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创伤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严勇;侯立军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发展活跃的领域之一.诸如三维CT(3-dimension compute tomography,3D-CT)、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等技术已逐渐成熟并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磁共振(fMRI)等也逐渐在临床推广,四维影像学技术、超微磁共振等则是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我们就影像学在颅脑创伤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创伤性脑损伤弥散加权及弥散张力成像研究

    作者:高燕;吴海鸰;樊树峰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弥散张力成像是基于水分子运动的成像技术,提供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信息,为创伤性脑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一定信息,作为传统影像学的补充,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力成像越来越成为TBI检查的可供选择的有价值的方法.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试验及DTI扫描结果的影响

    作者:金贵梁;刘慧

    目的 研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试验及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扫描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均伴有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和步行受限表现,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在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通道FES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通道FES治疗,1次/d,30 min/次.均持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并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TI的扫描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BBS评分及社区可活动率分别较治疗前高,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FMA(28.42±4.84)分、BBS(44.18±10.15)分、社区可活动率70.59%分别较对照组(17.51±5.71)分、(27.01±15.21)分、44.12%高,均差异显著(P<0.05);DTI扫描显示治疗后局部病灶水肿范围缩小,白质纤维素完整度提高,且上述变化在观察组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多通道FES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肢功能疗效显著、稳定,临床推广发展前景较好.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丹凤;燕铁斌;黎冠东;李方明;梁启堂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脑可塑性机制.方法:将早期脑卒中患者18例随机分为FES组10例和对照组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FES组加用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并给予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检查.结果:治疗3周后,2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FES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DT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FES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双侧纤维束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增粗;对照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减少,患侧纤维束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同时促进脑功能重组.

  • 弥散张力成像在胶质瘤手术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陈晓斌;谢君辉;张蔚

    目的 通过弥散张力成像(DTI)与普通磁共振影像结合,应用于胶质瘤手术切除,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35例胶质瘤手术患者,23例为普通手术组,12例为DTI手术组.DTI手术组采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手术.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磁共振检查,术后并由一专科磁共振医生使用容积测量方法评价肿瘤残余情况,并由临床医师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DTI手术组全切率83.3%,明显优于普通手术组的43.5%(P<0.05),与此同时DTI手术组神经功能损伤8.3%.低于普通手术组的43.5%(P<0.05).结论 DTI能很好地显示脑白质纤维的生理结构及病理状态,与普通MRI影像结合,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有较大指导意义,既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又可大限度地保护残存神经功能.

  • 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卫东;梁碧玲

    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仅在一个或三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磁场,所以不能正确评价具有不对称组织结构的各向异性特点.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新的弥散成像方式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诊断和研究脑白质病、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新方法.

  • 弥散张力成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铭;谭理连;李扬彬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和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以病灶多发、广泛分布,病程缓解、反复发作交替为特征.在临床上分为5型,即复发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RR型),原发进展型(primaryprogressive,PP型),继发进展型(secondary-progressive,SP型),复发进展型(relapsing-progressive,RP 型)和进展复发型(progressive-relapsing,PR型)[2].

  • siRNA 沉默 MAG 基因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安民;林笑丰;刘庆余;胡震;陈舒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AG基因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siRNA组、PBS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胶原酶诱导建立脑出血模型,据不同组别于模型术后1 d立体定向下进行侧脑室注射慢病毒MAG基因的siRNA和PBS。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7、14、21 d利用Rotarod运功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情况,用弥散张力成像技术检测大鼠的FA参数,应用劳克坚牢蓝检测脑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恢复情况。结果 siRNA组的神经功能改善和神经纤维修复较PBS组明显提高( P<0.05),siRNA组的rFA值较PBS组明显升高(P<0.05),劳克坚牢蓝染色结果显示,在血肿周围组织siRNA组较PBS组的神经纤维损害范围缩小。结论 siRNA沉默MAG后较明显提高神经纤维髓鞘再生能力,rFA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