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体会

    作者:陈永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CT定位下脑内血肿穿刺技术,将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化,经引流管排出颅外,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并与32例内科治疗结果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好转2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2例中,治愈好转20例,死亡12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 青年人脑出血110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少玲;余永平;冯丙东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出血部位.方法:选择110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出血且年龄在15~45岁的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出血部位.结果:发病原因:脑动脉粥样硬化49例,脑血管畸形(含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21例,动脉瘤6例,肿瘤5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3例,原因不明26例.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血症、家族史.出血部位分别是基底节区出血46例,脑叶出血25例.结论: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以高血压为常见的危险因素.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11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创国;宁静;张显梅

    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等检测结果确诊,年龄20~38岁,其中首次妊娠8例,年龄20~23岁;再次妊娠3例,年龄33~38岁,高龄妊娠2例.临床表现:一侧肢体偏瘫9例,头晕头痛1例,失语1例,血压波动在170~220/100~120mmHg,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例,脑室前角旁出血4例,脑室出血1例,颞叶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出血量9 ~38ml.

  • 脑干出血58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春霞;杨会平

    脑干出血包括中脑,桥脑,延脑出血,多为原发性出血,临床上约占脑出血的10%.以桥脑出血为常见,中脑出血少见,延脑出血罕见.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意识障碍重,早期即出现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急性期内血压持续升高,中枢性高热者预后差.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脑出血病例576例,其中脑干出血58例.现对58例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 再发脑出血54例临床分析

    作者:穆建敏;杜安强

    目的: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4例患者62次再发,再发间隔时间为3.7±3.5年,34.4%在1年以内再发.再发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多见,其次为基底节-丘脑和基底节-脑叶,多在对侧再发,很少在同一部位再发.与首发患者相比,再发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病程较长且控制不良.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再发脑出血正相关,首次发病年龄与再发脑出血负相关.结论:脑出血后3年以内再发危险性较大,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再发.

  • 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几点体会

    作者:李全春;吴生贵;马剑

    目的:总结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分析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救治经过.结果:36例中死于肺部感染9例,再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6例,术后颅高压未解除5例,肾功能衰竭5例,其他4例.结论:严格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指征,选择正确手术方法,术后合理用药及护理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病死率,改善预后.

  • 高血压脑出血82例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史航宇;汪平;张世荣;韩建林

    目的:探讨死亡原因,从而把握手术适应证,恰当选择手术病例,降低该病手术病死率.方法:对8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死亡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病人年龄越大,出血量越多,住院时血压越高,手术时间越晚,手术前意识障碍越深,病死率越高.结论:病人年龄、出血量多少、住院时血压高低、手术时间、意识状况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选择有指导作用.

  • 脑出血继续出血46临床分析

    作者:骞健;张爱香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6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25.14%,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以内,糖尿病、肝肾疾病、长期饮酒、服用阿司匹林是其危险因素.继续出血与意识状态改变、急性期血压、血糖水平、血肿形态有关.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应早期诊断,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格娟;杨格强;狄政利;由凤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3.45%,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

  • 尼莫地平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秦岭;闫宏建;王祥业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室出血的作用。方法:将117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66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微量泵泵入1~2mg/h,每日总剂量20~30mg,泵入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速度,连用7~10d后改口服或胃管注入,每日40~60mg,分4次服用,持续2~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功能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室出血患者,既能有效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 脑梗死出血转化34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军宪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508例按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34例及非出血转化组474例,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脑栓塞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为40.7%;大面积脑梗死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3.3%;Rt-pa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0%;508例患者HT发生率为6.7%。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是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心源性脑栓塞是发生HT的重要原因之一。Rt-pa溶栓治疗并未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 急性脑出血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蒋钰;李春明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脑出血的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脑出血60例,非糖尿病脑出血30例,发病3d内检测空腹血糖,观察至死亡或病程第30天,排除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按入院空腹血糖分为:①血糖≤9.6mmol/L;②血糖>9.6mmol/L两类.根据脑CT表现将脑出血分为:①出血量≤30ml;②出血量31~59 ml;⑧出血量≥60ml三类,观察不同血糖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出血量多、病死率高、预后差;糖尿病患者中血糖>9.6 mmol/L者,出血量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血糖增高与脑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急性脑出血并发糖尿病空腹血糖>9.6 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标志.

  • 再发性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仲林;谢昌厚

    目的:探讨脑出血再发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通过随访治疗的350例脑出血病人,对其中再发性脑出血发生率、出血部位及可能影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再发性脑出血病人24例(6.9%),男16例,女8例.第一次出血时的平均年龄58.5±9.1,第二次脑出血的平均年龄61±9.3.第一次与第二次脑出血平均间隔时间为2年半.有2例发生3次脑出血.与仅有一次脑出血病人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状况、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缺血性中风史等因素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首次脑出血位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共21例(87.5%)脑叶3例(12.5%).结论:大脑类淀粉样血管病(CAA)不是影响我国脑出血再发的主要因素,再发性脑出血预后差,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可能减少本病的发生.

53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