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雅国

    众所周知,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是发生同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比较,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能明显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1].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林甜;杜娟;刘丽;吴铮;孔祥锴;刘煜;蔡艺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主因头晕半月余于2015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头晕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伴自身不稳,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双耳耳鸣、听力下降,无复视、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头眼歪斜,无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力量减弱等。

  •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作者:林甜;刘丽;蔡艺灵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据文献报道,CEA术后患者CHS发病率为0.2%~18.9%,而CAS术后CHS发病率为1.1%~25%[1]。关于CHS发病机制的假说,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CHS与脑长期低血流灌注导致的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有关[2]。几乎所有脑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均会发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灌注增加,但只有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CBF>100%[通常以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或其他灌注成像检查显示同侧动脉下游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超过100%]才定义为高灌注状态[3]。脑部过度灌注而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称为CHS。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严重的高血压、局灶性癫痫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甚至可导致手术同侧脑组织水肿及出血,危及生命[4]。

  • 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过度灌注综合征

    作者:孙勇;张佳栋;梁庆华;史锡文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是老年症状性颈动脉内膜狭窄治疗的金标准〔1〕,是目前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措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CE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可导致以术侧头痛、局灶性神经系统障碍、高血压、癫痫、认知障碍,甚至颅内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CHS )〔2〕。本研究拟分析老年患者在CEA后出现CHS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 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研究

    作者:何国祥

    目的 探讨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06-2015-06间丽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单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2).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收缩压标准差和血压变异系数.术后随访3个月,了解患者卒中和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标准差为(11.76±1.72) mmHg,变异系数为(10.75±1.10)%.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标准差为(17.36±3.32) mmHg,变异系数为(12.65±2.33)%.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对照组发生5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x2=17.64,P=0.024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全麻下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全麻颅内支架成形术后尿管拔除时机的选择

    作者:王宁宁;黄捷;杨清然

    目的 探讨尿管拔出时机对全麻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全面颅内支架成形术的8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尿管拔除时机为麻醉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后,对照组为术后24h接受解除术侧肢体制动后拔除尿管.比较2组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出血等临床症状,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TCD监测结果以及第一次排尿量和排尿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血压> 150mmHg及TCD监测显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呈1.5~3倍增加的患者所占比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第1次排尿量比较无差异,自行排尿成功率和诱导排尿成功率比较均无差异,且自行排尿成功率均较高,2组患者均无导尿情况发生.结论 对行全麻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术前给予床上排尿指导,麻醉诱导前应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后留置尿管,可增加患者对留置尿管引发的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同时在术后苏醒早期应用个体化的尿管拔除方法,可有效避免尿潴留和尿管刺激征引起的脑高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舒适性,而且不会对患者排尿情况产生不良影响.

  • 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研究

    作者:邢国平;钟池;许晓伟;王安宁;刘桂杰;李伟

    目的 探讨全麻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单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92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39例和全麻组53例.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收缩压标准差及血压变异系数、术后5d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卒中发生率以及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5d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麻组平均手术时间延长(P<0.05).全麻组收缩压标准差[(11.77±1.74)mmHg]小于局麻组[(17.35±3.39) mmHg](P<0.001),全麻组收缩压变异系数[(10.71±1.05)%]小于局麻组[(12.68±2.35)%](P<0.001).局麻组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5例,全麻组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两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7).结论 全麻可降低重度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在于全麻可以更好的控制术中血压.

  •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作者:关健伟;朱治山;李钢;曹黎明;乐经科

    近二十余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脑血管狭窄较传统手术治疗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是该治疗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难题,虽然发生少,却能致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HS已经阻碍了CEA和CAS的发展.近关于CHS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虽有不少新认识.但还有许多不太清楚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这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成人型烟雾病患者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护理

    作者:王丽芬;朱小平

    目的 总结成人型烟雾病患者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46例成人型烟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术后对患者加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护理,即早期识别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相关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心理干预,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血压等.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6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其中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谵妄,1例运动性失语、1例右上肢麻木乏力,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1例复查CT提示吻合口附近血肿,行保守治疗,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随访半年,症状改善,生活自理.结论 对烟雾病术后患者加强预防护理,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过度灌注综合征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韩庆东;周鹏;陈劲草;王中;黄亚波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危险因素、疾病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16例,依据围手术期头颈部经颅多普勒(TCD)、头颈部CTA+CTP、CT、MRI及血压监测,分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可能性和治疗方法.结果 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5例,平均发病时间为4.8天,发生率为 4.3%;4例经积极控制血压、癫痫及降颅压治愈CHS, 1例脑过度灌注患者术后3天因颞叶及中脑出血死亡.结论 积极控制血压、癫痫及降颅压是治疗CHS有效方法.

  • 对脑梗死DSA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体会

    作者:龚晨;陈华

    总结脑梗死DSA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体会.认为术前针对患者焦虑心理进行干预,准确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控制术前血压,使血压保持平稳;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症状,可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 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田迎春;邱卫红;李同勋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本组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术前需做好护理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做好围术期血压管理,术前控制血压,术后24~48 h内患者血压大多不稳定,血压较术前升高,术后严格降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识别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早发现并处理。106例患者中8例(7.4%)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症状,其中7例表现头痛、呕吐、谵妄、兴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1例(0.9%)术后第8天出现脑出血,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遗留偏瘫,47 d后出院。

  • MSCT对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测、预防以及动态观察的意义

    作者:成明富;常小娜;李松;戴美娜

    目的:探讨MSCT对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预测、预防以及动态观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H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中,动脉溶栓术后及DSA筛查术后各发生3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及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后各发生1例。分别观察其超早期(1小时内)、早期(24小时内)、中期(1-5天)和晚期(>5天)的MSCT动态表现:4例脑梗死患者术后超早期发生急性脑出血,3例脑出血逐渐吸收;1例脑出血早期增多并伴脑疝形成,中、晚期逐渐加重后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术后,2例超早期出现脑水肿及脑肿胀,其后逐渐吸收至恢复;1例出血量逐渐增多,晚期略有吸收;另1例出血量在超早期明显增多并出现脑水肿及脑肿胀,其后症状无改善,家属终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MSCT在预测、预防CH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应列入常规检查;MSCT动态观察是显示CHS演变过程的可靠、直观的检查手段,可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一例脑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陈小玲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是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头痛、局部性和(或)全身性震颤,严重者可出现治疗侧脑出血[1].多发生在术后3周内,也有时间更长的报道.随着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开展,相关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其术后的发生率在1.1%~6.8%之间.本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1月开展全脑血管造影以来,先后为12例患者行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其中1例出现CHS,经及时处理及精心护理,患者症状消失,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占琴;陈阳美;杨礼环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0年3月-2016年4月诊治的100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仪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经济方便,且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检出率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围手术期干预分析

    作者:马菲韩;杜晓亮;王胜;厉春林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围手术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1月我院57例患者因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完整病例资料,围手术期监测头颈部CTA或DSA、经TCD、头部MRI,并动态监测患者收缩压,实现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监测和有效干预.结果 57例患者经术后CTA/DSA证实颈动脉狭窄斑块完整切除,1例(1.75%)患者经临床症状及TCD、MRI影像学证实存在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出现头痛,手术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及认知功能下降,经积极控制血压及TCD动态监测,患者于术后7 d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7 d无颈部血肿、声音嘶哑、颅内出血、脑缺血发作、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监测是防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重要方法,而控制血压是治疗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有效干预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