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污染事件调查

    作者:黄继明

    2002年2月4日,某小区居民反映,小区供水水质浑浊伴有异味,无法饮用.

  • 饮用水中壬基酚及其前体物的分布特性

    作者:周鸿;张晓健;胡建英;金芬;林爱武;樊康平;王占生

    目的调查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壬基酚(NP)及其在环境中的前体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在某市饮用水中的分布特点.方法于200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某市饮用水,采用LC-MS法测定水中的NPEOs(聚合度n>2)浓度,GC-MS法测定水中的NP1EO、NP2EO和NP浓度.结果不同原水中的NPEOs浓度(n=5 15)为0.210~3.355μg/L,不同聚合度NPEOs的浓度不呈现高斯分布;NP的浓度为0.010~0.040 μg/L,低于推荐的环境标准值(1 μg/L).管网水中不同聚合度NPEOs分布与原水相似.结论该市主要水源已受到一定程度的NPEOs污染;净水工艺对NPEOs及其降解产物NP的控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目前污染不是很严重,但是严格管理上游工业污水的排放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 某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康天放;周忠亮;曹雯雯;陈妍;高扬

    目的 评价华北某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方法 于2007年5月,采集华北某市附近-非规范垃圾填埋场附近5口有代表性的民用水井(即采样点1-5)水样,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锌、六价铬、汞、锰、pH值、氟化物、总硬度指标,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仅采样点2的水样中检出化学致癌性污染物(六价铬),其由饮水途径所导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7.60×10q/a.水样中非致癌污染物饮水途径健康危害的风险平均为16.060×10-9/a.不同采样点各种非致癌性污染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比较,由高至低依次为:采样点2(24.861×10-9/a)>采样点4(17.753×10-9a)>采样点3(17.701×10-9/a)>采样点5(11.718×10-9/a)>采样点1(8.265×10-9/a).各种非致癌性污染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比较,由高至低依次为:汞(5.694×10-9/a)>硝酸盐氮(5.178×10-9/a)>氟化物(3.186×10-9/a)>挥发酚(0.869×10-9/a)>锰(0.532×10-9/a)>氨氮(0.344×10-9/a)>锌(0.250×10-9//a)>亚硝酸盐氮(0.006x10-9/a).结论 采样点2地下水受致癌性污染物和非致癌性污染物污染比较严重,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 应用RDPCR技术检测饮用水有机浓集物对大鼠p53基因的损伤作用

    作者:吴青;衡正昌

    目的运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聚合酶链式反应(RDPCR)技术检测环境中混合污染物的DNA损伤作用.方法将水样有机浓集物腹腔注射染毒SD大鼠,提取肝、肺、肾及白细胞的DNA,运用RDPCR技术检测其对大鼠p53基因外显子7的DNA损伤作用.结果水样有机浓集物对大鼠的基因组DNA具有断裂作用;经RDPCR、杂交显色后在大鼠肝、肾组织中检测到了杂交条带,而血及肺组织中未检测到杂交条带.结论RDPCR技术可成功地运用于检测环境混合污染物.水样有机浓集物对大鼠p53基因外显子7具有DNA损伤作用,其主要靶器官为肝和肾.

  •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青;周波;张庆乐;吴守林

    目的 获得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研究其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经过初筛和复筛分离筛选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其种属.研究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的性质及其处理偶氮染料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能力.结果 筛选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AJ-6,初步确定其为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其所产MBF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94.4%,对粉煤灰絮凝率达98.9%.MBF的活性成分94.26%存在于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将该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偶氮染料甲基橙模拟废水,当pH值为9,MBF的投加量为3 ml/L.时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高达81.3%和94.2%,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PAM)、硫酸铝[(Al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该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对该絮凝剂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 分离筛选得到的AJ-6产碱杆菌株能产生高效MBF,可有效地处理偶氮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巢湖水藻类毒性及对饮用水水质影响

