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磁共振成像预判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方法研究

    作者:伊凯;李宪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预判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方法.方法:收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50例,行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检查检出率(P<0.05).结论:颅脑磁共振成像预判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方法确切、检出率高.

  • 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

    作者:何光武;孟宪科;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 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研究

    作者:何光武;张贵祥;王斌;项华;何江波;成中意;汪守中

    目的:探讨不同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扫描参数对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影响,以期获得佳的扫描参数.方法:21例正常志愿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8.7岁)参加了该项研究.随机分为3组:b值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和层厚/层间距组.各组分别应用不同的DTI扫描参数,第1组b值组:可变参数是b值,分别为300、1 000、3 000 s/mm2 mm,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21.第2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可变参数是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为6、13、21,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b值为1 000 s/mm2.第3组层厚/层间距组,可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分别为8 mm/2 mm、5 mm/0 mm、3.5 mm/0 mm,不变参数是:b值为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21.将所成FA图像和DEC图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所成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在b值组,以低b值所成图像较佳,其中以b值=1 000 s/mm2为佳,而高b值所成图像噪声较大.施加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并非越多越好,13个方向与21个方向所成图像没有明显差别,6个方向所成图像质量较差.层厚/层间距对图像的影响大,层厚越厚,图像的信噪比越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为:b值=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3,层厚/层间距为5 mm/0 mm.

  • 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大脑白质纤维结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陈健湘;胡元明;吕涵青;隆晓菁;石婷玉;陈少媚

    目的 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方法观察手机依赖组与正常被试组之间的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完整性的差异,探讨手机依赖症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 25名手机依赖症者与23名健康对照者参加本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创新班的在校大学生.采用西门子3.0 T Trio MRI扫描仪进行DTI数据采集,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采用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 analysis,VBA)方法,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并进行AlphaSim校正,取个数大于26的体素集合,校正后P<0.005的像素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口学统计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中的两样本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手机依赖症组多个脑区FA值降低,主要包括额上回、眶额回、岛叶、中脑腹侧被盖区、海马、丘脑、小脑等功能区(P<0.005);未发现FA值升高区域(P<0.005).结论 手机依赖组在上述区域的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已发生变化,区域主要涉及奖赏环路、控制及执行能力等相关脑区.

  • 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何光武;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大脑主要白质纤维束的正常形状、结构及脑内肿瘤所导致的异常改变.方法分别对10名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40.9岁)和28例颅内肿瘤患者(男9例,女19例,年龄11岁~77岁,平均43.0岁)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one1.56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1.5(dTV) 进行大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显示大脑主要的白质纤维束,联络纤维有弓状纤维、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和下额枕束;投射纤维则主要显示皮质脊髓束;连合纤维主要是胼胝体.颅内肿瘤累及的白质纤维束有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扣带束、皮质脊髓束、外囊、视放射和胼胝体.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改变分为4个类型:破坏+浸润7例、破坏+移位10例、浸润+移位3例、移位8例.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的主要白质纤维束、颅内肿瘤所造成的白质纤维的异常改变,为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的广阔领域.

  • 婴幼儿脑白质发育的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作者:沈瑾;刘含秋;冯晓源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材料和方法:将26例正常婴幼儿(年龄4d至24个月)分为4组:第一组7例,小于6个月;第二组8例,6-12个月;第三组6例,12-18个月;第四组5例,18-24个月.均进行常规头颅MR和弥散张量成像,并测量不同部位脑白质的FA值和ADC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ADC值逐渐减低,FA值逐渐升高.不同组别大脑白质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不同(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活体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可用于评价脑白质发育情况.

  • 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的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何光武;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材料和方法: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10例正常志愿者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图像,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相对称的5个感兴趣区即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的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在FA图像上可清楚地观察到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呈高信号,各个部位信号是不同的,胼胝体信号较其他部位高,尤以压部信号高.5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是外囊0.41、内囊前肢0.48、内囊后肢0.71、胼胝体前部0.72、胼胝体后部0.86.各个兴趣区之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为胼胝体后部与外囊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后部与内囊前肢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前部与外囊相比较亦有统计显著差异,其余各兴趣区之间相比较无统计显著差异.结论: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有效地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为正确认识大脑白质纤维的正常解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差异研究

    作者:何光武;张贵祥;何江波;项华;王斌;成中意;汪守中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的差异.方法:6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包括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结果:胼胝体膝部(F=3.113,P=0.024)和豆状核(F=3.229,P=0.020),在各年龄组之间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内囊前肢(F:3.093,P=0.024)和豆状核(F=3.824,P=0.009),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A值呈正相关的部位有内囊前肢(r=0.293,P=0.0349)、胼胝体膝部(r=0.322,P=0.0202),ADC值呈现正相关的部位只有外囊(r=0.365,P=0.00925).结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的FA值和ADC值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则有增高的趋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