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监护

    作者:杨敏;单丽妮;刘志红

    1引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变异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02年11月首次在我国广东地区报告以来,全球先后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受累,截至2004-03-31,报告病例8 443例(其中2003-07-11之前8 437例),死亡813例.非典病人常急性起病,多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可有咳嗽、胸闷、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窘迫,甚至发展至ARDS而危及生命,其病死率高达15%左右.由于非典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所有的治疗措施均在探索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在对非典病人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护,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 SARS给预防医学教学带来的几点启示

    作者:漆光紫;马迎教;谭盛葵;廖建英;蒙仕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我国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初人类面临的一种突发性新型传染病.2003年春天SARS肆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危害了人们包括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3年5月31日10时),全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临床诊断病例5328例,其中医务人员967例,占18.15%,在确诊病例职业分布中比例高[1].因此,可以说在防治SARS中医务人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现如此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务人员预防意识欠缺,致使他们对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理的不完善和应对准备的不充分.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医学教育尤其是预防医学教育方面的不足.通过SARS的暴发流行,思考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我们有如下几点启示,在教学中应做到:

  • SARS患者的呼吸机治疗1例报告

    作者:李泽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变异性冠状病毒所致的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部分重症病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对1例重症SARS患者的呼吸机治疗经过.

  • SARS流行期间及SARS以后广西发热门诊建设情况的对照研究

    作者:谭玉萍;黄美杏;龙学明;陈斯宁;韦思尊;冷静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及SARS以后广西发热门诊的设置及规章执行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为建立应对SARS、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以2003年4~9月广西二级、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二级医院发热门诊20个、三级医院发热门诊10个.2003年4~6月为SARS流行期间,2003年7~9月为SARS以后,对这30个发热门诊的设置及功能执行情况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SARS疫情过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配置减少,部分发热门诊面积缩小.多数发热门诊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但部分发热门诊规章执行情况与SARS流行期间比较质量下滑,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明显减少,收入减少.结论 如何充分利用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满足日常医疗活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双重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 宜昌地区9例SARS临床分析

    作者:黄利鸣;祝开荣;丁文柏;曾凡军;刘雄;张建平;张斌;邱少鄞;邢学森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宜昌地区9例SA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SARS病人2例,"疑似"SARS7例;全部病例均有到过疫区的经历.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有呈局部的群体性发病和家庭聚集性的规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咳嗽、乏力、疲倦、肌肉酸痛、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肺部体征不明显,血白细胞总数不高,X线胸片检查呈斑片状浸润影.结论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综合治疗其预后良好.

  • 广东地区SARS标本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平;李晖;陈秋霞;郑焕英;俞守义;鄢心革;陈清;黄吉城

    目的比较和评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人咽痰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同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对咽痰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RT-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巢式RT-PCR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吻合度较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比较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病毒基因和IgG抗体,结果发现PCR方法与ELISA方法之间的吻合度很弱,两种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互补性;采用细胞培养(Vero-E6细胞株)方法,分离了13株SARS-CoV毒株.结论采用巢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 IgG抗体检测和细胞培养技术对于SARS临床诊断、研究、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技术已稳定可靠;但确诊周期过长,同时须防止标本污染和实验室污染.

  • 惠州市少年儿童SARS冠状病毒抗体调查分析

    作者:张春明;张健;杨剑英

    目的分析惠州市少年儿童人群SARS-CoV抗体水平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1 028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1 028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2.40%(25/1 028).学龄前儿童(0~6岁)阳性率为4.00%(20/501),其中男童阳性率为4.01%(9/274),女童为3.96%(9/227),男、女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学生儿童(7~14岁)的阳性率为0.95%(5/527),其中男生阳性率为1.35%(4/296),女生为0.43%(1/231),男生和女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学龄前组儿童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学生组(P<0.05)结论通过对少年儿童人群SARS-CoV抗体水平的监测,可预防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 3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分析

    作者:蔡萍金;黄胜起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明确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每周进行12次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观察.结果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氨基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β-羟丁酸脱氢酶(HBDH),尿素氦(BUN),肌酐(Cre),葡萄糖(Glu)、钾(K+)、钠(Na+)、氯离子(CI-)以及二氧化碳(CO2)等在整个病程中无明显改变.而磷酸肌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的早期开始升高,随病情的好转迅速下降至正常,白蛋白(Alb)在发病的初期开始下降,至中期和恢复期逐渐达到正常水平.球蛋白(Glob)在发病初期开始上升,至恢复期大部分患者Glob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随疾病的转归而恢复正常,心肌在整个病程中未受到损害,而血清Glob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

  • 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调查研究

    作者:汤芳;吴晓明;江佳富;左曙青;张泮河;赵秋敏;詹琳;杨红;魏茂提;方立群;曹务春

    目的分析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病例分布特点,了解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SARS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SARS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利用Exce15.0软件和SPSS10.0软件分析该起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特征.根据传播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由首发病例(指征病例)引起感染或继发感染病人79例,年龄分布在19~69岁,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发病人群包括护士、医生、同期住院患者、家属、其他人员人员,分别占36.71%、12.66%、7.59%、10.13%和32.99%.病例分布有四个时段,医护人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个高峰时段,院内非医护人员和院外人员发病时间集中第三高峰,医务人员家属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个时段.密切接触是SARS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SARS病例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科室,结论该起SARS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为典型的院内SARS爆发感染;医务人员应对飞沫和接触性传播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 SARS多器官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防治

    作者:周燕;廖绪强;黄世幸;沈行良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1]是21世纪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以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部损伤的严重急性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其病原体是一种有别于普通型的新型高度变异的单链RNA病毒.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 virus,SARS-COV)[2].首例SARS病例见于中国广东,此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截止2003年7月19日,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患病8500例,死亡800多例[3].据WHO统计,高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加拿大,越南和菲律宾等地.

