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槐耳大黄双向发酵体系研究*

    作者:周黎;戚岑聪;高鹏飞;周蓉蓉;张文意;史新元

    目的:建立槐耳大黄双向发酵体系。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醋酸镁—甲醇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多糖含量、总蒽醌含量、4种游离型蒽醌含量,并结合折干率、消耗率等指标对药材用量、温度、加水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500 mL锥形瓶进行槐耳大黄双向发酵时,佳工艺为:药材用量10 g ,温度34℃,加水量120%。结论:双向发酵使大黄游离型蒽醌含量增加,其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大黄酚含量有所增加,结合型蒽醌减少,可缓和大黄峻烈的泻下作用。

  • 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体系建立及成分研究

    作者:赵崇妍;杨芳;屈青松;刘自尧;高鹏飞;史新元

    目的:建立蝉拟青霉/黄芪药材、黄芪药渣双向发酵体系,探究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选取正交设计法对接种量、发酵温度、湿度进行优化,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2-Al(NO3)3比色法及香草醛-高氯酸氧化法对发酵黄芪及黄芪药渣菌质中的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药材菌质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90%,接种比例3 mL/5 g,药渣菌质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80%,接种比例3 mL/5 g;经发酵后,黄芪药材菌质中多糖、总皂苷含量略减少,而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黄芪药渣菌质中黄酮、皂苷含量均增加.结论:蝉拟青霉可对黄芪药材和药渣基质进行发酵,且发酵后菌质中有效成分的得率显著增加,增强了黄芪药材的药用价值,并为药渣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体系物质基础变化

    作者:张文意;张婧;高鹏飞;史新元

    目的:分析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体系的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用三氯甲烷和水提取不同发酵时间菌质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并通过UPL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指认发酵过程中变化明显的色谱峰,确定其分子结构.结果:槐耳/板蓝根菌质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出11个色谱峰,经质谱确认出其中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醛吲哚、次黄嘌呤,2,4-喹唑啉二酮,丁香酸,(E)-3-(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亚甲基)-2-吲哚酮,2,5-二羟基吲哚,鸟嘌呤,靛红;水溶性部分分离出8个色谱峰,经质谱确认出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精氨酸、甘草素、腺嘌呤、表告依春、色胺酮.结论:分离鉴定出的13种化合物具有多方面药效学作用,为后续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响应面法优化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

    作者:张婧;郭明晔;程亦雄;周黎;戚岑聪;史新元

    目的:优化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并确定发酵终点.方法:以菌质多糖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温度、相对湿度、接种量对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的影响,同时确定槐耳/板蓝根菌质双向发酵终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结果:槐耳板蓝根菌质多糖的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9.4℃,接种量0.826 mL·g-1,相对湿度75.5%,菌质多糖质量分数11.496%,与预测值(11.548%)偏差0.45%,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0.9826,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确定发酵终点20 d.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优选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条件,具有简便、预测性良好等优点.

  • 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提取物抑制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侵袭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周蓉蓉;高鹏飞;张文意;张艳聪;马维维;刘秋雨;史新元;连增林

    目的:观察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产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和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板蓝根组、槐耳组和槐耳板蓝根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检测MCF-7细胞黏附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波形蛋白(Vimentin)基因表达。结果与板蓝根组和槐耳组比较,槐耳板蓝根组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P<0.05),抑制MMP-9和Vimentin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槐耳板蓝根双向发酵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MMP-9和Vimentin的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

  • 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对雷公藤解毒持效的初步研究

    作者:庄毅;谢小梅

    目的:探索对有毒中药雷公藤缓解毒性保持药效的新技术.方法:应用"约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双向发酵)的原理和方法,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多种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构成多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取得不同药性菌质,用所建"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进行发酵菌种优选,并对当选优秀发酵组合用"发酵过程成分、药效动态比较法"初步建立它的发酵工艺.结果:已筛选出具有解毒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的2种发酵真菌即灵芝、槐耳和适当的发酵工艺.结论: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研究开发解毒持效的雷公藤菌质.

