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主干分叉病变严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功能性评价

    作者:张慧霞;王浩然;毛伯龑;刘有军

    目的 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治疗方式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变的严重程度.SYNTAX评分是基于冠脉造影图像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完全解剖学的评价,缺少功能性的分析.本文以总灌注量作为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量,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方法 采用患者三维模型(three-dimensional,3D)耦合个性化的集中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LPM,0D)对不同的分叉病变进行多尺度数值仿真计算,提取不同分支的流量、分叉区域的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壁面切应力振荡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对比这些参数,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严重程度做出分析.结果 分支(回旋支)是否病变对总灌注量是有影响的,当分支存在病变时,总灌注量会降低,与SYNTAX评分中对分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类是一致的.从恶化风险(WSS,OSI)来看,当左主干存在狭窄时,分叉区域平均WSS相对比较大,OSI并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结论 分支存在狭窄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比分支不存在狭窄的病变总灌注量更小,心肌缺血程度更严重,狭窄进一步恶化并无明显差异.

  • 简单支架术与复杂支架术对左主干分叉病变疗效比较

    作者:李珊;盖鲁粤;杨庭树;王禹;刘宏斌;陈练

    目的 评价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支架治疗策略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分析27例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采用简单支架技术横跨技术(crossover)14例,复杂支架技术包括挤压技术(crush)、T支架术(T-stenting)、V支架术(V-stenting)等13例.结果 共植入40枚支架,操作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真性分叉病变复杂支架术组较简单支架术组多(84.6% vs 14.3%,P=0.0004),复杂支架术组合并更多多支病变(100% vs 57.1%,P=0.0074).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前降支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10.85±5.51)%较简单支架术组(4.29±4.25)%明显增高(P=0.002),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4.61±3.01)%较简单支架术组(13.63±11.21)%明显减轻(P=0.009).出院随访2~53个月,心绞痛复发3例(11.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2例(7.41%),MACE 2例(7.41%).二组心绞痛复发率(7.1% vs 15.4%,P=0.59)和TLR发病率(0% vs 15.4%,P=0.13)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各种支架植入技术均能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改良CRUSH技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鲁爱粉;王恒亮;白广海;李忠银

    目的 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改良CRUSH技术对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例,均在IVUS指导下接受改良CRUSH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IVUS检查,记录术前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病变小管腔面积(MLA)、小管腔直径(MLD)、斑块负荷(PB)及其术后即刻影像表现,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应用Reverse Crush技术1例、Step Crush技术2例、DK Crush 技术3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共12枚,手术成功率为100%(6/6);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IVUS提示,6例患者术前左主干MLA为(4.57±1.36)mm2,MLD为(2.28±0.48)mm;左前降支开口MLA为(3.89±1.66)mm2,PB为(67.20±11.87)%;左回旋支开口MLA为(4.87±0.51)mm2,PB为(64.26±5.15)%;IVUS检查左前降支MLD高于QCA检查结果(P<0.05).随访2年,未出现MACE及支架血栓情况.结论 IVUS指导下左主干分叉病变改良CRUSH技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效果明显,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临床中远期疗效.

  • 不同双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后的左前降支TIMI血流变化

    作者:罗长军;余烊;柯组辉;蒋磊;何鹏程;谭宁

    目的 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 main,LM)分叉病变(left main bifurcation 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

    作者:师恩祎;谷天祥;喻磊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 h,住ICU时间3.3±0.8 d,住院时间18.0±2.7 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 (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