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稳定剂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许强;尹彤

    目的 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 (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 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 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 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 (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低强度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铁梅;吴硕琳;徐秀英

    目的探讨低强度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连续入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心内科、老年科住院部及抗凝门诊确诊的治疗时间>1年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80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各40例,其中华法林组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为1.6~2.5,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及全身大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伴随疾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为2.5%,阿司匹林治疗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无其他部位栓塞发生,而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其他部位栓塞仅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均无严重脑出血、肾出血、其他器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疗效性与安全性方面可能与阿司匹林相当。

  • 药物基因组学模型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剂量预测效果的评价

    作者:崔丽;刘俊

    目的 评价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模型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剂量预测效果.方法 按照设定的标准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6~2.5)患者10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和测序技术对CYP2C9和VKORC1基因进行检测.依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稳定剂量,并根据华法林实际稳定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 mg/d)、中剂量组(1.5~4.5 mg/d)和高剂量组(≥4.5 mg/d).利用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预测剂量,比较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预测剂量位于理想剂量(实际稳定剂量20%界限)、高估和低估剂量患者比例,并以华法林预测剂量和实际稳定剂量拟合相关回归曲线R2评价该模型预测剂量的准确性.结果 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M A E为(0.89±0.62)m g/d,相关回归系数R2为0.325,预测剂量在理想剂量范围内的比例为42.06%,其中高剂量组位于理想剂量范围内比例为50.00%,高于中剂量组(43.75%)和低剂量组(11.11%).结论 IW PC模型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预测的效果有限,适合于中国汉族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药物的基因组学模型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和验证.

  • 不同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作者:黄芳芳;汤云霞;翁少翔

    目的 利用食管超声对高龄心房颤动伴血栓形成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作血栓检出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 选取确诊有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高龄房颤(75 ~ 80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低强度组),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组),利伐沙班抗凝组(利伐沙班组),每组18例.观察期为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检出率、血栓栓塞事件率及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 12个月时低强度组左心房血栓检出率22.2%,标准强度组检出率22.2%,利伐沙班组检出率16.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组发生率为11.1%,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为11.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华法林组为27.8%,利伐沙班组为11.1%,低强度组与利伐沙班组比较,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以及利伐沙班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低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在高龄房颠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中,两者治疗左心房血栓的疗效确切,出血风险无增加,安全性好.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飞;肖亦敏;程云阁;陈小中;贾宝成;梁亮;韩石;肖明弟

    目的 评价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低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华法林抗凝的患者212例,按INR值分为低强度抗凝组(A组)98例,其中男50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4±6.5)岁.INR在1.5~2.0;标准抗凝组(B组)114例,其中男58例、女56例,平均年龄(57.3±5.1)岁.INR维持在2.0~3.0.结果 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A组无出血.B组总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5例(发生率4.39%),其中牙龈出血3例(发生率2.63%),鼻出血1例(发生率0.88%),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率0.88%).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vs.4.39%,P<0.05).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5~2.0之间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出血及血栓形成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