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相关性

    作者:禄保平;贾睿

    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关系.以文献和专著中报道的肝毒性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性理论内容为主要依据,统计分析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①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四气归属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寒、温、平、凉和热性.二者在四气归属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无相关性;②肝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辛、甘、酸、涩、咸和淡味;一般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亦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甘、辛、咸、涩、酸和淡味.中药肝毒性与五味归属有一定相关性(P <0.05,rp=0.137).③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归经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肝、肺、胃、脾、肾、心、大肠、膀胱、胆、小肠、心包和三焦经.二者在归经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归经无相关性.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归属和归经方面有明显差别,但与一般中药比较,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和归经无相关性,与五味归属则有一定相关性,但为弱相关.

  • 不同归经中药在生物系统发育树的分布规律及关联关系分析

    作者:李佼阳;付先军;李学博;王振国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经选药,可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对指导中医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药归经在系统发育树的分布,及与科属之间的关联关系,为诠释和评价中药归经提供依据,本文以2 435味中药涉及的3 044种中药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分析了不同归经中药在生物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结果发现,在研究的中药物种的频数分析中,属于植物界的物种中,归入肝经的物种多为1 151种;属于种子植物门的,归入肝经的物种多为1 109种;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的,归入肺经的物种多为110种.在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中,很多与同一归经关联程度高的规则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或者在发育树上的距离非常近,如与肾经关联程度较高的红豆杉属植物;与肝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忍冬科、茜草属;与大肠经相关程度较高的为石榴属.结果提示药性和生物的门纲科属等亲缘关系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部分亲缘相同或相近生物物种的中药可能会具有某些相同的归经.这为中药新资源的药性预测和评价、中药临床配伍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和参考依据.

  • 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异钩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分布

    作者:张卫国;李晓倩;王兴;王萍;王敏智;李莹

    目的:观察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异构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分布变化,探讨药物配伍前后对其归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钩藤组给予钩藤水煎液,天麻钩藤组给予钩藤天麻配伍后水煎液,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剂量为1.172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其效应成分异钩藤碱在SHR大鼠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TM (4.6 mm ×250 mm,RP 18.5μm );流动相甲醇-水(70:30) pH 8.0;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异钩藤碱对照品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在0.08~16.0 mg·L-1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钩藤与天麻配伍前后在肝脏和肾脏的异钩藤碱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配伍与归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 复方清开灵注射液的效应物质探索

    作者:肖兰;王峰;赵绪元

    目的:以黄芩归经为指导,探索清开灵注射液(QKL)的效应物质.方法:取大鼠,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肺、肝.另取大鼠,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大鼠按采样点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正常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800 mg· kg-1QKL.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的腔内线拴法通过阻闭大脑中动脉12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并于恢复再灌注120 min时给予800 mg· kg- QKL.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肺、肝.HPLC-MS 法测定黄芩苷浓度.结果:正常大鼠注射清开灵后,大量黄芩苷很快分布至肺、肝中,脑中分布较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中黄芩苷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黄芩苷为清开灵治疗肝、肺、脑缺血疾病的效应物质之一;以中药归经为指导,进行复方效应物质探索具有可行性.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

    作者:高振;王先敏;卢勇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用药宜忌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按发作期用药和缓解期用药分类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56篇慢性支气管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期用药899次及缓解期用药711次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发作期用药主要是温性,其次是平性和寒性的药物;缓解期用药主要也是温性药物,其次是平性的药物,再次是微寒的药物,热性药物也有涉及,但大寒和凉性药物则使用较少.发作期用药以辛味为,其次是苦、甘,此三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90.7%,其他药味则使用较少;缓解期以甘味药为主,其次是辛、苦;"归经"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以归肺经的药物为,发作期紧随其后的是归脾、胃、心、肝经的药物,缓解期用药紧随其后的是归脾、心、肾、肝经的药物.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治疗时应该注意"温"性药物的应用,在发作期注意"培土生金"培补"后天之本",缓解期则注重培补"先天之本".

