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0例血浆凝血试验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结果分析

    作者:徐进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研究的常规检查,在大中型医院由于工作量大,患者标本难以及时测定,为此我们就血浆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

    作者:范如英;盛剑秋;杨欣艳;赵晓军;李恕军;王继恒

    目的 分析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 以我院60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及20例健康对照为检测对象,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之间,上述三个检测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无关.

  • 早产儿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金莲;高革;司予北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出生后出现出血性疾病,其中一部分与机体止血功能异常有关.现探讨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 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张志伟;陈焱

    目的:观察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4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采取严格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每次50 mg,2次·d-1,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龙汤干预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2个月,全部随访成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血糖指标、凝血指标、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nkle-branchial index,AB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FBG)水平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延长,观察组FBG、2hFBG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BG、2hFB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治疗前,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随时间延长,PT、APTT呈升高趋势,DD、纤维蛋白原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长于对照组,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B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ABI值,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脑血栓性疾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洁;袁汉尧;黄汉周

    为探讨脑血栓性疾病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使用美国欧家农四通道血凝仪检测了12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计算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其中40例患者服药前、后分别进行了凝血指标的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的PT、INR两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FIB相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患者服药前、后的PT、INR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FIB相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立;肖创清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内存在高凝状态,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其临床进展有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时凝血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两种不同输液方法复苏孕免失血性休克,对比研究各组各时间点的PT、APTT、Fbg变化情况.结果 孕兔失血性休克会可导致PT、APTT时间延长,Fbg浓度降低.模型第90 min、180 min、4h限制性输液组与传统输液组相比,PT、APTT、Fbg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限制性输液组在第4h的Fbg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孕免失血性休克会后PT、APTT时间延长,Fbg浓度降低.限制性输液能减轻组织供氧不足状态,减少内皮细胞的损害,有效缓解了盯、PT、APTT时间的延长;同时避免了传统输液造成的酸中毒、血液稀释、组织再灌注损伤等不良反应,阻止了Fbg的进一步下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容量复苏方法.

  • 高脂蛋白血症引起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临床分析

    作者:刘红斌

    目的在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常会出现高粘症候群.为了探讨凝血系统是否参与或受其影响,其内在联系如何,在治疗上是否需要采取防犯措施,在临床上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高脂蛋白血症病例30例,对照组40例,均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RATIO),凝血酶元时间(PT),纤维蛋白元(FIB).同时再比较APTT、RATIO水平与高粘血症症候群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P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APTT、RATIO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PTT、RATIO降低时出现高粘症候群症状者显著升高.结论高脂蛋白血症可导致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可能是产生高粘症候群原因之一.

  • 怀柔区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彩云;郭连峰;李宁;许沙沙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临产孕妇及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14年1-6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临产孕妇129例(孕周为38 ~40周)均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按年龄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21~岁、26~岁、31~岁、35~岁,将组间进行比较并与正常非孕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140例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 临产孕妇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岁这组孕妇中,FIB数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妊娠各个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TT在早期妊娠到中期妊娠逐渐缩短,妊娠后期无显著性变化,FIB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一直维持到妊娠晚期,APTT逐渐缩短.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FIB延长,PT、APTT缩短.妊娠中期和晚期是凝血四项变化的重要时期.

  • 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龙元;张萌;吴满辉;杨正飞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观察

    作者:徐丽晓

    为了解孕妇从怀孕到临产前体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便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和治疗产后异常出血以及防止DIC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本文对2002年11月~2003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4项指标的联合检测.

  • 抗凝组分Acoagulatin的纯化鉴定及其抗凝特性

    作者:李婷;朱正光;余传林;吴曙光

    目的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组分acoagulatin并进行鉴定,观察其抗凝作用.方法经DEAE-Sepharose Fast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acoagulatin,分别采用Biosep-sec-s 2000型HPLC分子筛柱层析、还原性SDS-PAGE(5%浓缩胶,12%分离胶)电泳进行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将不同浓度acoagulatin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coagulat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00,由两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 400和17000,能显著地延长PT和APTT,对TT没有影响.结论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两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蛇毒,能分离出纯度高的组分acoagulatin,该组分具有抗凝活性.

  • 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浆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作者:李玲玲;王媛媛;秦燕飞;张颵

    目的:对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早、中、晚孕期健康初产妇各100例,另取50例非孕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凝固法测定其出凝血酶原时间(PT),ELISA测定血浆蛋白S 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及蛋白S活性。对各组血浆蛋白S和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妊娠中、晚孕期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非妊娠组下降,而纤维蛋白原(Fib)在早、中、晚孕三期较非妊娠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孕期,AT-Ⅲ无明显变化,血浆总蛋白S (TPS)无改变,游离蛋白S (FPS )随着妊娠期逐渐减少,妊娠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6,P<0.01),且活性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P<0.01)。早、中、晚孕期蛋白 S 活性分别为(67.42±15.49)%,(57.91±14.40)%和(47.49±11.81)%,呈进行性下降(F=6.111,P=0.035)。结论在整个孕期,FPS逐渐减少,蛋白S活性逐渐降低,有利于孕期的高凝状态。

  •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方法比较

    作者:葛仁美;胡进林

    目的:对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能否采用手工法代替仪器法.方法: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对正常人混合血浆进行APTT重复测定,比较其重复性;同时分别对正常人群组、外科手术病人组、肝疾病组、血液疾病组进行APTT检测.结果:正常人混合血浆检测表明仪器法精密度高于手工法,正常人群组、外科手术病人组、肝疾病组、血液疾病组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基层医院在检测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可以用手工法代替仪器法.

  • 痛风急性期患者血瘀相关指标观察

    作者:陈江华;顾向明

    目的 观察痛风急性期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痛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44例痛风急性期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问(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APTT、PT和FIB均显著升高,TT值显著降低.结论 痛风急性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中医学"瘀血"有类通之处,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痛风具有重要意义.

  • 294例蜂蛰伤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作者:闫铭锋

    目的 探讨蜂蛰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蜂蛰伤患者2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蛰伤针数分为轻度蜂蛰伤组(A组,1~2针)、中度蜂蛰伤组(B组,3~10针)、重度蜂蛰伤组(C组,11~20针)和极重度蜂蛰伤组(D组,≥21针),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重度蜂蛰伤组、极重度蜂蛰伤组在蛰伤后4~9 h内APTT、P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APTT、PT、INR分别与蛰伤针数之间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3、0.340、0.327,P<0.01).结论 APTT与蛰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蜂蛰伤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监测指标.

  • 不同材质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指标检测的影响

    作者:王延群

    目的 探讨玻璃材质和塑料材质的真空采血管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4例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玻璃管和塑料管采血的患者(定为A组)及92例用相同厂家生产的玻璃管和塑料管采血患者(定为B组)的PT、APTT、TT、FIB结果.结果 A组的玻璃管和塑料管对PT、APTT、TT、FIB的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玻璃管和塑料管对PT、APTT、FIB的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材质的采血管对凝血指标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更换不同材质的采血管时,都应确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 148例待产孕妇凝血筛选结果分析

    作者:蒋比芬;张国坤

    目的 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凝血及纤溶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勇;代丽;甘辞海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产科 DIC 产妇为观察对象,DIC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小板计数(PLT )的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28例发生 DIC的产妇治疗前 DD 明显上升,FIB 减少,APTT 延长,PLT 进行性下降,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 D-D 、FIB 、APTT 、PLT 对产科 DIC 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患者预后。

  • 肝病患者51例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屈玉兰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为51例肝病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o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肝炎组FIB与健康体检组没有差异,肝硬化组于健康体检组凝血四项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6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