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戴海燕;钱燕;徐爱琴;黄丽密;池美珠;王楸;阮妙华

    目的 探究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 -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极低体质量新生儿129例的临床资料,并设为研究组,同期医院收治的未发生早发型败血症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15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比分析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儿反应低下、体温异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9 6.9%,48 8.4%,53 4.9% 高于对照组38 3.6%,28 3.0%,29 5.6%( P<0 0.01 ) ;研究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为(86 7.5 ± 11 3.6)×109/L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RP和PCT分别为(47 1.2 ± 10 2.1)mg/L和(11 2.1 ± 4 7.1)ng/ml高于对照组(P<0 0.5) ;129例患儿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59 3.2%,革兰阳性菌24株占40 6.8%;绒毛膜羊膜炎、围生期窒息、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是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因素(P<0 0.5).结论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发生率,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对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45例临床思路构架和分析

    作者:袁迅玲;杨丽娜;王毅;汪琪;赵雪妮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方便选取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14例,呕吐6例,呼吸困难8例,皮肤出现瘀斑6例,肺部出血5例,发热4例,血尿2例,抽搐3例,尿潴留2例,对患者进行血培养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治愈26例,好转14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病死率高,对新生儿进行严密的感染性指标监测,有利于对早发型败血症的确诊,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伟锋;王宇;刘金萍;艾玲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与母亲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9月~2015年8月确诊及临床诊断早发型败血症的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研究母亲围产期的7个高危因素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母亲分娩时发热(T≥38℃)、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旱破≥1 8小时、羊水粪污染和不明原因窒息五种因素P<0.05;不明原因早产和糖尿病母亲婴儿两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母亲分娩时发热(T≥38℃)的0R=0.659<1且95%的置信区间上限为0.963<1;其他四种因素的OR值均大于1.结论 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旱破≥18小时、羊水粪污染、不明原因窒息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胰石蛋白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查丽;胡金绘;朱红利;刘颖颖;武荣

    目的 探讨血清胰石蛋白(PSP)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具有细菌感染危险因素或有疑似细菌感染征象且于出生后24 h内人院的新生儿90例,根据是否符合EONS的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33例)和非败血症组(57例).选择20例同期出生一般情况好,没有感染中毒症状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两组新生儿生后第1、3和7天留取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中PS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血清PSP水平在生后第1、3和7天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其中败血症组新生儿PSP水平在生后第1、3和7天均高于非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败血症组新生儿血清PSP水平在生后0~3 d呈上升趋势,生后3~7 d呈下降趋势.生后第1天血清PSP水平诊断EON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00~0.903,P<0.01).生后第3天血清PSP水平诊断EONS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43~0.930,P<0.01);联合生后第1天血清PSP水平与生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诊断EON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04~0.953,P< 0.01).结论 新生儿血清PSP水平对早期诊断EONS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出生后1d血清PSP和IL-6水平能提高EONS的诊断敏感性并降低漏诊率.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20例临床诊疗探讨

    作者:荣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莉;胡民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诊疗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患儿中,以胎龄小、日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主要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患儿有WBC、CRP 及PCT异常,血培养中以G+菌为主,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75.0%。结论:对临床高度可以的败血症患儿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蔡扬帆;连锐航;林霓阳;房晓祎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血象特点、致病菌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和窒息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高危因素.院内感染中以晚发型败血症为主(P<0.05).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心肌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而晚发型中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较高(P<0.05).早发型致病菌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9.4%)、无乳链球菌(16.1%),晚发型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7%)、大肠埃希菌(14.5%).结论 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主要致病菌具有差别,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作者:高楚楚;杨祖铭;王三南;蔡燕

    目的 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进奶减少、黄疸、皮肤脓疱、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高25.00%(7/28),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38.71%(12/31).结论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症状比早发型败血症更多见,C反应蛋白是早期判断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两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 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谭冬琼;李禄全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 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 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足月小样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围生期危险因素配对对照研究