  • 古医籍更年期女性用药四气五味归经规律探析

    作者:刘晓茹;李玉兰;葛艳文;尤逸帆;王洪彬

    目的:探析古医籍中更年期女性应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规律.方法:建立古医籍更年期女性应用药物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分析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规律.结果:更年期女性常用药物四气主要是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其中,温性药物占43.73%;五味主要是以甘味、苦味和辛味为主,其中,甘味药占31.35%;归经主要是以脾经、肺经和胃经为主,其中,归脾经的药物占19.81%.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更年期女性疾病用药四气五味归经规律,为现代临床更年期疾病药物应用提供参考.

  • 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桑寄生总黄酮祛风湿功效物质及归经研究

    作者:李玲玲;管俊;冯静;马开;崔瑛

    目的:探讨桑寄生总黄酮祛风湿的功效物质在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动学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给药组和佐剂型关节炎组,通过注射弗式完全佐剂建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第9天开始给予桑寄生总黄酮(TFTC)360mg/kg,连续给药22d,末次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并取出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等组织.HPLC法测定各大鼠血液和组织中芦丁、萹蓄苷、槲皮苷的含量,并用DAS 3.0处理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在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组织中,维持时间比较结果是槲皮苷为肝=肾=心=脑=脾=小肠>大肠=肺>胃>血清,萹蓄苷为肾=胃>小肠=脑>心.槲皮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肝>脾>小肠>脑>心>肺>大肠>血清,萹蓄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小肠>脑>心,芦丁只在血清和胃里有少量分布.在正常给药组大鼠组织中,维持时间比较结果是槲皮苷为胃>肾>肝>小肠>脾>脑>肺>心>大肠>血清,萹蓄苷为:肾>胃>心>小肠.槲皮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肝>小肠>脾>脑>心>肺>大肠>血清,萹蓄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小肠>心,芦丁只在胃里有少量分布.结论:萹蓄苷与槲皮苷是桑寄生总黄酮祛风湿的功效物质,其中,槲皮苷是桑寄生黄酮归经和祛风湿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证实了桑寄生总黄酮是桑寄生祛风湿作用的有效部位.萹蓄苷和槲皮苷的组织分布与桑寄生归肝、肾经的传统认识相吻合.

  • 2006年-2011年CNKI文献艾滋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作者:马秀兰;曾琳;马建萍;艾合买提;张颖;李静茹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和特点,为艾滋病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纳入38篇文献,将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共计143味,出现频次多的为补气药,其次为清热药、补血药.药性以温性为,其次为平性.药味以甘味为,其次为苦、辛味.归经以脾经为首,依次为肺、心、肝经.结论:从用药规律中可以初步判断出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为多见.从性味归经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脾,以脾肺心功能失调为本,气虚为其关键致病因素的病因病机.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 性味 归经
  • 基于“脾主运化”探讨脾调控药物代谢

    作者:周丽;纪立金;贺龙刚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脾是一个大的功能系统.“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传统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笔者通过“时空观”以及“脾为气机之枢”的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时空角度以及转运药物方面具有相通性,提出“脾调控药物代谢”的假说,并由此认为临床用药应注重固护脾胃,同时推测健脾类中药或复方通过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本理论的提出充实了“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运化 归经 药物代谢
  •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规律研究

    作者:刘萍;王平;田代志;刘军锋;程静;刘松林;陈刚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药性味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其次是微寒、寒性、平性,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为先,其次为甘、辛,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 “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为,其次是归胃经、肺经、肝经、大肠经的药物.结论: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 中药归经入脑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作者:宋秋英;郑国庆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 鹿茸归经与早期骨关节炎软骨靶器官TGF-β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牛维;孙志涛;林定坤;李想;郭达;魏秋实;周驰

    目的:观察鹿茸归经与骨关节炎软骨靶器官TGF-β R Ⅰ、TGF-β RⅡ的关联性.方法:选择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100只,体质量(200±20)g.常规喂养1周后,采用经典Hulth方法造模,造模后6周,行病理学观察,确认造模成功,按体质量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鹿茸低剂量组、鹿茸高剂量组、盐水组、模型组,于灌胃后2、4、6周,分别取大鼠双侧膝关节软骨,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TGF-β R ⅠmRNA、TGF-β R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TGF-β R Ⅰ、TGF-RβⅡmRNA和蛋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低、高剂量组TGF-βRⅠ mRNA、TGF-βR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鹿茸通过归经靶向作用于软骨细胞膜上的TGF-β R Ⅰ、TGF-β RⅡ受体,引起软骨靶器官组织受体的表达上调,促进了TGF-β信号通路的转导而起到修复软骨的作用.软骨细胞膜上的TGF-β R Ⅰ和TGF-β RⅡ受体可能是鹿茸作用的靶点之一.

