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p-Te间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红敏;刘丽娜;刘刚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温度差及压力差学说和现代心电图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解释.近年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不仅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有关,而且与心室整体复极离散有关,并且它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心室总体复极离散.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因此Tp-Te间期可以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

    作者:祝领;贾镭;袁祖贻;惠汝太

    目的 研究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正常人群的区别,为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12例体检心电图,分为三组,正常组242例,高血压组27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0例,测量V2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及Tp-Tc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 与正常组(82.14±8.53 ms)相比,高血压组(97.98±13.31 ms)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104.56±12.64 ms)的Tp-Tc间期显著延长(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间期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0.22±0.02)相比,高血压组(0.26±0.03)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0.27±0.03)的Tp-Te/QT比率显著增大(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QT比率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左室质量指数成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33.结论 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QT比率显著增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

    作者:杨树涵;程劲松;刘艳宾;韩明磊;王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94例拟行PCI手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终完成本研究的为曲美他嗪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共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Tp-Te间期变化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术中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Tp-Te间期均较术前缩短,但曲美他嗪组术后Tp-Te间期较对照组进一步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Tp-Te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2.52%)高于曲美他嗪组(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CK、CK-MB、cTnI水平在术后6 h、24 h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缩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对PCI相关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Te间期与Tp-Te/QT比值的价值探讨

    作者:张萍;黄伟剑;孙丽卿

    目的 探讨Tp-Te间期与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进行分析,选择QTc 440 ms、Tp-Te间期100 ms、Tp-Te/QT 0.25为节点,对80例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lignant arrhythmia events,MA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前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的值分别为(432.3±18.2)ms、(107.5±12.3)ms和(0.249±0.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1±15.5)ms、(80.4 ±9.1)ms和(0.228±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16.98,5.032,P<0.05);观察组术后l周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分别为(356.2±16.5) ms、(82.5±9.9) ms和(0.232±0.0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7,15.11,3.929,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p-Te≥100 ms和Tp-Te/QT≥0.25的AMI患者更易于发生MA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15和4.586,P<0.05).术前共22例发生MAE,占27.5%,术后5例发生MAE,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结论 QTc、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可作为一项心电图指标对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进行判断,Tp-Te间期≥100 ms和Tp-Te/QT比值≥0.25可为MAE的发生做较好的预测.

  • 正常人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研究

    作者:张晓敏;王红宇;郭娜;肖传实

    目的 测定正常人标准心电图 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正常人标准心电图,分别测量12个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按(Q-T间期)-(Q-Tp间期)的差值计算Tp-Te间期,按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其比率,并比较12个导联的测定值.结果 (1)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为V2长(分别为0.24±0.04,93.20±16.07ms),avL短(分别为0.16±0.03,58.06±13.70ms). (2)Tp-Te间期在Ⅱ、Ⅲ、avR、V2~V6导联男性比女性长(P<0.05);Tp-Te/QT比率在Ⅱ、Ⅲ、avR、avF、V2~V6导联也是男性比女性长(P<0.05).(3)全体V2导联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01,96.39)(ms)和(0.23,0.25)(ms).男女V2导联Tp-Te间期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93.67,103.07)(ms)和(85.13,93.46)(ms).男女V2导联Tp-Te/QT比率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4,0.26)(ms)和(0.21,0.24)(ms).结论 提供正常人Tp-Te间期值和Tp-Te/QT比率可供临床参考.

  • 正常人Tp-Te 间期及Tp-Te/QT比率与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娜;王红宇;张晓敏;李多;肖传实

    目的 探讨正常人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heart rate, H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 200例正常人心电图, 分别测量其V6导联的Q-T间期、Q-Tp 间期(自 QRS 波群起点至正相 T波高点) , 计算Tp-Te间期,即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QT间期-QTp 间期) 及Tp-Te/QT比率,并分别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与心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V6导联Tp-Te间期为 83.17±12.64ms,Tp-Te/QT比率为0.21±0.03,波动范围在0.15~0.27之间;正常人Tp-Te间期在56~114ms之间与心率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239,P=0.007<0.01),Tp-Te/QT比率与心率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为0.55,P=0.54).结论 正常人心电图V6导联Tp-Te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而Tp-Te/QT比率不受心率的影响.

  • 多种无创指标在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萍;黄伟剑;邹长林;孙丽卿

    目的 探讨多种无创性指标联合临床危险因素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4例AMI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起病3个月内序贯接受无创性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平均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纳入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后,对上述数据分别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按是否发生各主要心脏事件分别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的指标.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LVEF、Tp-Te间期与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密切相关.结论 TS、LVEF、Tp-Te间期是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S(OR =5.470,P=0.023)是预测心源性死亡强的变量,LVEF(OR =4.348,P=0.042)、(OR=3.245,P=0.017)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强的变量,Tp-Te间期(OR =6.372,P=0.037)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强的变量.

