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左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与其分支夹角及径线指标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任向杰;李彩英;刘晓伟;王伟;马国景;于晨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探讨左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 iCT冠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正常患者,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52.10±9.65)岁;285例左冠脉斑块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28~83例,平均年龄为(55.65±10.40)岁。将患者按左冠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组(n=102),非钙化斑块组(n=137),钙化斑块组(n=79),混合斑块组(n=69),并将左冠脉非钙化斑块组分为左前降支近段轻度(n=73)及中重度狭窄(n=57)两部分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度、冠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左冠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正常组(P<0.05);非钙化斑块组左前降支轻度与中重度狭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狭窄患者男性左冠脉夹角与径线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 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狭窄程度及冠脉粥样斑块性质,本研究对冠脉病变预防、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分析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分布间的关系

    作者:周蓉芳;王伯忠

    目的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分布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冠脉正常者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者,其中左前降支斑块患者中左前降支近段斑块组73例,中远段斑块组27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脉分支夹角.结果 冠脉正常组、近段斑块组和中远段斑块组的左冠脉分支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斑块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大于中远段斑块组(P<0.05).结论 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