    作者:赵影;杨志平;王志强;谢春萍;范琼;王维;黄晓沐;王勇

    目的了解巢湖含藻水源水和藻类毒性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方法于1999年在距巢湖水厂岸边1.5 km(A点:废弃水源)和3.0 km(B点:现用水源)处取水样进行巢湖的浮游藻类调查,取B点湖水及其处理后的饮用水检测微囊藻毒素(MC)含量,并进行水质分析及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结果A和B点水样全年共检出浮游藻类83种,分属于8门49属,年均藻量(每升水样藻细胞数)B点(8 205.67×104个/L)比A点(7 024.24×104个/L)高16.8%.巢湖16份水样中有12份检出了MC,2份超标;合肥和巢湖市5个水厂原水及饮用水中未检出MC(不含四水厂).合肥四水厂MC含量较低的原水,经过运输贮存后,清水池一次出厂水MC含量超标,经混凝、加氯和活性炭等处理后,二次出厂水未检出MC;原水中总氮等6项指标不同程度地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经处理后的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Ames试验与微核试验提示原水有可疑致突变性,经混凝处理不能消除,加氯后致突变性仍存在.SCGE试验表明原水有机浓集物存在DNA损伤效应.结论现用巢湖水源浮游藻类的污染重于废弃水源,湖水与四水厂清水池一次出厂水中的MC均存在超标现象,原水和饮用水存在可疑致突变性.

    关键词: 水污染 藻类 巢湖
  • 水体中蓝绿藻分子标志物--mcyD基因的检测

    作者:司纪亮;胡文容;李杰;张继才

    目的建立一种筛选自然水体中产微囊藻毒素藻株的方法.方法应用编码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D基因的特异引物结合藻类保守序列16 S rRNA对所培养的纯种蓝绿藻(铜绿微囊藻FACHB 469、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 5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采集的水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观察扩增结果,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在产微囊藻毒素(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569)的藻株和水样均可以扩增出1条约870 bp的单一条带,而不产微囊藻毒素的藻株(铜绿微囊藻FACHB4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水样未扩增出此条带.结论以mcyD基因为微囊藻毒素分子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自然水体中的产微囊藻毒素和非产微囊藻毒素蓝绿藻是可行和实用的.

  • 饮水氟浓度与儿童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丁浩敏;刘俊玲;夏涛;余要勇;孙献忠;褚启龙;何卫红;张明;王爱国

    目的阐明饮水氟浓度与儿童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观察饮水氟浓度相同的地区氟斑牙患者和高氟负荷人群之间肝功能有无差异.方法根据饮水氟浓度(<1.0 mg/L,1.0~2.0 mg/L,2.0~3.0 mg/L,>3.0 mg/L)和是否患氟斑牙情况将210名儿童分为7组,测定各组人群尿和血清氟浓度,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浓度,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氟中毒病区人群尿和血清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并随饮水氟浓度增加而升高;各组人群之间血清TP和ALB浓度及ALT和AS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水氟浓度2.15~2.96 mg/L地区的氟斑牙患者及饮水氟浓度>3.0 mg/L地区的高氟负荷人群和氟斑牙患者血清LDH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饮水氟浓度增加而升高;且这两个地区氟斑牙患者组的血清LDH活力均显著高于高氟负荷组.结论饮用氟浓度>2.0 mg/L的水可能会导致儿童肝损害,且损害程度随饮水氟浓度增加而增强;肝损害程度不仅取决于饮水氟浓度,还与是否患氟斑牙有关.

    关键词: 水污染 儿童
  • 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

    作者:吴和岩;苏瑾;施玮

    目的研究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BG-11为培养基,通过计数藻细胞来反映其生长特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LR产量,观察不同温度(20~35℃)、光照(2000~5000 lx)、氮(71.4~1300.0μmol/L)、磷(1.43~71.40μmol/L)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产生的影响.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5℃和3000 lx时生长快,但细胞内产毒量却分别在20℃和5000 lx时达到大值;在固定磷浓度(6.50μmol/L)的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数和毒素产量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0.0μmol/L时达到高峰,继续增高则有抑制作用;在固定氮浓度的培养条件下(71.4μmol/L),磷浓度为1.43 μmol/L时细胞生长较慢,浓度达到6.50μmol/L时细胞生长加速,但浓度进一步加大,藻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产毒量也未见明显不同;同时,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铜绿微囊藻的佳生长条件并不等同于其佳产毒条件;磷是一种限制性营养因子,较低浓度就可满足藻类生长及产毒需要;适合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氮磷比是100:1(原子数比);可通过细胞计数或测定叶绿素含量来预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总浓度.

