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梓醇对高糖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破坏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邹利;刘珂;祝慧凤;俸珊

    梓醇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缓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促进内皮细胞存活与增殖作用.而其是否对高血糖引发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间紧密连接损伤具保护作用还未知.该文评价了梓醇对高糖致大鼠BMECs紧密连接破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原代分离7~15 d SD大鼠BMECs,经30 mmol·L-1高糖损伤后,观察梓醇对其存活率、内皮素-1分泌、跨膜电阻、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骨架蛋白F-actin重构、紧密连接蛋白和黏附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梓醇(0.3,3.0,30.1 μmol·L-1)呈剂量依赖性提高BMECs存活率、降低内皮素-1的分泌、提高BMECs间跨膜电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其还能增强BMECs间紧密连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梓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的表达,逆转高糖所致F-actin细胞骨架重排;q-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梓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ZO-2,ZO-3和黏附连接蛋白α-actintin,vinculin,cateinins的mRNA表达(P<0.05).该研究表明梓醇对高糖致BM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间紧密连接与黏附连接表达,逆转细胞骨架蛋白F-actin重构有关.

  • 微米大黄炭白芨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嵩;时昭红;马威;郭洁;刘敏;杨家耀

    目的 研究微米大黄炭白芨胶调控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Vinculin、kindlin-2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处理:对照组、模型组、微米大黄炭组、微米大黄炭白芨胶组.造模后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黏膜损伤面积;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胃泌素(gastrin,GAS)含量及胃黏膜组织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提取胃组织总RNA和总蛋白,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FAK、Vinculin、kindlin-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面积显著增大(P<0.01),血清中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8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FAK、Vinculin、kindlin-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微米大黄炭组与微米大黄炭白芨胶组大鼠胃黏膜损伤面积显著减少(P<0.01),血清中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GAS含量显著降低(P<0.01),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8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FAK、Vinculin、kindlin-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微米大黄炭白芨胶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均优于微米大黄炭组.结论 微米大黄炭白芨胶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状况,对损伤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FAK、Vinculin、kindlin-2的表达增强有关.

  • 糖尿病对血-视网膜屏障连接蛋白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寇馨云;金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DR早期即出现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l barrier, BRB)的损害。 BRB由内屏障和外屏障组成,包括内皮细胞及其连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及其连接。本文就糖尿病时连接蛋白发生变化引起的BRB损伤进行了综述。

  • RhoA对小鼠成釉细胞黏附连接的影响

    作者:杨柳;楚小玉;赵奇

    目的:引进在成釉细胞中表达RhoA显性抑制基因的EGFP-RhoADominant Negative(EGFP-RhoADN)转基因鼠模型,研究RhoA通路对成釉细胞黏附连接复合体的影响,探索EGFP-RhoADN转基因鼠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机制,为牙胚发育及牙齿再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所有实验均以EGFP-RhoADN转基因鼠为实验组,以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月龄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外形,每组样本量为20,记录牙釉质厚度.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出生后4 d(postnatal-4-day,P4)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上皮层细胞间黏附连接复合体成分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月龄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厚度比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牙釉质厚度下降[(84.60±0.20)μm vs.(106.24±0.24) μm,P<0.05],出生后4d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成釉细胞层上皮钙黏附蛋白(epithelium-cadherin,E-cadherin)、d-上皮连环蛋白(α-E-catenin)、pan-钙黏附蛋白(pan-cadher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E-cadher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0.93±0.01 vs.1.00±0.02,P<0.05),β-caten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1.23 ±0.03 vs.1.00±0.05,P<0.05).结论:EGFP-RhoADN转基因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出现缺陷,牙釉质厚度下降,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RhoA通路抑制引起成釉细胞黏附连接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牙釉质正常发育.

