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藜芦醇在调控二硫键氧化还原酶类似蛋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杨文静;方启晨;张菁;任伟;宋倩倩;贾伟平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二硫键氧化还原酶类似蛋白(DsbA-L)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 将25 μmol/L白藜芦醇加入HepG2细胞和3T3-L1细胞,干预24 h后收获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提取RNA和蛋白;以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T3-L1细胞和HepG2细胞DsbA-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白藜芦醇对DsbA-L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白藜芦醇对转录因子Sp1与DsbA-L基因内含子1区域Sp1结合位点的结合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3T3-L1细胞和HepG2细胞中,白藜芦醇处理组DsbA-L蛋白和DsbA-L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DMSO对照组(P值均<0.05).白藜芦醇处理组的DsbA-L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186 to +432)Luc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DMSO对照组(P<0.05);与包含该Sp1结合位点的DsbA-L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186 to +432)Luc相比,不包含该Sp1结合位点的两个报告基因质粒,Sp1位点缺失突变的p(-186 to+432)Luc mut和3,端部分缺失的p(-186 to +391)Luc在白藜芦醇干预后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与DMSO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后转录因子Sp1与DsbA-L基因内含子区DNA特异结合形成的DNA-Sp1复合物的条带灰度减弱.白藜芦醇处理后3T3-L1细胞和HepG2细胞中Sp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DMSO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Sp1表达,上调DsbA-L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DsbA-L蛋白的表达.

  • 胃癌组织中MDM2、S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晓勇;徐克群;谭勇;林敏;薛乐宁

    目的 探讨MDM2、S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自本院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0例,Western-blot法检测胃癌标本中MDM2、Sp1蛋白的表达,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采用Giemsa染色法.结果 30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上调MDM2、Sp1蛋白表达.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Sp1表达增加,通过对mdm2基因启动子区的调节进而导致胃癌中MDM2表达明显增加.

  • 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SP1、KLF9的表达及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丽霞;刘琴;徐松;李海;杨宁;陈芳

    目的 探讨KLF9、SP1及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三者在浆液性/黏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囊腺癌组织及2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组织中KLF9、SP1和HPV16/18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检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P1、KLF9及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63.3%(38/60)、30.0%(18/60),而三者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组织中分别为15.0%(3/20)、10.0%(2/20)、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LF9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SP1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HPV16/18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KLF9与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00),HPV16/18与SP1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31,P=0.010),KLF9与HPV16/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133).结论 KLF9、SP1及 HPV16/18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在浆液性/黏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 阿法替尼联合Mithramycin 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子凌;黄兰姗;沈思乔;冯振博

    目的:观察阿法替尼(afatinib)联合Mithramycin A(MIT)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fatinib与MIT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并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定量测定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p1、Sp3以及增殖、凋亡相关因子Cyclin-D1、Cyclin-E2、Bcl-2、Caspase3、Caspase9和p53的表达变化.结果:afatinib与MIT均能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并且呈现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能明显增加抑制率(P均< 0.05);联合用药48 h后,可诱导HepG2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并诱发凋亡,抑制作用及凋亡率均较单药组增高(P均< 0.05);另外,给药72 h后,单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yclin-D1、Cyclin-E2、Bcl-2 mRNA表达量下降,并伴有Caspase3基因上调.单用afatinib组同时出现Caspase9和p53的表达上调,MIT组检测到EGFR、Sp1和Sp3的同步减少,联合用药组以上改变较单药组明显(P均< 0.05).结论:afatinib联合MIT能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这可能与药物作用后Cyclin-D1、Cyclin-E2、Bcl-2下调以及Caspase3、Caspase9和p53的表达上调相关.此项研究可能为以EGFR为中心的肝癌联合治疗提供新方向.

  • Sp1和Bcl-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成秀梅;冯一中;兰建云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p1与调亡抑制因子Bcl-2在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A组)、1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B组)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黏膜组织(C绀)中 Sp1、Bcl-2的表达特征.结果 A组Sp1阳性表达率为58.7%,明显高于B组的21.1%及C组的10.0%(P<0.05);S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A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5.1%,明显高于B组的42.1%及C组的20.0%(P<0.05).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p1、Bcl-2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胃腺痈 Sp1 Bcl-2
  • SP1及HIF-1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翁美玲;吴锡林;陈建新;郑勤红

    目的 探讨SP1(specificity protein 1)和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P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SP1的阳性率69.05%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率20.00%,胰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64.29%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SP1的表达与患者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HIF-1α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SP1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1,P=0.019),SP1、HIF-1α均阴性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要长于单一阳性患者和均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胰腺癌组织的SP1及HIF-1α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评价预后.