  • 养殖鱼体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与分布特征

    作者:李潇;聂湘平;潘德博;李桂英

    目的 调查珠江三角洲及香港地区的养殖池塘3种淡水养殖鱼类(草鱼、鲫鱼和罗非鱼)体内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方法 于2005年11月在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采集草鱼、鲫鱼、罗非鱼,鱼肉样品经冻干处理,索氏抽提,氧化铝-硅胶柱净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结果 珠江三角洲地区鲫鱼、草鱼、罗非鱼体内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含量分别高达16.10、19.81和11.03 me/kg(体重,干重);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辛酯(BOP)在3种鱼类体内的含量在3~10 mg/kg之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含量低(0.54mg/kg).香港地区鲫鱼、草鱼、罗非鱼体内DEHP含量高达35.97、37.98、26.12 mg/kg,而DMP和DEP含量较低.结论 养殖鱼类受PAEs的污染情况随地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来自香港地区的养殖鱼类样品中6种PAEs含量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样品.

  • 含有机物废水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絮凝处理研究

    作者:李爱阳;蔡玲;宋楚华;彭晖冰

    目的 研究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合成条件和用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有机物废水的佳絮凝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絮凝剂的合成条件[木质素与单体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一种盐和过氧化物的混合物)浓度],通过试验确定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有机物废水的佳条件[(改性)木质素磺酸盐投加量、接触时间、温度].结果 当木质素:单体(质量比)为1:3,催化剂含量为2mol/L,反应时间为5 h时,可得到絮凝效果较好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在室温下用40mg/L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100ml含有机物废水2h,可使有机物废水的浑浊度、CODCr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97.4%,74.3%和61.4%以上.结论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可有效地处理含有机物的废水.

  • 壳聚糖对印染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

    作者:丁纯梅;宋庆平;王崇侠;叶根银;戚艳

    目的 研究壳聚糖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性能.方法 探讨了不同的壳聚糖用量(0~500 mg/L)、pH值(1-13)、吸附温度(20~50℃)和吸附时间(0.5~2.5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常温下,当pH值为2~5时,200mgCL壳聚糖吸附0.5 h就可以对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很好地吸附,脱色率在90%以上.结论 壳聚糖可较好地吸附印染废水中的染料.

  •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研究

    作者:陈鸣岳;林萍;胡文鹰;潘晓群;吕淑荣;成俊艳

    目的 探讨高效、经济、可行的去除饮用水中藻毒素的水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不同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液态聚合氯化铝、固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氧化(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臭氧),吸附(粉末活性炭)]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并进行工艺优化组合和验证;藻毒素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 混凝沉淀可少量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率为4.3%~29.7%),臭氧等氧化剂预处理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组合后,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提高,达83.3%~91.9%;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所选臭氧预处理工艺及"氧化剂+吸附剂"预处理工艺使每吨水处理成本仅增加0.03~0.14元.结论 在常规水处理基础上进行臭氧、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氯、粉末活性炭等预处理,能较好地去除微囊藻毒素,且经济可行.