  • 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屏障细胞间黏附连接的改变

    作者:陈超英;张梦;王爽爽;吕宾;王曦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结肠黏膜是否存在黏附连接——E-钙黏蛋白(E-cad)、β-链蛋白(β-cat)的改变.方法 以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建立SD大鼠IBS模型,模型组SD大鼠8只,正常对照组SD大鼠8只,取大鼠距回盲部5 cm结肠组织(I)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结肠组织(R),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β-cat mRNA和蛋白水平及黏附连接结构变化.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016年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腹泻型IBS(IBS-D)患者17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17名,取I处和R处结肠的活检标本,用蛋白印迹、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测结肠上皮细胞间E-cad、β-cat蛋白表达以及黏附连接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1)IBS模型组大鼠I和R处E-cad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均P<0.05).IBS模型组大鼠I处和R处β-cat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cat蛋白水平表达在I处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在R处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可见IBS模型组大鼠I处和R处E-cad结构较对照组大鼠模糊;β-cat在对照组和IBS模型组大鼠I和R处无明显差异.(2)IBS-D患者的I处和R处上皮组织中E-cad的蛋白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I处:0.85±0.30比1.24±0.34,P=0.00;R处:0.86±0.17比1.14±0.48, P=0.05);β-cat蛋白表达也均低于健康对照(I处:0.85±0.39比1.22±0.51, P=0.04;R处:0.92±0.22比1.16±0.31, P=0.02).免疫荧光结果可见E-cad和β-cat在健康对照的I处和R处结肠上皮细胞均沿细胞膜分布,呈蜂窝线性荧光,而IBS-D患者E-cad和β-cat结构较模糊,胞质内分布紊乱.透射电镜观察到在IBS-D患者I处和R处上皮细胞间连接间隙较健康对照增宽.结论 IBS-D患者存在细胞间连接间隙增宽,全结肠细胞间黏附连接蛋白E-cad和β-cat的降低伴随结构的紊乱.E-cad和β-cat的改变在IBS-D 患者结肠黏膜屏障破坏及肠上皮细胞间通透性的增加中发挥重要的重用,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内皮细胞及其连接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珂;邱炳勋;邹利;俸珊;祝慧凤;万东

    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及益气中药黄芪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的保护机制进行归纳总结.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均可通过上调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表达来增加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性,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内皮素(ET)分泌、增加NO释放、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而黄芪黄酮则主要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细胞.黄芪有效成分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涉及p38 MAPK/NF-κB、Rho/ROCK、PI3K/Akt、VEGF/Ang-1等信号通路多个关键性靶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J和CAM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调控上,少有涉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s,GJ)的保护作用研究.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丽杰;孙梅

    目的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探讨PAF受体拮抗剂对肠上皮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于注射LPS前和注射后30 min 腹腔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 5 mg/kg作为预防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注射LPS后1.5、3、6、24、48和72 h取各组大鼠回肠,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上皮细胞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β-catenin均匀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细胞膜的表面;内毒素组细胞膜表面β-catenin蛋白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均可见内毒素组β-catenin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 h内降低非常明显(P均<0.01);预防组及治疗组变化趋势同内毒素组,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内毒素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AF在内毒素血症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功能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预防和治疗性应用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可减轻肠损伤.

  • β-连环蛋白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沈小燕;陈刚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被认为是高糖诱导血管并发症的始动因素和加重的基础.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途径在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这条信号通路关键调节靶点是胞浆中β-连环蛋白的水平,它决定了Wnt靶基因的活化水平.当内皮细胞处于高糖环 境中,β-连环蛋白减少,Wnt信号减弱,内皮细胞抗凋亡能力下降,增殖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血 管并发症.除此以外,在高糖作用下,β-连环蛋白介导的内皮细胞间黏附连接的破坏将导致内皮通透性增高,使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漏出血管外,同样造成血管功能紊乱.