    关键词: 胰腺癌 Sp1 HIF-1α 预后
  • 转录因子Sp1与肿瘤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白雪;邓红

    Sp1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是目前研究极为广泛和系统的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Sp1可以通过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分子和生长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和细胞的凋亡过程,对各型肿瘤细胞产生重要影响.Sp1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受到严格的调控,具体机制包括对Sp1蛋白本身的修饰以及其它分子对Sp1的调控作用等.以Sp1作为靶点的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将会对临床肿瘤化疗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 转录因子Sp1与肿瘤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白雪;邓红

    Sp1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是目前研究极为广泛和系统的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Sp1可以通过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分子和生长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和细胞的凋亡过程,对各型肿瘤细胞产生重要影响.Sp1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受到严格的调控,具体机制包括对Sp1蛋白本身的修饰以及其它分子对Sp1的调控作用等.以Sp1作为靶点的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将会对临床肿瘤化疗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张军;汪瑞雪;樊晓妹;娄蕾;刘围娜;赵喜娃;李月红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KLF4和p21蛋白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7.0%和11.7%,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26.1%,与对照组相比,S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KLF4和p2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者在高、低级别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与高级别液性腺癌FIGO分期密切相关,且SP1还与术后有无残留灶密切相关(P<0.05).卵巢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表达与KLF4、p21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而KLF4和p2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SP1高表达是影响高级别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蛋白过表达以及KLF4和p2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高、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且SP1是独立预后因素.

  • miR-135a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史栋梁;史桂荣;谢静;杜旭召;杨豪

    目的 探讨miR-135a通过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正常成骨组织和OS组织,培养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和OS细胞(MG-63),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35a和S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1表达.转染miR-135a mimics和inhibitor,MTT法和BrdU-ELISA法检测OS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 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35a与SP1的靶定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SP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JAK2/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OS组织和细胞中miR-135a表达均显著降低,SP1表达均显著升高.转染miR-135a mimics可降低OS细胞活性,减少BrdU阳性标记率.同时,miR-t35a mimics增加OS细胞Bax和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miR-135a mimics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合位点突变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上凋miR-135a显著降低SP1的表达并降低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miR-135a inhibitor作用均与mimics相反.结论 miR-135a可通过靶向调节SP1抑制人OS细胞增殖,诱导OS细胞凋亡,并下调JAK2/STAT3活化.

  • miRNA-199 a-5 p通过SP1调节ERK5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的机制

    作者:翟丽敏;杨硕;李文通

    目的:探讨miR-199a-5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转染miR-199a-5p mimic至MDA-MB-231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99a-5p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分子标志物 E-cadherin、vimentin 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99a-5p mimic及其LNA-siRNA对ERK5、pERK5、EGF、SP1表达的影响。染色体免疫共沉淀(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技术检测SP1是否与ERK5启动子区结合。结果 miR-199a-5p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降低vimentin的表达,增强E-cadherin的表达。同时,miR-199a-5p降低ERK5表达并抑制其磷酸化;EGF、SP1的表达也相应减少。相反,应用LNA-siRNA抑制miR-199a-5p后,ERK5、pERK5、EGF、SP1的表达上调。 CHIP结果显示SP1能与ERK5启动子区结合。结论 miR-199a-5p通过调节EGF、SP1下调ERK5的表达并抑制其磷酸化,进而发挥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 乳腺癌患者中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鲁英;王永红;叶琼;王秋颖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中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乳腺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VEGF、Sp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VEGF、Sp1表达,分析二者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VEGF、S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癌组织中VEGF、Sp1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Sp1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PS评分无关(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VEGF、Sp1的高度表达,二者的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放疗、化疗有关.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 Sp1
  • Sp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成秀梅;冯一中;袁苏娟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19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1的表达.结果 Sp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7%,明显高于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1.1%)及正常胃粘膜组织(10.0%)中的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Sp1蛋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Sp1 胃腺癌 表达
  • C-fos蛋白、Sp1蛋白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安建光;宋丽

    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涉及多基因调控多信号通路,而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可能起关键作用.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观察了转录因子C-fos蛋白、Sp1蛋白在肝硬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现报告结果并分析意义.

  • hTERT、Sp1、c-myc在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侯敏;罗佐杰;梁杏欢;周嘉;秦映芬;蔡劲薇

    目的 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刺激蛋白1(Sp1)和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myc)在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和正常胰岛β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胰岛β细胞瘤的关系,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TERT、Sp1、c-myc在27例良性、16例恶性胰岛β细胞瘤和20例正常胰岛β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TERT、Sp1、c-myc在恶性胰岛β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75.0%、87.5%,在良性胰岛β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29.6%、14.8%,在正常胰岛β细胞组织中没有表达.hTERT、Sp1和c-myc在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恶性胰岛β细胞瘤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胰岛β细胞瘤和正常胰岛β细胞组织;hTERT与Sp1、c-myc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92、0.893,P均<0.0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TERT、Sp1和c-myc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胰岛β细胞瘤的手段.

