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抗酿酒酵母菌抗体检测对克罗恩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丽娟;高敏;曹倩

    目的:评价血清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IgG 和 IgA 的检测对 CD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1例 CD 患者为 CD 组,2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血清标本,采用 ELISA定性检测 ASCA-IgG 和 ASCA-IgA。根据蒙特利尔分类标准将 CD 患者分别按发病年龄(A)、病变部位(L)、临床行为(B)分亚组。计算检测 CD 组和健康对照组的 ASCA-IgG 和 ASCA-IgA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D 组 ASCA-IgG 和 ASCA-IgA 的敏感度分别为45.1%、35.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5.31,P 均<0.05)。CD 组 ASCA-IgG 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ASCA-IgA 的分别为91.0%和90.0%。A1,A2,A3组中 ASCA-IgG 的敏感度分别为75.0%、36.4%、57.1%,ASCA-IgA 的敏感度分别为25.0%、30.3%、50.0%;L1,L2,L3组中 ASCA-IgG 的敏感度分别为38.5%、37.5%、57.1%,ASCA-IgA 的敏感度分别为30.8%、31.3%、42.9%;B1,B2,B3组中 ASCA-IgG 的敏感度分别为45.2%、50.0%、25.0%,ASCA-IgA 的敏感度分别为29.0%、50.0%、25.0%;CD 各亚型分组间 ASCA-IgG 和ASCA-IgA 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 CD 患者的ASCA-IgG 敏感度分别为56.3%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 <0.05)。结论血清ASCA-IgG 不适合作为人群筛查指标,但对于 CD 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检测 ASCA-IgG 的临床价值高于检测 ASCA-IgA。

  • 甲氨蝶呤在49例克罗恩病患者维持缓解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

    作者:张天宇;钟捷;王正廷;胡淑榕;程朦朦;张茂琛;林筠;周洁;王蕾;范嵘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治疗 CD 维持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就诊并将甲氨蝶呤作为维持缓解期主要治疗用药的49例 CD 患者,分析其既往用药情况,甲氨蝶呤维持缓解治疗的疗效、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等,分析诱导缓解方式对疾病复发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 t 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49例 CD 患者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治疗者34例(69.4%),采用英 夫 利 西 单 克 隆 抗 体 诱 导 缓 解 治 疗 者 9例 (18.4%),经过手术治疗缓解者6例(12.2%)。44例曾使用过硫唑嘌呤的患者,其中位治疗时间为1个月,使用剂量为(42.0±14.8)mg/d;停药原因以 WBC 计数下降常见,占81.8%(36/44)。至随访截点,49例 CD 患者中46例尚在口服甲氨蝶呤,其中位治疗时间为16个月,每周剂量为(12.7±2.0)mg;临床稳定31例(67.4%),临床复发15例(32.6%);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平均值为(123.5±66.6)分。临床稳定组每周剂量为(12.5±2.1)mg,临床复发组每周剂量为(13.0± 1.7)m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02,P =0.426)。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组的复发率[41.2%(14/34)]高于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手术诱导缓解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P =0.023)。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26.5%(13/49)]、肝功能损伤[20.4%(10/49)]和 WBC 计数下降[12.2%(6/49)]常见,3例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甲氨蝶呤作为 CD 维持缓解治疗的二线免疫抑制剂,其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在 CD 患者的漫长病程中可作为重要的药物选择。