  • 术前心电图表现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新;杨燕;李秀芬

    目的 探讨术前心电图表现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CHF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RT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成有效组、无效组.其中有效指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1级,或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下降>15%,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绝对值上升>5%,未达上述标准及死亡均视为无效.所有纳入者均在术前接受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基础病因、心功能分级、房颤、高血压、冠状动脉问题、糖尿病、术前心电图指标(心率、Tp-Te间期、QRS波时限).通过绘制ROC曲线模型分析术前心电图指标对CRT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明确CRT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术后6个月,有23例CHF患者CRT治疗无效,占28.75%,57例有效,占71.25%.无效组病程≥3年、NYHAⅣ级、有房颤、有冠状动脉问题占比分别为78.26%、47.83%、52.17%、47.83%,较有效组的49.12%、10.53%、12.28%、10.53%更高,且无效组心率、Tp-Te间期、QRS波时限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模型提示心率、Tp-Te间期、QRS波时限预测CHF患者CRT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64、0.742.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病程、NYHA分级、房颤、冠状动脉问题以及心率、Tp-Te间期、QRS波时限是CHF患者CRT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心电图检查能明确CHF患者心率、Tp-Te间期以及QRS波时限,三者对CRT治疗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均为CRT无效的危险因素.

  • T波峰末间期在运动平板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思韵;沈粤春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前后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为协助临床诊断与观察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将88例受检者分为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阳性组和阴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运动前及运动结束后1 min、2 min、4 min和6 min各个时间段Tp—Te间期值的变化。结果相同时间点运动试验阴性组及冠脉造影阴性组Tp—Te间期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组( P均<0.05)。结论 Tp—Te间期的延长与心肌缺血相关。因此临床上将Tp—Te间期值的变化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结合,为临床心肌缺血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关敬树;徐涛;廖德宁

    目的 观测心力衰竭时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时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III~IV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其中NYHA III 级79例,IV级21例)和健康对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受试者静息状态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V2导联的Tp-Te间期、RR间期,并计算出Tp-Te/ √RR间期作为心率校正后的Tp-Te间期.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Tp-Te间期和Tp-Te/√ RR间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99±22)ms vs (84±22)ms,P<0.01]和[(3.6±0.9)ms vs (2.6±0.7)ms,P<0.01].NYHA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患者Tp-Te间期、Tp-Te/√ RR间期较NYHA心功能Ⅲ级心力衰竭患者延长更加明显[(109±18)ms vs (97±19) ms,P<0.01]和[(4.1±0.7) ms vs (3.5±0.7)ms,P<0.01].结论 心力衰竭时,Tp-Te间期、Tp-Te/√ RR间期明显延长并与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提示心力衰竭对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具有显著影响.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运彩;王红宇;张晓敏;宿克昌;杨柯达;肖传实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并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分为1、2、3级高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观察,分别测量其V6导联Q-T间期与QTp间期,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原发高血压组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Q-T间期无差异(P>0.05).1、2和3级组间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无差异(P>0.05).结论:血压不是导致Tp-Te间期与Tp-Te/QT比率增大的唯一因素.

  • 不同起搏部位对人体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金莎;刘振华;赵丽晶;于波;孙欢;张军智;闫明洲

    目的 以植入起搏器患者及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心电图Tp-Te(T峰-末)间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无心脏病史者,测量心电图V2、V3、V4导联的Tp-Te间期,分别比较植入起搏器组与健康成人组、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以及双心室起搏组与单腔右室起搏组心电图Tp-Te间期.结果 植入起搏器组较健康成人组Tp-Te间期明显延长(P<0.001),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单腔右室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双心室起搏组Tp-Te间期较单腔右室起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植入起搏器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Tp-Te间期不能作为起搏器右室电极固定位置以及单、双腔起搏器选择的参考因素,双心室起搏可提高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 Tp-Te间期和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斌;周咏梅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 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 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已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内科住院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三组,室性心动过速组42例,室性早搏组72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6例,分析比较各组Tp-Te间期及Tp-Ted情况。结果三组之间性别、年龄、BMI、Killip分级、吸烟、饮酒、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 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

    作者:钟元林;马懿;汤展;夏皓;黄兆辉;刘东凤;刘昌松;吴赛珠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的特点,分析T波峰末(Tp-Te)间期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性别、年龄、肌钙蛋白(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前脑钠肽( BNP)等数据,测量心电图的心率、QT间期、Tp-Te间期。另外收集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几乎匹配的78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未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上述数据。结果两组 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p-Te间期延长(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另外,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心律失常亚组分析,心律失常组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相比,Tp-Te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水平差异显著(P<0.05);Tp-Te间期与BNP无相关性(r=0.201,P=0.254)。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p-Te间期延长,BNP水平升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BNP水平更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在评价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珍峰

