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黄芩苷溶出量探讨黄芩与半夏配伍药性变化

    作者:李平;杨应勇;李江;肖书伟

    目的:通过HPLC测定黄芩和半夏不同配伍比例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变化,以探讨中药药性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建立黄芩与半夏配伍[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配伍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大小.结果:黄芩苷质量浓度在0.010 25 ~0.102 5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21%(n =9),RSD 2.0%;黄芩配伍半夏后[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和黄芩单煎后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4.018,63.680,50.581,62.529 mg·g-1.结论:黄芩配伍半夏后黄芩苷的HPLC检测方法可靠、稳定、重复性好.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芩苷的溶出量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以热为主配伍(6∶9)对黄芩苷的溶出影响大,溶出低,体现了中药药性配伍中以半夏的温热之性抑制黄芩之寒凉之性的科学内涵.

  • 方剂学中药物配伍的教学体会

    作者:张红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方剂学研究内容之一的药物配伍既是<方剂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对配伍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方剂学的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因此,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深入浅出地讲好方剂的配伍,对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试论组分中药的药性配伍

    作者:陶丽;陆茵;王爱云;陈文星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当前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传统饮片活性组分分离及二次配伍以实现功效大化.尽管有效组分配伍并不脱离原方的整体效应,但功效物质标准化即组分中药研究存在组分拆分简单而药性拆分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明确组分样品库中各组分与其所属中药的性味离合关系.决定中药宏观药性的物质基础是其包含的微观化学成分,而基于化学信息学和知识发现的药性判别方法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真实客观的药性表征体系仍应回归到动态、可持续性定量反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结果的生物效应模型中去,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药少力专、基于药性组合的代表药对继而开展配伍组分的药性配伍规律研究,这对合理设计配伍组分及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 探讨药物的不同剂量配比对复方功效的影响

    作者:汤金波;陈冠林;许仕杰;陈建南;周福生;赖小平

    以黄连和吴茱萸以不同剂量配比组成的复方为讨论对象,首先分析了黄连和吴茱萸各自的药性,又对黄连和吴茱萸两味药以不同配比组成复方的药性配伍和功效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复方的药性配比几乎相同,而应用的范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论证复方中剂量配比对药效的"制性存用"作用.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3种腰痛方剂聚类分析

    作者:杨丽平;宋庆慧;朱嘉;郎森艳;马渊;孔焕宇;张万强

    目的 研究腰痛方剂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上的配伍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方法 筛选古籍文献中治疗肾虚、寒湿和瘀血腰痛的方剂,信息标准化后建立Access数据库,量化处理每个方剂的性味归经,并以此为变量对每种证型的方剂分别聚类分析.结果 每种腰痛方剂聚为5个主类时以性微温或温,味辛甘苦,归肾肝脾为主.药性组合特征:肾虚型:甘-微温-肾肝(63%);辛甘苦-微温-肝脾肾(23%);辛苦-温-肾脾(4%);辛甘-热-肾脾心(4%);苦甘-微寒-肾肝(3%).寒湿型:苦辛-微温-肾肝(31%);辛甘-温-肾肝(26%);辛苦-温-脾胃(14%);甘-微温-肝肾(12%);甘-温-脾胃(11%).瘀血型:辛苦-微温-肝(27%);甘苦-微温-肾肝(23%);辛甘-温-肝肾(21%);辛苦-微温-脾肾肝(13%);辛-温-肝脾(7%).结论 方剂的组合药性聚类能够反映治则治法的科学内涵,可为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