  •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抑制剂短疗程治疗对回结肠型克罗恩病黏膜愈合的疗效

    作者:叶玲娜;李晓林;曹倩

    目的观察短疗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性回结肠型 CD 患者的疗效,评价治疗后黏膜愈合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规律注射 IFX次数≥6次的活动期回结肠型 CD 住院患者共40例。治疗第0、2、6周,以5 mg/kg IFX 诱导缓解治疗,在治疗第2周开始合用免疫抑制剂,之后每8周1次维持治疗,治疗第36周为随访终点。治疗前及随访终点比较血 CRP、Hb 水平和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150分)]、黏膜愈合[简化内镜下克罗恩病评分系统(SES-CD)为0~2分]率、部分黏膜愈合(SES-CD 较治疗前下降,但是>2分)率和深度缓解(同时达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率。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和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第36周,临床缓解率达95.0%(38/40),黏膜愈合率、部分黏膜愈合率和深度缓解率分别为62.5%(25/40)、35.0%(14/40)和62.5%(25/40),仅1例(2.5%)治疗后黏膜炎性反应没有好转。治疗后的 CDAI 为(99.3±29.3)分,低于治疗前的(301.3±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2,P <0.01)。中位血 CRP 水平为0.8 mg/L(0.1 mg/L,8.1 mg/L),低于治疗前的26.8 mg/L(16.1 mg/L,61.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3,P <0.01),而血 Hb 水平[(134.0±16.0)g/L]高于治疗前[(117.0±2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P <0.01)。中位 SES-CD 为0分(0分,5分),低于治疗前的14分(8分,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4,P <0.01)。结论 IFX 联合免疫抑制剂短疗程(36周)治疗回结肠型 CD 可达到较高的黏膜愈合率和深度缓解率。

  • 内镜检查在婴儿慢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朝晖;杨敏;耿岚岚;龚四堂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婴儿慢性腹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胃镜替代肠镜的安全性。方法参考 Nelson 慢性腹泻定义,收集2006年3月至2014年4月1岁以下住院婴儿资料,选择排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时间超过2周,治疗效果欠佳者,或临床考虑重度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共52例,行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并对比结果。结果镜下黏膜发现异常49例,阳性率94.2%(49/52),其中26例病理发现黏膜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1例黏膜固有层见大量嗜酸性细胞(20~100个/HPF),临床诊断为嗜酸细胞性结肠炎,饮食回避4周后回院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其中16例阳性,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克罗恩病 1例;溃疡性结肠炎 1例,予美沙拉嗪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症状反复。所有内镜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婴儿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排除肠道感染和乳糖不耐受因素,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嗜酸细胞性结肠炎可能是主要病因,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婴儿中少见,但不可忽略。内镜检查和黏膜病理有利于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胃镜替代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 粪便钙卫蛋白在克罗恩病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金敏;郑浩轩;徐智民;刘涛;邓飞鸿;王道蓉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下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确诊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56例、CD 术后患者25例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内留取粪便,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 FC 的水平。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 Rutgeerts′评分。结果在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中,活动期 FC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 IBS 组(P<0.01),FC 水平与 SES-CD 评分呈正相关(r=0.802,P<0.01),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和71.4%。在 CD 术后患者中,活动期及缓解期 FC 水平均明显高于 IBS 组(P <0.01),但活动期 FC 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疾病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66.7%。结论 FC 能准确地反映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内镜疾病的活动度,但 FC 不能区别 CD 术后患者疾病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 昆明市10家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刘艳;缪应雷

    目的:回顾性调查昆明市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了解该市近年来 IBD 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取该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符合 IBD 诊断的102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人口资料及诊断、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该市近7年 IBD 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29例 IBD 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53例,克罗恩病(CD)患者157例,未定型 IBD 患者19例。本组 IBD 患者男女比例为1.23∶1.00,IBD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93±16.78)岁,UC 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CD 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居多;本组 IBD 患者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UC 住院病例明显多于 CD ,住院 IB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 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4.4%)为主,CD 以狭窄型(41.2%)和炎症型(51.0%)为主。 IBD 主要症状有腹泻(91.0%)、腹痛(84.6%)、血便(79.4%)等;肠外表现(6.1%)和并发症(10.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7.7%)及病理检测(29.2%)。结肠镜检查显示 UC 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 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为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较少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病死率0.4%。结论该市 IBD 发病数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CD 以狭窄型和炎症型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并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2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