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泰丸对db/db小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月茹;胡娜;袁琳;李慧姣;汤鹏;钟霄毓;林敏;孙银强;陆雄

    目的:研究交泰丸对db/db小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罗格列酮组,另取db/db鼠同窝的db/m小鼠设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药4W,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空腹血糖(FBG)、血脂的变化,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ing检测ACC(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交泰丸组的肝脏脂肪变性轻于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交泰丸组p-ACC表达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交泰丸有较好的防治糖尿病脂肪肝的作用.

  • SGK1抑制剂改善糖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作者:潘丰慧;郝岩;张敏;马建强;李平

    目的:观察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ed protein kinase1,SGK1)抑制剂对db/db小鼠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该作用是否与改善脂肪组织功能紊乱有关.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组、抑制剂组,同时设db/m组,db/db组、db/m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抑制剂组小鼠给予含SGK1抑制剂的饲料喂养,干预8周.观察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干预8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IPI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SGK1、脂肪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干预8周后,抑制剂组体重、FBG、HbA1C、IPGTT、IPITT均低于db/db组(P<0.05),摄食量无明显差异.与db/db组相比,抑制剂组血清FINS有下降趋势,HOMA-IR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SGK1抑制剂干预治疗后,脂肪组织中SGK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凝血酶元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 rnRNA表达下降(P<0.05),脂联素(adiponectin)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SGK1抑制剂干预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db/db小鼠糖代谢紊乱,该作用可能部分与改善脂肪组织功能紊乱有关.

  • 大黄素降糖及改善脂质代谢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红球;梁丽梅;王沛坚;陈格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4周龄16只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经灌胃每天给予100mg/kg大黄素;对照组灌胃给予相仿体积的生理盐水,开始10天每天算进食量,每周测空腹血糖及体重1次,连续干预8周,干预前及实验结束前1周测胰岛素耐量,干预结束后于颈动脉取血测血脂水平(HDLC、LDL-C、TG、TC).结果:①大黄素干预不影响db/db小鼠的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大黄素可显著减轻db/db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大黄素可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④大黄素可降低db/db小鼠血TG、TC、LDL-C水平,P<0.01.结论:大黄素可有效地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紊乱状态,其降糖及改善血脂代谢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东野圣伊;张惠杰;张志国;池洁;占明;孟祥健;李博;陆炎;姜秀丽;宁光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2只6周龄db/db雄性小鼠和32只db/m雄性小鼠,各分为2组,各选其中一组每日固定时间给予小檗碱(50 mg/kg)灌胃,另一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Fas和Fas配体(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β细胞凋亡数.结果:实验3周后,小檗碱干预db/db组小鼠的血糖、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显著改善(均P<0.05).与db/db组比较,小檗碱干预的db/db小鼠胰岛内Ki-67表达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Fas及Fas-L阳性率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β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对促进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是可能通过提高Bcl-2、降低Fas和Fas-L的表达来抑制凋亡,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 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海马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松筠;苏胜偶;张庆九;刘文淑;杨天祝;赵占胜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db/db)小鼠海马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糖尿病组:6周龄C57BL/KsJ(db/db)小鼠5只,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且肥胖;对照组:非糖尿病小鼠C57BL/KsJ 5只,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 mmol/L,体重正常。于30周龄(成模第6个月末)时,灌注固定取脑,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结果 糖尿病小鼠海马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包括锥体细胞退变、髓鞘崩解、突触变性等。结论 糖尿病所致海马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关。

  • 甜菊糖甙对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的影响

    作者:骆休;李凤英;汪智全

    目的:大量证据显示,胰岛的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是db/db小鼠发生2型糖尿病(DM2)的两个主要因素.甜菊糖甙是一种从菊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对于糖尿病病人有许多益处.本实验试图观察甜菊糖甙是否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糖代谢.方法:给予db/db小鼠甜菊糖甙或者空白溶剂处理2个月.在处理结束时观察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耐量,同时分离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并行胰腺组织免疫荧光观察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甜菊糖甙干预2个月不影响db/db小鼠体重,但显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提示,甜菊糖甙可显著提高db/db小鼠胰岛在体外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此外,免疫荧光提示,甜菊糖甙能显著减轻db/db小鼠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和改善胰岛炎症反应.结论:甜菊糖甙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来改善db/db小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能力.