    作者:蒋亚君;陈师;王雪秋;李禄全

    目的 探讨足月小样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EOT)发病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3例EOT足月小样儿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相差<250 g、胎龄相差<3天的非EOT足月小样儿为对照组,采用1:1或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两组患儿的围生期资料、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的宫内窘迫(41.9%对25.8%,χ2=7.35,P=0.007)、羊水污染(39.8%对27%,χ2=4.66,P=0.031)、早发型败血症(7.5%对1.7%,χ2=4.34,P=0.03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宫内窘迫(β=0.60,OR=1.82,95%CI=1.04~3.17,P=0.035)、早发型败血症(β=1.69,OR=5.44,95%CI=1.11~26.76,P=0.037)与EOT有关.结论 宫内窘迫、早发型败血症为足月小样儿EOT发病的危险因素.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进展

    作者:卢江溢(综述);李禄全(审校)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尤其在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疾病进展隐匿、迅速,目前的诊断方法不够理想,易误诊、漏诊从而导致高病死率。故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极为重要。文章就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检查研究进展,包括病原菌培养、外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新的研究尝试作一综述,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提供帮助。

  • Presepsin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文芹;徐晓燕

    在发展中国家,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近年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标记物,即Presepsin(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sCD14-T).其在成人脓毒症诊断与评价的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意义,因此在生物标记中,Presepsin很可能是反映机体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好指标.该文就Presepsin本身及其在新生儿败血症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楚燕芳;余加林;杜立中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144例(40.91%),晚发型208例(59.09%),且晚发型中有108例(51.92%)为院内感染.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107/144例(74.31%)],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77/208例(37.02%)]及低出生体质量儿[70/208例(33.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4、4.123,P均<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窒息[21/144例(14.58%)]、围生期宫内窘迫[14/144例(9.72%)]、羊水粪染[26/144例(18.06%)]、胎膜早破≥18 h[31/144例(21.53%)]的比例高于晚发型[分别为17/208例(8.17%)、9/208例(4.33%)、13/208例(6.25%)、17/208例(8.1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22、3.886、5.950、13.34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出现体温异常[72/208例(34.62%)]、呕吐或腹胀[109/208例(52.40%)]、少吃少哭少动症状[79/208例(37.98%)]、脐炎或脓疱或皮肤破溃[33/208例(15.87%)]的比例大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30/144例(20.83%)、35/144例(24.31%)、38/144例(26.39%)、11/144例(7.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53、8.763、5.153、5.26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高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例数[27/184例(14.67%)]、C-反应蛋白升高例数[76/206例(36.89%)]明显多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9/133例(6.77%)、38/143例(2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94、4.087,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更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37/208例(17.79%)比12/144例(8.33%);x2 =6.348,P<0.05].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39.58%(57/14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1例、大肠埃希菌20例],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2.64%(47/144例)];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58.65%(122/208例),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0例(43.2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7.79%(37/208例)].2组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7,P=0.552).结论 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对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有一定参考价值.

  • 早期与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征比较

    作者:孙捷

    目的 比较早期与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征.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86例,按照早产儿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 34周,n=44)和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n=42),另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3+、CD4+、CD8+、CD19+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 3组新生儿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M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CD3+、CD4+、CD8+、CD1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早期早产儿组与晚期早产儿组CD3+、CD4+、CD8+、CD1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晚期早产儿组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时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

  • 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玲蓉;李桦;杨涛义;张彤;赵如翠

    目的: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影响。方法78例足月EOS新生儿设为研究组(EOS组),60例无感染相关临床和/或实验室表现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及其母亲均在产后72?h内采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及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结果两组母亲和新生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EOS组:r=0.797,P<0.01,对照组:r=0.929,P<0.01)。EOS组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OS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母亲孕末期3个月补充足量维生素D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血清25-OHD水平与足月新生儿EO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脐血CD64在新生儿早期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元枝;肖体海;刘玲;程旺松;范倩倩;罗科兵;刘华艳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早期败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11月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50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n=18)和对照组(n=32),检测两组出生时脐静脉血、0~12 h外周静脉血CD64水平和血培养,并通过分析两组相同或不同时间CD64的变化,探讨其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脐静脉血CD6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0);感染组0~12 h外周血CD6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4);感染组脐血与0~12 h外周静脉血之间CD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7,P=0.623).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宫内细菌感染、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指标.

