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儒医互通,传承学术——从吴崑生平看新安医家治学行医之路

    作者:罗梦曦;王键

    吴崑是明代新安医学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考查研究吴崑及其他新安医家的生平,发现他们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从医经历,从“家学源远,世代传承”、“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师徒相授,学术交流”、“行医著书,知行结合”等四个方面发掘其中的规律,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 吴崑的生平、著作及学术功底

    作者:王珏;张登本

    吴崑(1551-1620),字山甫,号鹤皋,自号参黄子.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医学理论家、藏书家.代表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解>等,在中医理、法、方药及针灸等方面都为祖国医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吴崑弃儒从医、悬壶济世的同时,又有大量医学著作流传于世,从其诸多著作中,不仅可见其知识的渊博,更见其谦逊、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摒弃空谈、突破前人,为后世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深为后人所推崇.

  • 吴崑《针方六集》针药结合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孟丹;张永臣

    吴崑,明代著名医家,其针灸代表作《针方六集》记载的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如下:针药理一,功无二致,强调针药的共通互补之处;辨证论治,施针遣药,强调医家应细审三因、四诊合参;针药互补,调和气血,主张针药相互配伍;针药勿过,待时有序,提倡针药并用应中病即止、有序进行;兼收并蓄,以人为本,认为医家应博采众长、批判继承.全书论述层次鲜明,言简意赅,不断推动着后世针药结合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进步.

  • 《医方考》剖析

    作者:叶显纯

    对明代医家吴崑撰著的《医方考》进行评述.认为该书对中医方剂学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编写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也存在不足之处,可谓瑜暇互见,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其不足之处则予以指出,不能一味褒扬.

    关键词: 吴崑 医方考 评述
  • 新安医家吴崑针灸治疗痹症的经验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悦;李静

    吴崑,字山甫,别号鹤皋山人,新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明代著名医家,通晓针灸方药,善用针法治病[1],所编撰的《针方六集》是一部集古代针灸之大成的著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其通过“以药明针”的方法,提出“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的观点,并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中医学中的“痹证”是按疾病的病理性质来命名的,认为凡是以邪气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利为病机的疾病均属于“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中所谓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是痹症的诱因,按三气之偏胜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由于邪气侵入人体部位的深浅不同,痹症又有骨痹、肌痹、脉痹、筋痹、皮痹之分,此外还有传人内脏的五脏之痹.

  • 新安医家吴崑生平考

    作者:邓勇;王旭光

    吴崑,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徽州府歙县澄塘村人,新安医学名家之一,生于1552年,卒年不详.吴崑师从余午亭,以医为业,从三吴出发,遍历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由是医学大进.共撰述医书6种,其中《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2种成书年代不详,已经亡佚.

    关键词: 吴崑 生平 新安医家
  • 吴崑诊治咳嗽思想初探

    作者:张开宇;李达;方莉;李泽庚

    吴崑(1551-1620年),字山甫,号鹤皋,自号参黄子,安徽歙县人.在现存文献中,吴崑对咳嗽病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吴氏治疗肺病咳嗽,注重肺的病理生理特点,运用中医理论思想,对肺脏病变进行分析,认为肺脏疾病与外感,内伤都用关,肺为五脏之华盖,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等多种因素首先袭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

    关键词: 吴崑 咳嗽 病因 诊治
  • 新安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作者:朱超;王键

    中风是中医内科四大证之一.新安医家对中风的认识颇具特色,对其病因病机的阐述卓有见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汪机认为气虚为主,气不生血;孙一奎提出“血病、痰病为本,外邪为标”;吴崑认为清浊倒置,逆从不顺;汪昂认为“真气先虚”,首创治风三法;叶天士倡导“阳化内风”之说.

  • 浅谈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及临床的贡献

    作者:王心恒;李泽庚;王晓虎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 吴崑《医方考》对《黄帝内经》的发挥

    作者:罗梦曦;王键;石海平

    新安医家崇尚经典,吴崑是其中杰出代表.除《素问吴注》外,吴崑早年著作《医方考》体现了其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与领悟,一方面,吴崑能够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方药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黄帝内经》中出现的证候,吴崑亦依据自己的领悟遣药组方.《医方考》不仅在方剂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将《黄帝内经》理论联系临床的典范.

  • 《素问吴注》发微

    作者:王旭光;陆翔

    <素问吴注>是新安理学大背景影响下的产物.吴崑注解<素问>功类朱熹注解儒家典籍.吴崑在注解<素问>时,仿效了<四书集注>的体例.<素问吴注>对汪昂和张介宾注解<素问>产生了一定影响.

  • 吴崑《医方考》学术特色

    作者:罗梦曦;王键

    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吴崑,一生潜心医学,著述颇丰.其著<医方考>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该书选方广泛,收方精良,结构完整,注解详实,内容丰富,博采众长,同时又多所创新,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 《医方考》方剂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方向明

    吴崑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著述颇丰.其著<医方考>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从浩瀚的方剂中精选效方,按病证分类,对每类病证进行深入阐述,对每首方剂进行透彻剖析,体现了用方必穷其方理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吴崑 医方考
  • 吴崑校注《素问》的社会因素

    作者:王珏;张登本;孙理军

    吴崑校注、研究<素问>在新安医家中首屈一指,能取得如此成果有赖于国家安定和经济的繁荣,徽商的辉煌与新安医学的兴盛对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程朱理学在新安地区的地位则是吴崑弃儒行医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日后行医奠定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同时造纸术和刻书业的发达也为其著书立说提供了便利条件.吴崑能取得如此卓著的成果,绝不能离开诸多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

  • 《医方考·痿痹门》之五痿探究

    作者:林晴;吴广文

    《医方考》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方论专著,其痿痹门详细概述了“五痿”的病因、病机、主治方药及方论,五瘘与心、肺、肝、肾的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肺痿、脉痿、筋痿、骨痿、痿蹙进行理、法、方、药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脾胃在这五痿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医方考 痿证 吴崑
  • 吴崑《针方六集》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张倩;牛淑平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吴崑《针方六集》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针方六集》中的神照集、开蒙集、尊经集、旁通集、纷署集、兼罗集进行分析.结果:神照集考证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以及这些经脉上腧穴的定位,并记载了《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标幽赋》等刺灸法.开蒙集对窦汉卿《标幽赋》进行全新的注解,并阐述八法针方、子午流注以及十二经脉补母泻子法.其中对《标幽赋》的注释体现了吴崑独特的针灸学术思想.吴崑触类旁通,通过药理来阐释针理,以达到“以药明针”之效.《针方六集》对诸多针灸医籍都进行了评议,并取长补短.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修订《金针赋》.在兼罗集中,吴崑还详加介绍了治疗骨蒸劳热,可灸患门四花六穴,并详细记载了具体的取穴方法;以及《千金方》取膏肓腧穴法和隔蒜灸痈毒法.结论:《针方六集》是吴崑在针灸学术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意义.

  • 吴崑“针药-理”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左海燕;吴生兵;吴欣;张倩;张蕊;刘苗苗;王堃;周美启

    通过对明代新安医家吴崑著作《针方六集》中的《神照集》、《旁通集》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在《神照集》中,除了论述经脉的循行、腧穴以及相关针灸专著的刺灸法以外,还继承和发扬了针药共同的指导思想-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旁通集》对针、药的性质作用、治则治法、配伍处方、审气保元、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药理明针理.针药一理思想是吴崑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的独到观点,不论是理论价值还是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来说,其地位都非同一般.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