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直径股骨头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高交联聚乙烯髋臼内衬的影响比较

    作者:刘大旭;褚青波;吴向坤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HXLPE)髋臼内衬的影响.方法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按股骨头不同直径分为A、B两组,A组36例,普通直径(26 mm、28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B组32例,采用大直径(32 mm、36 mm、40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比率、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和髋臼内寸衬线性磨损率.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X线片显示A组髋臼外展角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7).A 组末次随访时34髋(94.44%)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与B组的30髋(93.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773,P=0.872);稳定的纤维长入固定见剩余2髋;未见髋臼假体移位和股骨假体移位、下沉影像.两组于术后3年发现髋臼1、2、3 区X线透亮带(均<1 mm)影像各1例(1髋);未见股骨假体周围透亮带.两组手术后,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为正,且术后3 年内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线性磨损率为(0.025±0.004)mm/年,B组线性磨损率为(0.024±0.003)mm/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78,P=0.1033).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头直径对HXLPE髋臼内衬磨损率无明显影响,HXLPE髋臼内衬是人工关节面理想的手术材料.

  • 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髋臼内衬磨损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曙光;孙俊英;查国春;魏召劝;陆奇峰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HXLPE)髋臼内衬磨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41例(43髋)因髋部疾病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及HXLPE髋臼内衬行THA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23髋),女19例(20髋);年龄35~89岁,平均60.2岁.股骨颈骨折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髋,骨关节炎5髋,风湿性关节炎2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2髋.按股骨头直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5例(26髋)采用普通直径(26、28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B组16例(17髋)采用大直径(32、36、40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内衬线性磨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9年,平均5.7年.均未行二期翻修术.两组术后3、6个月及1、2、3、4、5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A、B组髋臼外展角分别为(31.4±3.8)°和(32.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2,P=0.621).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无患髋发生影像学松动及临床松动现象.A、B组各1例(1髋)于术后5年发现髋臼1、2、3区X线透亮带(均<1mm),股骨假体周围未发现透亮带.A、B组术后1~5年每年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线性磨损率分别为(0.026±0.007)mm/年和(0.025±0.007)mm/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8,P=0.483).结论 HXLPE髋臼内衬磨损率极低,是人工关节界面理想选择;不同直径股骨头对HXLPE髋臼内衬磨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髋臼内衬背侧磨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昆鹏;李叔强;杨晨;齐欣

    目的 总结采用组配式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内衬背侧磨损发生机制、磨损程度评估方法、磨损与髋臼侧骨溶解关系以及减少磨损的方法.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髋臼内衬背侧磨损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髋臼内衬背侧磨损的发生主要与髋臼内衬与臼杯之间微动、髋臼内衬与臼杯接触界面粗糙、髋臼内衬厚度以及股骨颈假体撞击有关,目前磨损程度评估方法只适用于翻修术取出的髋臼内衬.髋臼内衬背侧磨损可产生聚乙烯磨损颗粒,这些磨损颗粒能通过金属臼杯钉孔进入髋臼侧骨质,与髋臼侧骨溶解进程可能有一定关系.针对导致髋臼内衬背侧磨损的因素,可以采取完善锁定机制、使用高抛光接触界面、髋臼内衬与臼杯良好的形合度、提高聚乙烯髋臼内衬质量、减少撞击等措施减少磨损的发生. 结论 目前尚无评估在体髋臼内衬背侧磨损的方法,背侧磨损与髋臼侧骨溶解以及髋臼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关系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采用高交联聚乙烯与传统聚乙烯髋臼内衬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

    作者:魏召劝;孙俊英;查国春;董圣杰;王涛;方远

    目的 比较采用高交联聚乙烯与传统聚乙烯髋臼内衬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臼内衬线性磨损程度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3月61例(64髋)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31髋)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髋臼内衬(试验组),31例(33髋)采用传统聚乙烯髋臼内衬(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因及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摄X线片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情况,测量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及线性磨损率.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为5~7年,平均6.3年;对照组为4~7年,平均6.5年.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3髋)发生骨溶解,试验组无骨溶解发生;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1~7年试验组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线性磨损率为(0.025±0.002)mm/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086±0.005) mm/年(Z=6.804,P=0.000). 结论 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髋臼内衬行THA的疗效与传统聚乙烯髋臼内衬相似,但具有更好的抗磨损性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