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

    本文综合了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从病名、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专方治疗、中药研究等几方面阐述了近些年中医药在狼疮性肾炎(LN)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虽可见硕果累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单味药、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统一疗效标准和分型划分、加强基础研究等.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加以总结,以便明确日后的研究方向.

  • 体外阻断CD134对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燕斌;李幼姬;谢灿茂;吴玉红

    目的探讨CD134/CD134L共刺激分子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在狼疮性肾炎(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活动期LN患者1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新鲜PBMC,分成6组:(1)对照培养组;(2)单纯刺激组;(3)抗CD134组;(4)抗IL-4组;(5)rhCD134∶Fc组;(6)地塞米松(Dex)组.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4、IL-10表达水平.结果 (1)在抗CD3ε单抗/rIL-2刺激前,活动期LN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分泌的IFN-γ、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在抗CD3ε单抗/rIL-2刺激下,活动期LN患者PBMC分泌的IFN-γ、IL-4和IL-10又较刺激前明显增加;(3)抗IL-4单抗、抗CD134单抗均可使经抗CD3ε单抗/rIL-2刺激的LN患者PBMC分泌IL-4、IL-10水平显著下降,导致IFN-γ水平显著增高,免疫应答朝TH1方向偏离;(4)Dex能显著抑制抗CD3ε单抗/rIL-2刺激的原代培养PBMC中IL-4、IFN-γ的分泌水平,但对IL-10的产生并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5)rhCD134∶Fc能显著降低抗CD3ε单抗/rIL-2刺激的原代培养PBMC中IFN-γ及IL-4、IL-10的分泌水平,对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都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具有多重性,对TH1、TH2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不均衡;抗CD134单抗对减轻LN患者PBMC的异常活化有一定作用;CD134-IgG融合蛋白与抗CD134单抗相比,抑制作用更明显,对急性期LN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 孙伟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作者:王跃娟;孙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 孙伟教授温阳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摭拾

    作者:王跃娟;孙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素以病情多变、预后凶险而得名,令人生怯.肾脏是SLE中易受累的器官之一.狼疮性肾炎(LN)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也是SLE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母小真;陈湘君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进展概况,发现中医治疗LN多以调补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如能够配合用免疫抑制剂或分阶段治疗等方法,疗效则更理想.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LN将是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而中药作用的机理尚有待作进一步探讨.

  • 他克莫司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立辉;付敏;张源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干细胞移植等相继用于治疗LN,均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他克莫司在LN中的治疗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肾炎的病理变化及机制

    作者:金鸥阳;张华勇;徐婷;赵盛楠;周康兴;孙凌云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MRL/lpr狼疮鼠肾炎的疗效,探讨青蒿琥酯治疗狼疮鼠肾炎的病理变化及机制,为临床用于治疗狼疮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MRL/lpr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治疗组、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对照组.16周龄时青蒿琥酯组给予青蒿琥酯125 mg/(kg·d)治疗16周,CTX组给予CTX 100 mg/kg×2 d腹腔注射.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补体C3沉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②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内补体C3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③青蒿琥酯组肾脏VEGF mRNA表达(0.72±0.11)和CTX组肾脏VEGF mRNA表达(0.66±0.19)均低于对照组(0.92±0.06) (P<0.05);④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VEGF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可以改善肾脏病理损伤.抑制C3的沉积及VEGF的产生是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肾炎的有效的可能机制.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狼疮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丽;齐名;许晋;徐玉蓉;丁荣

    目的 异(P>0.05).结论 LN患者尿液MCP-1水平比血清MCP-1更适宜于作为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活动性的敏感指标.

  • 狼疮肾炎患者抗C1q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健梅;梁莉红;胡学军;梁结玲;陈玉平;吴小文;李成德

    目的:研究抗Clq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狼疮性肾炎(1upus nephritis,LN)患者疾病活动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肾内科2013年到2015年间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107例LN患者(疾病组)、67例SLE非肾炎患者(疾病对照组)和45例非SLE肾炎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测定値≥20U/ml为阳性。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hs- CRP,测定值≥3mg/L为阳性。分析各组抗Clq抗体、hs- CRP结果与LN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LN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阳性为68例(阳性率为63.6%),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18例(阳性率为26.9%)和正常对照组5例(阳性率为11.1%)(<0.05)。hs- CRP LN组阳性50例(阳性率为56.7%),疾病对照组阳性27例(阳性率为40.3%),正常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为40.0%)。抗C1q抗体、hs- CRP同时阳性的LN患者40例(阳性率为37.4%),疾病对照组5例(阳性率为7.5%),正常对照组为0。结论:Clq抗体水平能反映LN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LN肾损害相关,hs-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LN患者中虽非特异性蛋白,但也显示与LN肾损害高度相关,故同时检测血清抗C1q抗体和hs- CRP含量对评价LN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临床实用价值。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

    作者:王启广;曹友德;陈雪初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荆C(Cys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测定,同时进行尿蛋白定性测定,并作相关分析.S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CysC采用免疫比浊法,尿蛋白定性试验采用干化学分析法.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SLE患者SCr分别为(72.80±14.70)和(226.85±45.80),Cysc分别为(0.95±0.21)和(3.88±1.05);两组比较,SLE患者SCr和Cys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LE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较尿蛋白定性阴性组血清SCr、Cysc有明显增高(P<0.01),SLE患者血清Cysc阳性率较SCr明显增高(P<0.01).结论 血清Cyst是反映狼疮性肾炎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热毒炽盛型48例观察

    作者:易建革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热毒炽盛型的疗效。方法: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3、血清白蛋白(ALB)、24upr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热毒炽盛型疗效确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