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若菡;陈柯萍;王方正;华伟;张澍

    目的:本研究通过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比较,评价RVOT起搏在目前植入技术条件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4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平均年龄(63.5±10.4)岁,随机分到RVA组(n=14)和RVOT组(n=28),所有患者均植入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和带有自动起搏阈值测试功能的起搏器.通过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及术中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评价RVOT起搏的可行性;通过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及并发症评价RVOT起搏的稳定性.结果:RVA组和RVOT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术中电极导线各项参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VOT组急性期起搏阈值稳定性与RVA组相近(P=0.23);两组术后6个月时起搏阈值分别为(0.55±0.11)V和(0.54±0.09)V(P=0.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相近.结论:在目前的起搏技术条件下,RVOT起搏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与传统的RVA起搏相近.

  •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作者:张泽萍;李立鹏;李树龙;孙麦春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观察电极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电图QRS波宽度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等,术后1、3个月随访测定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观察有无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记录置入时间为(16.33±4.56)min,X线曝光时间为(11.2±4.5)min,起搏阈值为(0.82±0.19)V,感知为(12.68±3.05)mV,阻抗为(990±0.146)Ω,起搏的QRS波时限为(0.15±0.03)s.随访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稳定,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 新型简化J型导丝设计引导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陶四明;韩明华;魏巍;郑甲林;杨志刚

    目的 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min(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 min (1.2~ 8.3) 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 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 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优势

    作者:韩江燕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的起搏器安置术对患者的好处及护理工作上的优势。方法分别选45例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的起搏器植入术为实验组和被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的起搏器植入术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术后护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营养状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而且有效的减少了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31例永久右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评价

    作者:许力舒;杨敏全;帕尔哈提;姜述斌;刘鹏;吴忠东

    目的:评价31例永久右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右室流出道起搏技术为31例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院内24例、院外7例),重点分析院内24例永久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起搏部位的选择及该方法的具体特点.结果:右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安置成功率达100%.起搏阈值稳定,无脱位发生;右室流出道起搏在双侧心室电活动一致性方面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束支阻滞时可在右后间隔和右室流出道之间选择出使QRS时限小的起搏部位.病窦患者自身QRS≤100ms时,右室流出道起搏效果较好,当自身QRS≥140ms时右室流出道起搏效果可能欠佳.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在双侧心室电活动一致性方面优于右室心尖起搏,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各自特点,使患者从中取得更大的益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