  • 低糖基化E-cadherins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张平平;徐秀英;高振南

    目的:研究低糖基化E-cadherins对舌鳞癌细胞CAL 27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E-cadherins低糖基化修饰对其介导的细胞间黏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s,AJ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编码有FLAG标签的低糖基化E-cadherins和野生型E-cadherins质粒分别转染CAL 27细胞.48 h后,用抗FLAG抗体作为一抗,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外源性E-cadherins的表达;用细胞增殖计数、单层细胞划痕愈合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免疫沉淀法检测E-cadherins介导的AJs复合体中的α-catenins、β-catenins、γ-catenins和vinculins的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转染细胞均有外源性E-cadherins表达.被转染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比未被转染对照细胞显著减弱(P<0.05),而且低糖基化E-cadherins对CAL 2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比野生型E-cadherins显著增强(P<0.05).低糖基化E-cadherins介导的AJs复合体中的α-catenins、β-catenins、γ-catenins和vinculins的含量均比野生型E-cadherins介导的AJs复合体显著增多(P<0.01).结论:低糖基化E-cadherins比野生型E-cadherins更加显著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是低糖基化E-cadherins介导的AJs比野生型E-cadherins介导的AJs更加稳定.

  • E-cadherin、β-catenin、MLCK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韦宇乐;唐国都;梁志海;覃蒙斌;符洪宗;覃凌燕;韦珍平

    目的 探讨E-cadherin、β-catenin、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蛋白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associated acute pancreatitis, HTGP)早期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48只),高脂饲料组(96只),喂养4周,普通饲料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组、ANP组,高脂饲料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HTG组、HTGP组、HTG+ML-7组、HTGP+ML-7组. N组、HTG组、HTG+ML-7组为假手术组,ANP组、HTGP组、HTGP+ML-7组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质量浓度为40 g/L的牛黄胆酸钠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并于造模后3、6、12 h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观察胰腺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胰腺组织E-cadherin、β-catenin及MLCK蛋白的定位及表达.结果 高脂饲料组与普通饲料组相比,TG水平含量显著升高(P<0. 01);HTGP、HTGP+ML-7组胰腺病理评分明显高于ANP组(P<0. 05);同时点造模组血清AMY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点造模组血清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TGP 组与 ANP 组各时点相比,E-cadherin、β-catenin、MLCK 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 05);E-cadherin、β-catenin、MLCK分别与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1=0. 644,r2=0. 474,r3=0. 685,P<0. 05);经MLCK抑制剂ML-7干预的HTGP+ML-7组胰腺损伤程度较 HTGP 组下降(P <0. 05),E-cadherin、β-catenin、MLCK 蛋白表达减少(P <0. 05).结论 E-cadherin、β-catenin及MLCK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表达升高,同时点HTGP组较ANP组升高明显,MLCK可能改变细胞间的黏附连接参与HTGP的形成.

  • 血管内皮通透性的细胞及信号转导调控机制

    作者:王雪岩;刘瑞霞;郭易楠

    血管内皮通透性在体内多种疾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关于血管内皮通透性的调控机制已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细胞层面主要为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内皮-基底膜间的黏附连接,基底膜完整性以及内皮细胞骨架蛋白共同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信号转导中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蛋白激酶C(PK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碳酯酶C(PLC)、Rho GTP等信号通路及其组成的级联反应在血管内皮通透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内皮通透性的细胞和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广大研究者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进而在基础和临床实践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渗透性

    作者:赵世杰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可以预防和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其机制多认为与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依赖的内皮保护作用相关.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对于内皮屏障的直接保护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现对此加以概述.

  • 细胞间连接在牙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吴煜

    口腔上皮和源于颅神经嵴的间叶细胞间相互作用,牙原基发育形成为复杂的钙化组织.细胞间复杂有序地相互作用导致牙形态发生并保持稳定.本文就牙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黏附连接与钙黏着蛋白、钙黏着蛋白与牙发育,缝隙连接与缝隙连接蛋白、缝隙连接蛋白与牙发育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