  • 抗性糊精通过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胡帆;钮忆欣;屠晓芳;苏青;张洪梅

    目的·观察抗性糊精对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周龄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性糊精组,分别予蒸馏水和抗性糊精灌胃9周.每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体质量,并于第8周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于第9周行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处死小鼠后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er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的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1r、Irs-1、Pi3k、Akt、Glut-2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IRS-1、p-AKT、GLUT-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抗性糊精灌胃处理9周后,抗性糊精组小鼠体质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FINS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MA-IR指数显著下降(P=0.032);胰岛素抵抗得到显著改善(均P<0.05);血生化指标TAG、TC、LDL-Ch、HDL-Ch均降低,但仅LDL-Ch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Ir、Irs-1、Akt、Glut-2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IRS-1、p-AKT、GLUT-2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IRS-1和GLUT-2表达量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39).结论·抗性糊精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 黄芪汤对糖尿病肾病小鼠AMPK-Camkkβ(LKB1)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陈霞;彭文;曹爱丽

    目的:探讨黄芪汤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6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10只6周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均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药物组分别予黄芪汤1.08 g/kg、0.36 g/kg、0.12 g/kg灌胃.1次/d,灌胃14周后进行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皮质中AMPK-Camkkβ(LKB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汤能降低db/db小鼠的体质量、肾质量、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升高肾质量/体质量指数(P<0.05),改善肾脏病理情况;上调肾皮质中p-AMPK、p-Camkkβ、p-LKB1、p-ACC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黄芪汤通过有效活化AMPK-Camkkβ(LKB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

  • 生脉散对db/db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章忱;单晓莉;丁攀攀;卫洪昌;吕嵘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生脉组,另设背景系小鼠C57BLKS/J为正常组.生脉组给予4.5 g·kg-1·d-1生脉散灌胃,干预24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心脏质量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升高(P<0.05),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明显下降(P<0.05);生脉组db/db小鼠心脏质量与CVF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而-dp/dt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db/db小鼠存在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增厚、间质纤维化、微血管病变及线粒体损伤,生脉组上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生脉散对db/db小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自发性Ⅱ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李娜;张周;冯颖

    目的 以C57BL/KsJ-db,+表型正常小鼠为对照组,研究自发性Ⅱ型糖尿病动物C57BL/KsJ-db/db小鼠的体生长曲线、糖代谢曲线、血清胰岛素水平变化,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等部分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肝脏、肾脏和胰腺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实验为期20周,从第4周开始,每周测定db/db以及db/+小鼠体重、血糖,每2周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20周龄处死,脏器、脂肪称重,部分组织用10%中性甲醛固定,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①db/db小鼠体重、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比同龄对照组高(P<0.01);②db/db小鼠各脂肪系数明显大于db/+小鼠(P<0.01),而脾脏、胰腺以及肾脏则相对萎缩,特别是脾脏和雌性小鼠的胰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③db/db小鼠肝细胞大片坏死、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肾间质组织充血、水肿,肾小管内见蛋白管型、上皮细胞脂肪变性;胰岛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岛内细胞数量也相对减少.结论 db/db小鼠是一种肥胖的,伴有高血糖、高度胰岛素抵抗,肝脏、肾脏病变和胰岛功能不足的适用性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 CXCL16在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郑敬民;朱小东;张明超;王建平;徐丽丽;谌达程;刘志红

    目的:了解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过程中,CXCL16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并对其与DN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选取分别代表DN不同发展阶段的4、8、12、16和20周龄的dh/db小鼠和同龄db/m小鼠各6只;取左肾的一半用于提取总RNA;右肾用于制作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电镜标本等;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肾脏中CXCL16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CXCL16蛋白在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和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析各组小鼠的肾脏组织病理情况以了解小鼠DN的发生发展情况. 结果:(1)与同龄的db/m小鼠相比,4周龄的db/db小鼠的体重有所增加,但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无明显差异,肾脏组织病理分析也无明显变化,说明4周龄的db/db小鼠尚未发生糖尿病;但8周龄的db/db小鼠的血糖、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均已有明显升高,且肾组织中也已出现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等DN病理改变,说明8周龄的db/db小鼠已发生了DN,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8周龄db/db小鼠的DN仍较轻,可代表DN早期的情况;自8周龄以后,db/db小鼠的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量以及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等情况随着鼠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加,说明db/db小鼠的DN不断进展.(2)与同龄的db/m小鼠相比,CXCL16在4周龄的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变化;但8周龄db/db小鼠肾脏中CXCL16的表达水平已有所增加.此后,随着鼠龄的增加,DN的进展,CXCL16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3)在成年正常小鼠,CXCL16主要分布于小鼠肾脏髓质的小管中,相对来说在肾脏皮质中的分布较少;在DN小鼠,分布在肾小管和小球中的CXCL16均有明显增加;且肾小球CXCL16的表达增加主要发生在足细胞的位置.(4)CXCL16在幼年小鼠(指4周龄的db/m和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与成年小鼠(指8周龄以上)亦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提示CXCL16与小鼠肾脏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关. 结论:db/db小鼠肾脏中CXCL16的表达随DN的发生发展而增高,至少在时间上与DN具有相关性,提示CXCL16可能参与DN的病理过程.

