膜瘤8例,眶颅沟通瘤12例,海绵窦内肿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方法对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眶颅沟通瘤:采用眶上入路.对海绵窦内肿瘤,肿瘤主要位于海绵窦前部或前中部,无骑跨中后颅窝,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眶额入路,切除眶板达眶上裂,打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结果12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8333%.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4例海绵窦内肿瘤,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侵袭性垂体瘤,1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颅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Zinn腱环切开并向后切开海绵窦上壁可显露海绵窦内肿瘤.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上外侧壁,为在硬脑膜外切除海绵窦内的垂体腺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对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可增加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活动度,为切除鞍内肿瘤提供了较好的手术空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