  • 转录因子诱骗性寡核苷酸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补体介导的异种细胞毒作用

    作者:黄亚冰;王璐;尹注增;李荣;郭晖;陈实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P1诱骗性寡核苷酸(decoy ODNs)转染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对人血清补体介导的异种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株SV-40-PED分为3组.转染组:SV-40-PED转染了SP1 decoy ODNs;错配组:SV-40-PED转染了错配的decoy ODNs;空转染组:SV-40-PED仅用转染试剂oligofectamine作用.转染后26 h,采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技术、蛋白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各组SV-40-PED胞膜α-半乳糖残基(α-Gal)、蛋白质和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1,3-GT)mRNA等表达的变化,以及转染了SP1 decoy ODNs的SV-40-PED对人血清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 转染组SV-40-PED胞膜α-Gal的荧光表达明显减弱,部分胞膜可见点状荧光缺损,而空转染组和错配组仍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转染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吸光度(A值)仅为未转染组的52.6%.转染组α1,3-GT基因异构体1和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20和0.27±0.12,空转染组分别为0.72±0.17和0.50±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错配组与空转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分数为20%和40%的人血清对空转染组和错配组SV-40-PED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而对转染组SV-40-PED的杀伤明显减弱(P<0.05).结论 经SP1 decoy ODNs转染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可以抑制人血清补体介导的异种细胞毒作用.

  • 微小RNA-335靶向Sp1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调控作用

    作者:杨浚沨;李文环;李海;钟源;江学庆;孙圣荣

    目的 观察微小RNA (miR)-335靶向Sp1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35对Sp1的靶向作用;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5及Sp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p1蛋白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CF-7增殖水平.结果 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比较,MCF-7中miR-335表达显著降低(0.93 ±0.11比2.94±0.13),S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89±0.08比0.42±0.05,P<0.01).miR-335可与Sp1基因3'-非翻译区(UTR)特异性结合.转染miR-335 mimic可使MCF-7中miR-335表达显著提高,S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转染miR-335 mimic+ Sp1可使Sp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同时部分逆转miR-335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335可通过靶向Sp1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

  • 上调转录因子Sp1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的影响

    作者:周尘飞;计骏;蔡劬;于颖彦;陈雪华;刘炳亚;张俊;朱正纲

    目的 构建pEGFP-S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p1低表达胃癌细胞株MKN-45,观察转染后细胞内Sp1表达及其体外增殖能力.方法 PCR扩增Sp1 (2337 bp)全长序列,连接至pEGFP-N1质粒(4700 bp),测序鉴定无误后,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Sp1表达部位,PCR扩增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p1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构建pEGFP-Sp1表达质粒并转染胃癌细胞株,外源性Sp1定位于MKN-45细胞核中并稳定表达.体外培养3d后,MKN-45-Sp1增殖能力明显高于MKN-45-N1及MKN-45细胞(MKN-45-Sp1比MKN-45-N1及MKN-45,P<0.05).结论 构建pEGFP-Sp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上调胃癌细胞株MKN-45中Sp1表达,转染后胃癌细胞株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高.

  • Fascin和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利敏;潘升华;孙广正;张亮

    目的 探讨Fascin和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ascin和SP1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asci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27%比9.52%,P<0.01),Fascin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14%比12.70%,P<0.01),SP1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Fascin和SP1有助于评估胃癌恶性程度.

  • Skp2基因对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马丹;张丽;徐少勇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对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大肠癌及15例癌旁组织中Skp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Skp2干扰腺病毒与转录因子Sp1过表达腺病毒,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肠癌中Skp2、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2.9)%、(78.8士11.8)%、(75.3±11.6)%(P<0.05);Skp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P<0.05);MMP2、MMP9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o.05),大肠癌中Skp2与MMP2、MMP9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341,P=0.045;r=0.339,P=0.046).沉默Skp2后,MMP2、MMP9、Sp1蛋白明显下调(P<o.05);伤口愈合能力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o.05);加入Sp1过表达腺病毒上调Sp1蛋白后,细胞侵袭能力恢复.结论:Skp2、MMP-2和MMP-9与大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Skp2 shRNA可能通过下调Sp1减少MMP2、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大肠癌细胞SW480的侵袭和转移.

72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