    目的 探讨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在评价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1-06~2014-06间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6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例信息和心电图参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高血压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P-Te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P-Te/QT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中比健康对照组人群明显增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波峰-末间期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晓静;蔡艳;佟念念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并探讨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9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心电图V2导联Tp-Te间期,并采用心率校正得出Tp-Te/RR.比较患者与健康组V2导联Tp-Te间期、Tp-Te/RR平均值的差别;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V2导联Tp-Te间期、Tp-Te/RR平均值.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V2导联Tp-Te间期、Tp-Te/RR平均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组V2导联Tp-Te间期、Tp-Te/RR平均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p-Te间期延长,Tp-Te间期变化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Tp-Te间期进行研究有助于患者临床预后的判定.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后急性期 Tp-Te 间期和 Tp-Te/Q-T的变化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周浩;李晟;计光;黄伟剑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后急性期Tp- Te间期和Tp- Te/Q- T的变化. 方法 13例(男性3例,女性10例)HOCM患者行经皮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测. 结果 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消融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 [分别为(18.08±2.02)mm、(20.77±2.39)mm;(186.56±58.30) g/m2、(208.79±72.76)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 Te间期、Tp- Te/Q- T和Tp- Te/Q- Tc在消融术后24h及 3~5d较术前降低[Tp- Te 间期术前(136.15 ±7.12)ms,术后 24h(129.23 ±9.76)ms,术后 3~5d(128.08 ±10.11)ms;Tp- Te/Q- T术前0.32±0.03,术后24h 0.29±0.03,术后3~5d 0.29±0.03;Tp- Te/Q- Tc术前0.30±0.03,术后24h 0.27± 0.02,术后3~5d 0.2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OCM室间隔消融术后急性期Tp- Te间期、Tp- Te/Q- T和Tp- Te/Q- Tc明显缩短.

  • 正常儿童心电图Tp-Te间期分析

    作者:冯应君;李华义;陈凤莲;苏少芬;叶培机;谭景;王婷

    目的 了解性别、年龄对0~12岁儿童Tp-Te间期的影响,建立该年龄段儿童Tp-Te间期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320例心电图正常的0~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年龄分为0~3岁、4~6岁,7~9岁,10~ 12岁组,各组内分男女亚组.测量研究对象12导联心电图Tp-Te间期,取每例研究对象V2 ~ V4导联大Tp-Te间期为研究指标,并用Bazett公式对Tp-Te间期进行校正.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进行比较,并求其Tp-Te间期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各组内不同性别间心率、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的比较显示,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同性别Tp-Te间期在0~3岁组和4~6岁组间、7~9岁组和10~ 12岁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0~3岁、4~6岁组显著低于7~9岁组和10~ 12岁组;校正Tp-Te间期在女性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男性10 ~ 12岁组高于0~3岁组和4~6岁组,其他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p-Te间期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6岁49.3~112.3ms,7~12岁62.9~119.2ms;校正Tp-Te间期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6岁63.6 ~141.2ms,7~12岁71.5~141.3ms;结论 0~12岁儿童性别对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没有影响,随年龄增长,Tp-Te间期延长而校正Tp-Te间期变化不大.Tp-Te参考值上限为0~6岁112.3ms,7~12岁119.2ms;校正Tp-Te参考值上限为0~12岁141.3ms.

  • 心肌梗死患者QTd、Tp-Te和Tp-Te/QT的观察

    作者:冯小勤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3~6个月患者心电图QTd、Tp-Te和Tp-Te/QT与对照组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9月行心电图检查的心梗后3~6个月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2±11.94)岁;收集年龄 、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4±9.45)岁,测量各组心电图QTd、Tp-Te间期并计算Tp-Te/QT值.结果 心梗组Tp-Te和Tp-Te/QT比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心梗组Tp-Te:101.9±14.5ms;Tp-Te/QT:0.287±0.04;对照组Tp-Te:75.7±12.4ms;Tp-Te/QT:0.193±0.03p<0.05);QTd在两组之间无差异(心梗组:40.5±3.9ms;对照组:37.9±3.8ms;p>0.05).结论 心梗患者Tp-Te,Tp-Te/QT比值增高,可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 阿立哌唑对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

    作者:刘明艳

    目的 观察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应用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和26例应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组给予氯氮平200~400mg口服,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20~30mg口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Tp-Te间期进行手工测量,计算校正的TP-TE间期(Tp-Te/√R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氯氮平组的Tp-Te间期及Tp-Tec间期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延长,且与阿立哌唑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氯氮平相比,阿立哌唑对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c间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相对较大.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