  • 城市回用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对p53基因的诱变作用

    作者:张静姝;王春花;李国星;乔珊珊;张钢;周蕾;刘克明

    目的 探讨城市回用水中多环芳烃类物质(PAHs)的含量及对p53基因的诱变作用.方法 于2005年8月,分别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入水和回用水,采用固相萃取法萃取其中的有机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样中16种PAHs的含量.向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中加入提取物,使终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3.12、1.56μl/ml,以DMSO为溶剂对照,进行四唑盐比色试验(MTT试验),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向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中加入提取物,使终浓度分别为0.84、1.68、3.34μl/ml,采用D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生物有限公司)提取细胞中基因组DNA并测序.结果 入水和回用水中均检测出PAHs,芴和菲含量高,入水中分别达785.6、515.8 ng/L,回用水中分别达685.8、312.0 ng/L,其次分别为萘、苊、芘、荧蒽、二氢苊、蒽等.入水、回用水水样中16种PAHs的总浓度分别为1 777.9、1 380.1 ng/L.经过回用水工艺处理后,回用水中PAHs含量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所有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除了1.56μl/ml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目标DNA测序分析显示,入水和回用水提取物均可引起p53基因外显子5的碱基序列发生突变,但未引起p53基因外显子4、6、7、8的碱基序列发生突变.结论 城市回用水中含有PAHs且具有潜在的p53基因诱变作用,提示需进一步改进城市回用水的处理工艺.

  • 印染废水中铬(Ⅵ)的流动注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在线测定法

    作者:鲁丹;刘雅萍

    目的 建立测定印染废水中Cr(Ⅵ)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酸式氧化铝微柱在线分离富集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联用技术测定印染废水中的Cr(Ⅵ).检测了酸度、洗脱液及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分离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检出限为0.72μg/L,定量限为2.38μg/L,RSD为1.45%~2.12%,回收率为96.0%~104.0%,进样时间45 s,Cr(Ⅵ)富集倍数为10倍,分析速度为每小时33个样本.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满足印染废水中Cr(Ⅵ)的测定要求.

  • 废水中痕量苯酚的抑制-褪色分光光度测定法

    作者:高杰;郑怀礼

    目的探讨废水中痕量苯酚的抑制-褪色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苯酚抑制溴酸钾氧化甲基红褪色的反应,据此建立废水中痕量苯酚的阻抑-褪色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17μg/25 ml,检出限为6.53×10-9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96%~1.70%,回收率为97.8%~102.0%.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适用于废水中苯酚的测定.

  • 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

    作者:郑和辉;赵立文;刘玉敏;周香玉;韩志宇

    目的探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GC-MS测定法.方法采用Agilent6890GC-5973MS联用仪并选择离子检测方式测定了水中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浓度.结果DMP,DEP,DBP的检出限为0.3μg/L,DEHP和DOP的检出限为0.8μg/L.DMP,DEP,DBP,DEHP和DOP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1.7%,88.9%,96.0%,90.5%和76.2%.RSD分别为2.8%,9.0%,4.5%,4.3%,3.2%.结论 GC-MS法适用于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 农村单点-区域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作者:韦宁凯;刘聚矩;邱申伟

    目的 建立“单点-区域水质评价”模式,并对一起水体污染实例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环境污染水体超标项目和特征性污染物共15项理化、毒理学指标作为检测评价指标,检测污染区(88户)和对照区(10户)井水水质;采用“改良内梅罗指数法”先对单点水质进行评价,再对区域总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污染区88户村民井水有3户呈现中度污染,8户呈现重度污染,区域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结论 该区域村民井水总体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单点-区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可应用于农村区域水质评价.

  • 废水中痕量邻苯二酚的阻抑动力学测定法

    作者:陈宁生;陈培根;傅应强;王胜忠

    目的 研究废水中邻苯二酚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方法 在硫酸介质中,邻苯二酚能灵敏地阻抑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氯膦胂的褪色指示反应,催化反应速度的减慢程度与邻苯二酚的量有关.采用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邻苯二酚并研究了佳反应条件和动力学参数,探讨了方法的原理.结果 该方法测定邻苯二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1.8 mg/L,检出限为0.084 mg/L.对浓度为0.6、1.12、1.6 mg/L的邻苯二酚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A值的RSD分别为2.4%,1.2%和1.6%;回收率分别为98.0%和96.0%.结论 该方法用于废水中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 废水中痕量汞的原子荧光测定法

    作者:刘红波;张旻杰;李勋

    目的 建立废水中痕量汞的原子荧光测定方法.方法 在盐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使汞离子生成原子态汞蒸气,由氩气带入原子荧光光谱仪中进行检测.同时,还研究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载气流量等分析条件对测定汞的影响.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Hg在0~2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检出限为0.04ng/ml,11次平行测定5ng/ml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104%.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环境废水样中汞的测定.

400 条记录 6/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