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种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洪珍;史红锦;李峰;陈英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PCR-反向点杂交法和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及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异常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的218名妇女为研究对象,用 HC-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法8个型(RT-PCR-8)、实时荧光定量PCR法13个型(RT-PCR-13)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其宫颈细胞 HR-HPV DNA ;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检测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HC-Ⅱ、RT-PCR-8、RT-PCR-13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18例HR-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48%、70.18%、75.23%和6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方法在宫颈炎性反应、CINⅠ、CINⅡ、CIN 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个不同等级宫颈病变中的 HR-HPV阳性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Yo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CIN Ⅱ及以上的宫颈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8个型或13个型)、PC R-反向点杂交法和杂交捕获Ⅱ代(H C-Ⅱ)法诊断效果相近,满足临床需求。

  • 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再分类中的意义

    作者:郭会芹;潘秦镜;李香菊;曹箭;张洵;章文华;吴令英;陈凤;乔友林

    目的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DNA,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ASC)再分类中的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2年于山西省阳城县和襄垣县进行的"中国山西宫颈癌普查方法研究"项目中,9034名妇女均进行了液基细胞学检查、HR-HPV DNA检测和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我们对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伴有HR-HPV DNA检测阳性或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异常的病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比较HR-HPV DNA阳性ASC组和HR-HPV DNA阴性-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阳性ASC组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发生率,从而评价Hr-HPV DNA检测作为ASC再分类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在进行阴道镜检查的548例ASC中,HR-HPV DNA阳性者有333例(60.8%),HR-HPV DNA阴性-肉眼观察阳性者215例(39.2%).这两组ASC中CIN的发生率分别为22.5%和5.1%(P<0.05);CIN2/3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0.9%(P<0.05).结论HR- HPV DNA检测是ASC再分类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