  • 灵芝双向发酵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

    作者:

    目的 研究灵芝双向发酵对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方法 运用双向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获得灵雷菌质(G30),用常规急性毒性试验,免疫学试验、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试验等进行G30的毒性和药效学研究.结果 G30的LD_(50)较雷公藤生药组显著提高,并且能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血清溶血素的分泌;G30降低阿霉素诱导的肾炎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同时改善肾炎大鼠的多项生化指标,且对各脏器的毒性要小于雷公藤生药;G30缓解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度,并改善大鼠的生存状况.结论 灵芝与雷公藤构成发酵组合所产灵雷菌质G30毒性降低并仍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对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及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显示双向发酵对雷公藤解毒持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 双向发酵前后马钱子生物碱含量及其HPLC指纹谱的比较

    作者:潘扬;张弦;蒋亚平;庄毅

    目的 观察中药马钱子被多种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后生物碱含量及其指纹谱的变化.方法 将马钱子(药材生品)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运用双向发酵技术,使其被灵芝、槐耳、猴头等20种真菌(F1-F20)发酵,产生马钱子"药性菌质".采用HPLC法对发酵后各"药性菌质"中士的宁(Stry)、马钱子碱(Bru)进行含量测定;并以Stry、Bru、士的宁氮氧化物(StryNO)、马钱子碱氮氧化物(BruNO)为参照物,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比较"药性菌质"中马钱子生物碱指纹谱的变化.结果 在同一发酵条件下,20种真菌对马钱子生品("药性基质")发酵情况有所不同,初步判定代号为F2、F7、F8、F9、F1o、F12、F13、F14、F19、F20等10种菌株与"药性基质"基本相适应,菌丝体能够正常生长.发酵产生的、特别是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药性菌质"中很多生物碱成分与马钱子生品(药性基质)相比,无论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Stry、Bru的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StryNO、BruNO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指纹谱中显示出5个新产生的或含量变化较大的未知成分.结论 双向发酵后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药性菌质"中马钱子类生物碱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明显变化,提示此项技术可能对中药马钱子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灵芝菌-玄七通痹胶囊药渣双向发酵工艺的研究

    作者:张庆明;徐云燕;顾宁宁;张兴德

    目的:优化灵芝菌?玄七通痹胶囊药渣双向发酵工艺,初步探讨其主要活性组分的物质差异。方法以多糖、灵芝酸和皂苷作为检测指标,考察药渣浓度、固液比、药渣粒径等因素对灵芝菌发酵玄七通痹胶囊药渣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分析添加药渣发酵后主要活性组分的物质差异。结果以多糖为目标产物,佳的药渣添加量25%,固液比1∶1.5,药渣粒径60目过筛,发酵时间25 d;以灵芝酸为目标产物,佳的药渣添加量40%,固液比1∶1.8,药渣粒径60目过筛,发酵时间30 d。并且添加药渣发酵后,在多糖组分和灵芝酸组分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结论本研究不仅将为解决中药渣直接排向环境造成的污染等问题提供参考,而且还为实现中药渣再利用、新药及功能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 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对附片解毒增效的初步研究

    作者:江南;魏巍;许晓燕;余梦瑶;罗霞

    目的 探索对有毒中药附片解毒增效的发酵炮制新技术.方法 应用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生附片为药性基质,不同灵芝菌株为发酵菌株,在适应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进行发酵菌株的筛选,并初步建立发酵炮制工艺,获得酵制附片.将获得的酵制附片,与生附片、市售黑附片进行急性毒性和温阳药效的比较研究.结果 筛选获得1株具有对附片解毒并能提高其温阳药效的灵芝菌株作为发酵真菌.获得酵制附片的发酵工艺.结论 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附片的解毒增效的炮制开发.

  • 天南星双向发酵炮制工艺研究

    作者:朱舟;伍朝君;陈玲

    目的 研究白僵菌转化天南星固体发酵的条件,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目的.方法 对菌株BT1转化天南星粗粉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通过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固体发酵培养方法 及正交试验考察了种子培养基、底物量、转化温度、转化时间4种因素的影响,优选佳转化条件.结果 白僵菌菌株BT1为优选出的适宜试验菌株,其佳培养条件为在YPD液体培养基中以28℃、200 r/min转速条件培养3 d作为种子;采用固体发酵方式,以中药天南星为底物,10%的接种量,28℃培养20 d为白僵菌的佳转化条件;培养基组成为天南星粗粉-鲜豆渣-米粉(1:1:1),含水量为50%时,能获得毒性较低、抗惊厥活性较高的炮制品.结论 采用该条件发酵天南星,可达解毒增效目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