  •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谢思新;苏志均;李燕华;梁桌荣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CT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5例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分析.结果患者均以发热为早起病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3-5天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迅速扩大.2周内病变达高峰,全部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病情重.大部分患者在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本组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恢复期表现肺部遗留少许纤维化病灶;有1例患者合并感染;1例死亡.结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发展迅速,累及多个肺野,重症比例高.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液学与生化指标结果分析

    作者:尹志农;李瑞杰;李秀玲;何兴图;常晓;王红敏;陈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确诊SARS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43例的静脉血标本,分别进行血常规和生化常规检测,并对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SARS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淋巴细胞百分数(Lym%)、淋巴细胞(Ly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实验室检查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产生有意义的改变.提示SARS病毒可能引起人体肝脏、骨髓及免疫系统的损伤.

  • SARS 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结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庆华;侯英奇;梁念慈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是SARS的病原体,其基因为单股正链RNA,通过比较发现,SARS-CoV 主蛋白酶(MPRO)与其他冠状病毒如人冠状病毒株229E (HCoV229E)及一种在猪体内引发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TGEV)MPRO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SARS-CoV MPRO由于在病毒复制中的重要性,使它成为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本文针对SARS-CoV MPRO结构作一,以期研制或筛选出以针对SARS-CoV MPRO的特效药物.

  • SARS-CoV 核衣壳蛋白表达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莉(综述);车小燕(审校)

    2012年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新型冠状病毒 hCoV-EMC,与2003年引起广东暴发性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 SARS-CoV 同属于β群冠状病毒,两种病毒存在许多相似之处[1-2]。研究表明 SARS-CoV 核衣壳蛋白(SARS-CoV N 蛋白)可诱导产生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是主要的抗原分子[3]和临床诊断的佳靶标[4]。获得重组 SARS-CoV N 蛋白,是进一步研究 SARS-CoV、hCoV-EMC 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新型人冠状病毒 N 蛋白之间关系的前提。本文将目前研究SARS-CoV N 蛋白的重组表达体系、表达蛋白的特性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李秀玲

    近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许多国家爆发流行[1],引起了全世界医务人员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9个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的网络合作并着手研制开发可用于SARS-Co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关SARS-CoV病原、核酸及血清学抗体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与突破,为SARS的临床诊治提供越来越多新的有用信息.

  • SARS与几组传染病嗜酸粒细胞比较

    作者: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

    2003年1月中国广东省部分地区爆发流行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于2003年2月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本组对SARS、疑似SARS、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等几种疾病进行WBC、PET、EOS检测,发现SARS患者急性期嗜酸粒细胞明显降低,结果分析如下.

  • 加强消毒剂管理以预防SARS在医院的发生

    作者:覃世文;贾渝跃;姬军生;程晓斌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对于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作用.方法:高度重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消毒剂的进货、储存、配制、使用等方面层层把关,加强使用指导和监督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结果:通过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提高医院防范SARS及其它传染性疾病发生的能力.结论:SARS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对患者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通过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可以大限度地防止SARS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在医院的发生.

  • 体液免疫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赖晃文;赖日权;田野;杨传红;张伟;冯晓冬;王卓才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SARS尸检和1例肺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结果SARS患者肺组织呈弥漫性重度损伤,肺气-血屏障结构严重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多脏器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广泛免疫器官损伤及多个器官病变组织存在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电镜下见血管基膜、肾小球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SARS的组织损伤不仅是病毒直接损伤组织,而且伴有机体过度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提示体液免疫在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某区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政;张弘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探讨家庭因素在SARS传播中的作用,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朝阳区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共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175例,涉及46户家庭(族),死亡32例,病死率18.29%.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病高峰在4月中、下旬,病例数分别为52例和48例,占57.14%.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1.3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83例,占47.42%.死亡者以50岁以上组居多,占死亡总数的71.88%,病死率随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各年龄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楼梓庄乡、八里庄、左家庄和金盏乡较多,共计发生52例,占29.71%.其中19户家庭(族)发生2例病例,27户家庭(族)发生2例以上,多有2户发生病例11例.31例首发病例发病前2周有明确接触史,包括与SARS病人接触7例,因其他病在医院就诊、住院16例及到医院探视8例.家庭首发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为7 d(中位数).结论:控制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关键是控制医院内感染及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保护.

  • 一起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传播链分析

    作者:李秀芹;赵荣山;杨会锁;国宏志

    目的:调查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分析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院内SARS感染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座谈了解,查看病案和感染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追踪和个案调查.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描述发病时间分布、接触史和接触方式.结果:传染源为1名输人性病例,与该案例传播相关接触者54人,发病5人,总罹患率为9.26%.其中指征病例传播了1例和这名二代病例又传播了4例续发病例,其传播过程可以用清晰的传播链加以描述;此5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发病潜伏期长,潜伏期平均10d以上;后对在症状期所有接触者进行隔离,无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续发病例都有与症状期病例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病原体传播与环境条件有关;急诊科护士是SARS感染高危人群;院内SARS感染可防可制.

1211 条记录 54/61 页 « 12...51525354555657...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