  • 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db/db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紊乱和肾脏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贾忠辉;刘志红;郑敬民;曾彩虹;黎磊石

    目的:比较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四组:A:db/m正常对照组;B:db/db糖尿病对照组;C:db/db糖尿病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病辛伐他汀[20mg/(kg·d)]治疗组;于不同治疗时间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E)、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行HE、PA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以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治疗12周时大黄酸治疗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下降、体重减轻,治疗8周时大黄酸和辛伐他汀治疗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二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8周时大黄酸组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组在治疗12周时尿白蛋白排泄方有所下降.治疗12周时大黄酸组肾脏肥大、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辛伐他汀组肾组织病理也有所改善,但大黄酸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大黄酸组肾组织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酸治疗后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轻体重,而辛伐他汀对于血糖和体重无明显影响;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均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脂代谢紊乱,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大黄酸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以及稳定肾功能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加明显;大黄酸减少肾小球肥大以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为显著;大黄酸对TGF-β、FN表达的下调作用也明显强于辛伐他汀;大黄酸是一种不同于辛伐他汀的新的降低血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 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db/db糖尿病小鼠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忠辉;刘志红;郑敬民;曾彩虹;黎磊石

    目的:观察大黄酸和苯那普利对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二者疗效的差别,同时探讨大黄酸联合苯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五组:A:db/m正常小鼠对照组;B: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C: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病小鼠苯那普利[10mg/(kg·d)]治疗组;E:大黄酸[150mg/(kg·d)]联合苯那普利[10mg/(kg·d)]治疗组.于不同治疗时间(4周、8周、12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行HE、PA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病理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以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并行半定量评分.结果:大黄酸组在治疗8周时体重、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时肾小球肥大、基质增生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改善,TGF-β、FN在肾小球中表达下调;苯那普利组治疗8周时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同样可减轻肾组织病变;大黄酸联合苯那普利组治疗第4周就能明显降低胆固醇、减轻尿白蛋白排泄,并且在治疗12周时血肌酐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肥大以及基质增生较糖尿病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TGF-β以及FN的表达下调更为显著.结论:大黄酸可改善db/db小鼠的肥胖程度、降低血糖、脂代谢紊乱,同时能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明显减轻db/db小鼠的肾脏病变;苯那普利同样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较单独用药更早的降低尿白蛋白排泄和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改善肾功能和减轻肾组织病变的疗效也更加明显,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 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db/db糖尿病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比较

    作者:黄燕飞;刘志红;陈惠萍;周虹;王建平;朱茂艳;黎磊石

    目的:比较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db/db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探讨大黄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实验小鼠分四组:db/m正常小鼠对照组;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120 mg/(Kg·d)]台疗组;db/db糖尿病小鼠罗格列酮[4 m/g(Kg·d)]治疗组.连续灌胃12周,于实验末比较各组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PAS染色、免疫荧光分析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电镜分析线粒体数目形态改变.Real-time PCR分析脂肪和肌肉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胰岛素抵抗因子(resistin)和脂肪酸转运体(FAT/CD36)mRNA表达.结果: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均可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水平.大黄酸治疗还可明显减轻体重,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改善高脂血症;而罗格列酮治疗则增加小鼠体重,提高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组织学显示,db/db小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系膜基质增加,大量纤维连接蛋白;同时肾小管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嵴结构不清.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上述肾脏病理改变,但对线粒体的作用大黄酸较罗格列酮更为明显.db/db小鼠肌肉和脂肪组织PPARγ和resist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FAT/CD36表达增加.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后,PPARγ表达增加,FAT/CD36表达下降,resistin在肌肉组织表达增加而在脂肪组织则表达继续下降.结论:大黄酸明显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血糖,减轻肾脏组织学异常,其作用和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类似,大黄酸改善脂代谢紊乱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 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及大黄酸对其的影响

    作者:刘志红;郑敬民;吴义超;朱加明;黄燕飞;黎磊石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了解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及其经大黄酸治疗后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DN)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大黄酸治疗DN的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化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GM-U74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db/m小鼠)、DN组(db/db小鼠)、大黄酸治疗组[大黄酸150 mg/(kg·d)治疗12周]肾脏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分别得到了正常对照组、DN组、以及大黄酸治疗组的肾脏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在总共12 437个基因(包括EST)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有1 085个基因表达下调,37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变化幅度大于2倍的分别有166个和29个;与DN组相比,大黄酸治疗组有384个基因表达下调,155个表达上调,其中变化幅度大于2倍的分别有47个和30个.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在阐明了DN肾脏基因的表达谱同时,证实大黄酸治疗可以改变其基因的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DN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大黄酸治疗的作用机制创造了条件.

