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殷康;华伟;丁立刚;李玉秋;金汉;顾敏;薛聪;张澍

    目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引起患者反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甚至猝死.本研究观察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收集1996-12至2015-09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所有植入ICD的ARVC患者的既往住院和门诊记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研究共纳入39例ARVC患者,男性32例(82.1%),确诊时的平均年龄(42.1±14.8)岁,33例(84.6%)患者ICD植入前出现过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6(32.3~73.3)个月,随访期间3例(7.7%)死亡,其中1例患者为猝死,另外2例患者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脑梗死.28例(71.8%)患者共接受540次ICD恰当治疗,其中5例(12.8%)患者首次ICD恰当治疗发生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12例(30.8%)患者ICD植入后经历过电风暴,7例(17.9%)患者的电风暴出现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无广泛胸前导联T波倒置(TWI≥W1~3)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更短(风险比=0.39,95%可信区间:0.16~0.96).有ICD恰当治疗与无ICD恰当治疗的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VT/VF,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为可靠的方法.

  • 2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远期随访研究

    作者:尹红丽;邹建刚;薛社亮;雍永宏;侯小锋;单其俊;陈明龙;陈椿;杨兵;曹克将

    目的:通过对2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远期随访观察,探讨ARVC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方法:对1996~2006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ARVC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治疗经过、症状、有无猝死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结果:22例ARVC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1±2.9)年(2.2~12年).共有2例患者猝死,年平均病死率1.5%.心电图随访中新出现Epsihm波3例、肢体导联低电压2例、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T波倒置1例,T波倒置导联数增加2例;比较随访前后肢体导联电压的绝对值和有明显降低(P<0.01).心脏超声示左室结构和功能在随访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10例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经随访有7例室速复发,均为新形态的室速;2例安装ICD患者,ICD有效工作并存活;10例单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6例室速复发,其中3例患者出现新形态的窜速,2例猝死.结论:①ARVC患者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随访期间心电图肢导电压绝对值和降低,超声心动图较少发现左心结构、功能有明显变化;②以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ARVC复发率均较高,目前ICD使用率较低.

  • 巨大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和心电图特点

    作者:谢启应;杨天伦;井然;马静;易军;孙泽琳

    目的 总结心电图表现为巨大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导联心电图示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通过查询Medlin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总结该心电图特征ARVC患者的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首发症状均为心悸、头昏.发作时心电图为右室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示右室扩大;右室壁变薄,可见小凹.心电图V1导联QRS呈“M”型;巨大Epsilon波振幅为(0.37±0.16)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20±0.23;持续时间为(90±12.75)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0±0.06.文献报道5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心悸,晕厥发作.心电图V1导联QRS均呈rsR ',Fontain导联、心向量和晚电位证实该R '波为Epsilon波.V1导联Ep-silon波振幅为(0.52±0.35)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18±0.74;持续时间(96.0±11.4)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5±0.08.结论 临床上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少见,右室激动延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 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室功能超声指标与磁共振的相关性

    作者:刘方舟;吴书林;张黔桓;费洪文;薛玉梅

    目的 用目前公认的5个超声指标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右室功能,研究其与磁共振(MRI)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11例ARVC患者行超声及MRI检查,测量右室功能指标并行相关分析.本研究除了运用传统的心尖四腔心法测量右室面积改变分数(RVFAC 4C)外,增加了胸骨旁右室三腔心切面法测量右室面积改变分数(RVFAC RV 3C).结果 5个指标中胸骨旁短轴RVFAC RV 3C、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三尖瓣环收缩位移与MRI结果相关,r值分别为0.72、0.65、0.67.结论 胸骨旁短轴RVFAC RV 3C是评价ARVC患者右室功能的重要指标并且其与MRI测量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 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经导管消融治疗ARVC

    作者:崔凯军;付华;张恒愉;贺勇;胡宏德;杨庆;姜建

    目的 探讨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室性心动过速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3例患者均通过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分别进行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结合标测碎裂电位和拖带标测等方法确定并消融室速.结果 共诱发出4种形态的室速.其心电图形态不同,但均为左束支阻滞形室速.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对室速进行消融成功.随访3~12个月,未发生室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ARVC所致的室速可在CARTO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且安全有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