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藏药佐太中碳的化学与结构分析

    作者:阎立峰;马小科

    研究了藏药佐太中的碳的含量、存在形态与结构.分别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热失重等手段对佐太进行了分析,发现佐太中含有49.7%的碳,其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形态,结构主要特征为氧化石墨.说明在佐太制备过程中加入的有机物基本上转化为了氧化石墨.

  • 活性碳吸附卡铂在口腔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邱存平;王昌美;温玉明;付风华;李龙江;王晓毅

    目的:评价亲淋巴化疗制剂卡铂-活性碳(CP-CH)的亲淋巴性和化疗效果。方法:利用经特殊制备粒径小于2 μm 活性碳微粒吸附化疗药物卡铂,形成卡铂-活性碳释药系统。将卡铂-活性碳注射于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原发灶周围的粘膜下,72 h后行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清理原发灶和淋巴结,并采血进行检查;分别光镜、电镜检查,淋巴结和血中药物含量用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结果:使用卡铂-活性碳的患者口腔癌原发灶四周粘膜无糜烂和坏死,颈淋巴结黑染率为83.33%(60/70),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明显变性和坏死;而全身化疗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没有变化。接受卡铂-活性碳的患者淋巴结内铂的含量是血中的11.56倍。结论:卡铂被活性碳吸附后癌周注射能靶向性的进入淋巴结,在淋巴结内持续缓慢释放,维持淋巴结内化疗药物高浓度,而血液中药物浓度低。是较为有效针对淋巴结转移的化疗策略。

  • MSCs和PRP碳纳米管复合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孙兴磊;戚超;刘凯;冯鑫;张笑生;于腾波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碳纳米管复合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54只兔制备成双侧桡骨15 mm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的材料不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MSCs/PRP/碳纳米管支架,对照组植入PRP/碳纳米管支架,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及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查、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大块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显著增加(F=77.67,P<0.05).结论 与PRP/碳纳米管相比,MSCs/PRP/碳纳米管修复骨缺损能力更强,成骨更迅速.

  • 纳米碳在双甲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春晖;陈海珍;沈晓卉;陈曦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 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 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

  • 碳、氮、氧稳定同位素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李虎林

    碳、氮、氧稳定同位素从分离成功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生产能力实现了从百克级实验室规模到数公斤级批量生产,以及百公斤级大规模生产三个阶段的跨越;而分离技术方面也实现了从热扩散法、色谱法、离子交换法为代表的第一代分离技术,以化学交换法、精馏法为代表的第二代分离技术,以及以物料循环利用、能源耦合、节能减排等技术创新为特点的第三代大规模生产技术的提升.当前,13C的生产全部是低温精馏法,15N的生产方法是NO/HNO3化学交换法及NO低温精馏法,18O的生产方法是水精馏法、NO低温精馏法及O2低温精馏法.这些分离方法共同的特点是在工艺上实现能源高度耦合、物料循环利用、达到了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节能减排.今后,继续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环境友好、原料价廉易得、低能耗、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分离技术将是稳定同位素分离产业不断发展的主旋律.

  •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石灰石、白云石中碳和硫含量

    作者:陈金凤;钟坚海;刘明健;林亚妹

    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石灰石和白云石中碳硫含量的方法。对称样量、助熔剂及加入量等参数进行优化。将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准样品的参考值相符。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协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碳纳米管作为药物及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

    作者:李屹;吴雨径;刘惠亮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结构为圆筒状的石墨烯片层,直径范围通常在1~100 nm,根据结构不同主要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MWNTs),因具备优越的力学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纳米级尺寸而易于被细胞摄取等特征,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被关注。新研究表明采用多种理化手段可实现C N Ts的功能化,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全新而理想的药物及基因转运载体。CNTs可与多种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并主要通过内吞的形式被细胞摄取。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将CNTs作为多种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如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等,也有研究利用C N Ts负载抗真菌药物、叶酸、表皮生长因子等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与此同时,CNTs经不同类型的功能化修饰(如多聚阳离子),亦可作为质粒DNA,小干扰RNA(siRNA)及微小RNA(microRNA)的优良载体。然而,由于毒性和对环境潜在的影响等争议,真正实现CNTs在人体及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毒副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就C N Ts作为药物及基因转运载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研发基于C N Ts的新型药物及基因递送系统及应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67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