  • 不同日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蔓春;廖扬;任广立;马恒颢;石玉玲

    目的 比较出生后72 h内不同日龄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组96例(包括2例确诊败血症,94例为临床诊断败血症),同时期无感染对照组170例.266例新生儿共收集血样本605份.分别检测生后72 h内各日龄区间EONS组及对照组血清PCT于与CRP水平.比较PCT及CRP在出生后1~12h、13 ~ 24h、25~48 h与49~72 h不同日龄区间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ROC)下面积.结果 在生后72 h内EONS组各日龄区间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1 ~ 12h、13 ~ 24 h、25 ~ 48 h、49~ 72 h不同日龄区间,PCT和CRP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分别对应为PCT 0.45、1.885、0.995、0.51,CRP 3.185、6.29、8.615、10.27、敏感性分别为PCT 84.2%、73.5%、82.4%、83.3%,CRP 68.4%、58.8%、54.3%、59.1%,特异性分别为PCT 74.4%、75%、74.1%、79.2%,CRP82.1%、89.7%、93.9%、1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CT 0.767、0.754、0.755、0.8,CRP 0.773、0.8、0.815、0.789.结论 在出生后72 h内,PCT与CRP对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各有日龄相关的诊断阈值,并均有中度的诊断准确性.两者在诊断EONS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有优势.PCT敏感性高于CRP可能更有助于EONS的早期筛查,而CRP的特异性高于PCT,但敏感性有限,对ENOS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沛佩;刘霞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21例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生后72 h内)和晚发型败血症(出生72 h后)。分析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21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35例(28.9%),晚发型86例(71.1%)。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51.4%),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88.4%)和低出生体质量儿(87.2%),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发生腹胀或喂养不耐受(72.1%)、反应欠佳(57.0%)及合并化脓性脑膜炎(37.2%)比例大于早发型(相应为34.3%、31.4%、17.1%),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减低比例(62.9%)较晚发型(29.1%)高(P<0.05),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种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治疗。

  • 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脐血VDBP、25-(OH)D、PCT及IL-6水平变化

    作者:刘鹏

    目的 探讨早发型败血症(EO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32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n=100)和对照组(n=132),均检测脐动脉血及出生后72 h内外周静脉血VDBP、25-(OH)-D、PCT、IL-6水平.EOS组并于抗感染治疗10~14 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OS组脐血及外周血VDBP、25-(OH)D水平明显降低(P<0.05),PCT、IL-6水平明显增高(P<0.05).经抗感染治疗后,EOS组VDBP、25-(OH)D较出生后72 h明显增高(P<0.05),PCT、IL-6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脐血VDBP、25-(OH)D、PCT、IL-6预测EO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03、0.836、0.851,分别以54.42 ng/ml、24.29 ng/ml、112.38 pmol/L、25.21 pg/ml为临界值,敏感度与特异度依次为78.3%和81.4%、82.5%和79.2%、86.2%和76.3%、89.1%和84.5%.结论 EOS早产儿脐血VDBP、25-(OH)D显著降低,PCT、IL-6显著增高,4项指标对早产儿EOS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降钙素原的诊断界值探讨

    作者:蓝振章;陈少华

    目的:研究临床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降钙素原界值。方法:选取年龄0~3d 的败血症新生儿52例(其中确诊败血症1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41例)和非败血症新生儿42例,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降钙素原水平。通过绘制 ROC 曲线,确定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佳诊断界值点。结果:通过对上述两组新生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发现,败血症新生儿在出生后0~12h、12~48h、72h 后的 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新生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出生后12~48h 内应用 PCT 诊断败血症的准确率高于其余两个时间段,且诊断界值为 PCT≥3.9950ng/ml。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测定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诊断界值为≥3.9950ng/ml。

  • 脐血标志物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艳萍;姜春倩;宋迎冬;徐丁

    新生儿死亡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新生儿因其免疫力低下,出生后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且感染不易控制.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综述介绍了在脐血中检测到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铁调素等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了各因子产生及作用机理,母体、胎盘与胎儿之间的互相作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