  • 大黄酸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疗效的观察

    作者:朱加明;刘志红;黄燕飞;陈惠萍;周虹;王建平;黎磊石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以C57BL/KsJ db/db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以db/m小鼠为正常对照,大黄酸120mg/(kg@d)灌胃,连续12周.定期观察血糖、血生化及血胰岛素变化,同时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实验结束时,宰杀小鼠,留取肾组织,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组化及定量分析.结果:db/db小鼠在实验开始时,已表现出明显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及高脂血症,并出现白蛋白尿,随着病程延长,这些改变更加明显,并逐渐达到顶峰,胰岛素水平在实验后期迅速下降,同时肾功能受到损害,血肌酐明显上升.病理检查发现db/db小鼠未治疗组肾小球明显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免疫球蛋白沉积增加.经大黄酸治疗12周后,高脂血症被明显纠正,血糖轻微下降,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肾功能得到保护.病理改变也明显减轻,ECM沉积减少,系膜区与丝球体面积比值明显减小,免疫球蛋白沉积被大部清除.结论:大黄酸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损害,延缓肾功能减退.

  • 山茱萸总萜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徐志猛;朱晶晶;江振洲;楼凤昌;王涛

    为评价山茱萸总萜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对db/db糖尿病小鼠每日灌胃给予25,50,100 mg/kg山茱萸总萜共10周,每2周眼眶采血测定空腹血糖1次.于末次给药24 h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Ins)、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给药第8和10周分别进行葡萄糖和淀粉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给药4周后,山茱萸总萜各剂量组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P<0.05).给药10周后,山茱萸总萜25,50,100 mg/kg组db/db小鼠血清中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糖化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灌胃淀粉糖耐量也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结果提示,山茱萸总萜可调节体内糖、脂等代谢过程,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分析糖尿病肾病小鼠血清的代谢模式

    作者:魏婷婷;赵良才;高红昌

    目的:通过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相关性分析探索db/db糖尿病肾病(DN)小鼠血清代谢物的改变和相关代谢途径.方法:8只DN模型db/db小鼠和9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饲养至17周时,收集尿液和血清.检测血糖、尿肌酐(U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采集血清的1H NMR谱,采用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2种小鼠血清的代谢模式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UACR、UCr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结果:17周时,db/db小鼠体质量均超过野生型小鼠的2倍,呈现明显的肥胖状态;db/db小鼠的血糖、UACR均超过野生型小鼠的2倍,而UCr则显著降低,表明在17周时db/db小鼠呈现出典型的DN症状.2种小鼠的血清代谢模式在第一主成分上明显分开.与野生型小鼠相比,db/db小鼠血清中的丙酮酸、乳酸、柠檬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3-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水平降低,异亮氨酸/亮氨酸水平升高,甘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水平显著降低,肌酸、胆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db/db小鼠中,血清胆碱与UACR呈正相关(r=0.717,P<0.05).结论:在DN的发病过程中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和脂类代谢途径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糖异生作用增强.胆碱可能是与DN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2型糖尿病小鼠小脑代谢物的1H NMR研究

    作者:魏婷婷;郑涌泉;王慧;夏欢欢;许翠翠;叶信健;赵良才;高红昌

    目的:通过离体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db/db小鼠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采用8只15周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为实验组,11只15周龄野生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对其小脑组织进行离体的1H NMR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脑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丙氨酸(Ala)等代谢物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谷氨酰胺(Gln)、牛磺酸(Tau)、乳酸(Lac)等代谢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说明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小脑中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出现了紊乱,这为进一步认识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水苏糖对db/db小鼠糖尿病及其肝肾并发症的保护作用探究

    作者:陈小芳;张晓瑞;李先恩

    目的 探究地黄中水苏糖对db/db小鼠糖尿病及肝肾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取db/db小鼠作为Ⅱ型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水苏糖组, 以db/m小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结束后, 检测小鼠体重、血糖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 水苏糖与二甲双胍均能降低小鼠空腹血糖水平, 并改善口服葡萄糖耐受能力;二者对小鼠体重无调节作用, 但水苏糖可显著改善小鼠肝体比与肾体比, 同时降低血清中AST、ALT、T-Bil、D-Bil、I-Bil、ALB和BUN的水平;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水苏糖可减轻小鼠肝组织坏死及脂肪细胞变性情况.结论 水苏糖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肝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93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