  •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作者:文艺;李海文;刘凤斌;侯政昆

    20世纪以来,在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研究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被提到空前高度,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医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杠杆,揭示和阐明了中医思想文化的科学本质和内涵,产生了深刻的文化效应.其中,中药药性量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也在不断分化和发展,它对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文章分别从四气、五味、归经3个方面对目前中药药性量化的方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同时,初步分析也显示在当今中药药性量化领域仍存在着量化等级标准不统一、赋分权重不统一、量化方法缺乏共识和权威推广等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改善缺陷,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整体发展.

  • 术语“归经”源流考

    作者:臧文华;蔡永敏

    中医药学中的“归经”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多种称谓方式,如金代张元素称之为“入某经”“某经药”“引经”;元代王好古称之为“行经”;清代张璐称之为“响导”等.在现代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确立以前,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古代医药学文献之中.文章通过查阅考证古代医药学相关文献,考释“归经”术语的源流,分析“归经”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术语认识的发展脉络,为其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术语 归经 考证
  •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赵宗江;魏晨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 针刺对大鼠体内中药有效成分趋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成泽东;陈以国;张利泰

    方法:选用Wister健康成年大鼠,针刺"内关"、"太冲"等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测其对大鼠灌服川芎嗪(TMP)后,川芎嗪在动物体内的靶向吸收现象,以期为针药并举这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结果:相同时间内川芎嗪在针刺相应穴位组大鼠相应器官内含量明显多于单纯灌药组(P<0.05).

  • 胆囊穴当属胆经之探讨

    作者:朱倩;赵晓峰;王舒

    经外奇穴是传统经络腧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经外奇穴的归经,是经外奇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外奇穴规范化的终形式.其中胆囊穴在<经络腧穴学>中被归于经外奇穴一章,但是对照该穴所处位置、主治病证以及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等,笔者认为其应被归于足少阳胆经,现分析如下.

  • 以归经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冠心病之心肝胃同治思想

    作者: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张拴成;刘淑彦;潘永梅

    冠心病临床主要以一系列缺血性表现为主,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心系病症之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故一般认为其病位在心,当从心治乃为正法.但从归经角度仔细分析其治疗方药,不难发现虽日治心实则重在调理肝胃,可见冠心病不但治心更要治疗肝胃,心肝胃在冠心病的发生中关系密切.1 心与肝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有血瘀证候,活血化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初步统计发现,33味药中有31味归肝经,13味归心经(包括心包经),尤其破血消瘢药为治血之峻药,全部归肝经,其中无1味归心经,甚至水蛭、虻虫只归肝经.通过这些统计可以看出中医治血重在调肝,而治心必要治血,故欲治心必先调肝.而调肝之法,除直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外,亦应注意调和肝气.正如《血证论》所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卢训丛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不应满足于找出并认识药物四气定性的某些内在规律,还需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动态地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其科学内涵;中药五味现代研究的重点是五味的实质,但五味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应在进一步加强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着眼于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将"味"的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成分)、功能、药效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丰富其科学内涵;中药归经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是全面探讨归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这一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问题,揭示其归经之实质.

  • 傅氏调经方药归经与女性内分泌轴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云鹏;武密山;李渡华;杜惠兰;郝瑞森;侯芳洁;邢志峰

    目的:对《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的用药特点、归经趋向、对内分泌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深入进行文献研究,建立调经方药数据库,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傅氏调经方药药性平和,以补益药为主,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月经病的治疗大法;方药归经不同,对内分泌轴具有不同选择性调节,主要有降低T,增高E2、P,促排卵以及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结论:傅氏调经方药通过调理肝脾肾功能,起到对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并对女性内分泌轴调节有一定的选择性.

345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