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作者:周晓岗;李熙雷;方涛林;董健

    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和经典内侧髌旁入路行TKA治疗60例64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32例33膝,经典内侧髌旁入路28例31膝,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2周、6周及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组伤口引流量200.2 ml,较经典内侧髌旁入路组340.6 ml明显减少.两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时间分别是2.8 d和5.2 d (t=-10.0208, P=0.0000),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7.2°和83.8° (t=2.5657, P=0.0128),疼痛程度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3.2分和4.6分(t=-0.6545, P=0.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周、3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6周:t=0.2274, P=0.8209;3个月:t=0.6411, P=0.5239)、疼痛程度(6周:t=-0.6146, P=0.5423;3个月:t=-1.1358, P=0.2606)和关节功能(6周:t=0.3937, P=0.6955;3个月:t=1.0541, P=0.29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典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TKA具有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其远期疗效和经典入路没有明显差异.

  • 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打印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邬波;柳椰;马旭;翟良全;杜明昌;谭成波;杨政博;付恂;赵晗

    目的 评估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打印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沈阳市骨科医院关节外科应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6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的评估.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于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伸直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屈曲30°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的测量.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63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4.5±2.7)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1.8±0.4)分]、HSS评分[(93±6)分]和髌骨Feller评分[(26±4)分]较术前[(6.8±2.2、37±6、16±6)分]有明显改善(t=18.223,t=-51.741,t=-11.485,P<0.05);术后6个月患者股四头肌肌力[(80±8)分]较术前[(74±8)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71,P<0.05).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屈:(118±5)°,伸:(1.0±0.9)°]较术前[屈:(80±14)°,伸:(3.8±1.8)°]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6.062,F=105.050,P<0.05).伸直位和屈曲30°位Q角及其髌骨外推Q角,以及两种状态下Q角差值,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伸直位:t=20.489,t=6.753,t=4.891,屈曲位:t=21.497,t=2.853,t=5.698,P<0.05).结论 应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并3D打印导板辅助下完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