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林群;吴达娟;胡桂芳;贾莉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以降低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40例PICC血液肿瘤患者中发生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25例,感染率为1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合并症、导管留置时间、激素应用史、化疗药物应用、免疫功能、季节等因素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穿刺季节和免疫功能是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5例PICC相关性感染患者共培养细菌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微小棒杆菌2株,其他4株。结论针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作者:程书栋;王迎春;张会君;曲靓靓;张彬

    目的 探讨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与效果,以期为护理其渗液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6例行PICC置管术中26例发生渗液,将26例渗液患者分为干预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渗液终止时间、 并发症种类、 治疗费用、 舒适度评分的差异.结果 渗液发生率为3.07%.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渗液终止时间、 并发症种类、 治疗费用、 舒适度评分行t检验,其差值(x-±s)分别为(-23.46±3.78)、(-2.31±0.48)、(-87.65±37.45)、(9.69±6.14),t=-15.26、-17.32、-8.44、5.69;P=0.000、0.000、0.000、0.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为渗液终止时间与并发症种类和治疗费用呈正相关,与舒适度评分呈负相关,干预组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防漏膏在干预组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患者渗液终止时间、 并发症种类、 治疗费用、 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明显.

  •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昌兰;陈杉杉;李琼;赵明霞

    目的 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 SOLO)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诊疗中心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行Power PICC SOLO 置管,对照组行耐高压注射型PICC(Power PICC)置管,比较2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栓[1例(1.8%)]和堵管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例(10.9%)、3例(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ower PICC SOLO并发症少,可减轻护理工作量,且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突出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段反折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梁妙丽;应秀华;叶再挺

    回顾性分析5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导管中段反折的原因有选择肘正中静脉以下部位的静脉为穿刺点,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及穿刺者操作方法欠佳.合理选择穿刺静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送管时适当限制血管宽度,置管结束先保留导丝以便于调整导管,提高置管成功率.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尚琴芬;陈剑

    目的:探讨影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ICC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法,收集确诊的68例PICC病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36例未发生PICC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PICC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146例PICC病例中,发生PICC感染68例(1.64%);PICC感染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例(34.0%)、表皮葡萄球菌27例(28.7%)、白色假丝酵母菌19例(20.2%)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超过2次(OR=1.958)、穿刺时间超过30min(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小于50次(OR=4.473)等因素是PICC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防治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导管标准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实践经验,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