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43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旭华;华伟;王靖;浦介麟;张澍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 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治疗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靳艳;于波;庞雪峰;程颖;赵卫华;齐国先

    目的 总结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4例植入ICD患者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统计ICD记录的各个事件的次数、ICD不恰当识别及治疗的原因.结果随访20.07±21.66(1~71)个月,ICD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共289次,7例接受不恰当的识别和治疗,ICD电击治疗83次,不恰当电击治疗21次(其中因心房颤动所致6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次,肌电干扰3次),占电击治疗总数的25.30%(21/83),通过调整ICD的相关参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行射频消融手术,对不同的病例进行个体化处理.结论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是ICD不恰当电击治疗的主要原因,对于ICD植入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程控和治疗,以减少不恰当识别及治疗事件的发生.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作者:蔡彬妮;黄卫斌;孟凡琦;周法光;郭晋村;王焱

    目的 评估本中心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生及治疗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本中心于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置入ICD或CRTD并规范随访的患者,收集术前资料、术后VT/VF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共分析76例患者,其中一级预防32例,二级预防44例,43例(56.6%)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35).随访13个月至10年,无一例死于VT/VF.22例(28.9%)发生ICD恰当治疗,15例(19.7%)发生不恰当治疗.一级预防患者VT/VF发生率低于二级预防组(9.4% vs 43.2%,P=0.001).冠心病亚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VT/VF发生率无差别(20%vs 55.6%,P=0.21),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一级预防低于二级预防(8% vs 50%,P=0.009).不同病因的二级预防患者VT/VF发生率无差异.单腔与双腔(包括三腔)ICD的不恰当治疗率分别是28.1% vs 13.6% (P=0.11).结论 ICD能有效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性死亡,二级预防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恰当治疗率高,而一级预防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VT/VF发生率较低.双腔ICD的不恰当治疗率较单腔有减少的趋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