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湘;石丽华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GBS患者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ML)及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Fw)、F波短潜伏期(Flmi)等,并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各项参数中,胫后神经异常率高,其后依次为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和尺神经,但χ2检验表明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无论在GBS起病早期或恢复期,均以F波改变早.结论 F波是诊断GBS及动态观察GBS进展或恢复的高特异、高敏感性指标.

  • 面神经F波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王冰雁;吴小丽;邢贻刚;廖小平;文国强;龙志刚;欧阳锋;高允锁;黄仕雄;吴宏胜;邓益东

    目的 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 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菠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度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存在,但患侧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潜伏期小值及潜伏期大值和健侧相比明显延长,患侧F波出现率和健侧相比明显减少.所有53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F波健侧与患侧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 面神经F波作为一种能准确评价面神经颅内段功能的简单、敏感的客观方法,为一种早期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客观指标,将在面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

  • F波评估兔不同程度永久性腰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价值

    作者:栾金利;杨传超;宋启民;程彦昊;费昶;张健

    目的 探讨兔胫后神经F波对不同水平永久性腰髓缺血动物模型的评估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6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对照组(n=5)用于确定佳刺激强度,并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F波的影响,实验组(n=5)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腰动脉结扎后2h和2d记录F波,分别在麻醉清醒后和手术后2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分析实验各组术后2hF波波幅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2 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变化.结果 F波的波幅在1根组和2根组结扎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3根组、4根组和5根组血管后的F波的波幅下降,各组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波幅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波的潜伏期在1根组和2根组结扎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在3根组、4根组和5根组随着缺血程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各组潜伏期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下肢胫后神经F波的潜伏期不能量化反映腰髓缺血损伤程度,但严重缺血后潜伏期也可延长;F波波幅能够反映腰髓缺血损伤程度并且能够预测脊髓的功能.

    关键词: F波 脊髓 缺血 腰动脉
  • 腓神经F波检查体位的研究

    作者:王珏;何帆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对腓神经F波物理参数的影响.方法 研究47例仰位屈膝和侧位屈膝姿势的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潜伏期并进行比较.结果 侧位屈膝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较仰位屈膝有统计学意义(ρ=0.00);这两种体位F波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ρ=0.786).结论 侧位屈膝的体位可以增加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而其潜伏期无明显改变.

    关键词: 腓神经 F波 体位
  •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卓伯;张见东;赵丽莉

    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3例DPN病人和32例正常人的胫神经F波短潜伏期、时限、波幅.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53例,其中轻型36例,F波时限异常33例、短潜伏期延长21例,重型17例,F波时限异常4例、短潜伏期延长12例.结论:F波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F波 DPN
  •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作者:王盼;何颖;李玉琢

    目的:分析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特点,探讨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并已确诊为GBS的40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合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评估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结果:40例GBS患者中,SEP异常率为80%,F波异常率为90%,MCV异常率为58%,SCV异常率为33%,SNAP异常率为20%,CMAP异常率为30%,DML异常率为23%.F波及下肢SEP异常率远远高于SCV及MCV异常率.结论:下肢SEP在GBS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下肢SEP也可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应用于早期GBS诊断中.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周沛然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根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方法:对50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检测,共检测400条运动神经,300条感觉神经及200块肌肉.结果: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12条,MCV减慢282条,SCV减慢193条,F波异常370条,EMG提示神经原性改变137块肌肉.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 模拟持续飞行诱发颈部疲劳期间F波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刘庆元;陈勇胜;吴明磊

    目的:探讨头颈部疲劳因素对F波的影响特征,为长航时飞行航卫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态观察12名空军男性飞行学员(年龄22~24岁)佩带综合瞄准显示头盔装具(头瞄具)在地面模拟飞行8 h期间,头颈部疲劳对F波的影响,并与主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模拟飞行状态下:①佩带头瞄具的头瞄组与未佩带头瞄具的非头瞄组在模拟飞行的第7小时以后,与第1小时比较,F波的平均潜伏期(Flat)延长,F波平均传导速度(Fvel)减慢,F波与M波平均潜伏期差值(IPL)增大,M波波幅(MA)增大,而头瞄组飞行员的Fvel较非头瞄组更是提前至第5小时即减慢;②头瞄组与非头瞄组比较,在模拟8小时持续飞行期间飞行员头颈部F波指标无显著变化.操作与非操作状态比较也无显著变化.结论:①Flat,Fvel,F-M IPL均为评价颈部疲劳的敏感指标;②佩带某型号头盔诱发颈部疲劳发生在持续模拟飞行的第5小时以后.

  • A波和F波、H反射在腰骶神经根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磊;孙太欣

    目的:研究A波和F波、H反射在诊断腰骶神经根病中的意义.方法:以临床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下肢A波和F波、H反射检查.结果:在所检测的30例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的60条胫神经中,31条出现H反射异常,9条出现F波异常,31条出现A波.其中有10条H反射及F波正常的神经出现A波.结论:A波联合F波、H反射可提高腰骶神经根病检出率.

  • 颈部功能状态异常飞行员的F波电位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陈勇胜;张歆兵;金璋瑞

    目的:观察颈部神经功能障碍(CND)飞行员的F波的变化特征,为CND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按主诉、症状、X线征象将120名参加体检的飞行人员[均为男性,年龄25~48岁, 平均(33.5±7.8)岁]分为颈部神经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CND等4个组,刚好每组30人,并分别接受F波检测. 结果:3个CND组的F波的参数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波短潜伏期、平均传导速度、F波与M波的波间潜伏期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波波幅在3个CN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M波波幅在中度与重度CN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在轻度与中度CN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3个CND组的F/M比值仅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CND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F波检测是早期评价CND状态的客观方法,对CND鉴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观察

    作者:尹凤琼;唐一平;朱榆红;熊静;韩剑虹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EP、NCV、FW在突眼性甲状腺肿中的应用

    作者:黄沚荷;罗映晖;林少达;郭美云

    目的:了解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感觉传入神经以及运动传出通路(包括运动中枢、脊髓、神经根和远、近端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法常规顺向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L)及波幅,F波(FW)潜伏期及出现率.并在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从中枢至外周传出通路不同部位予以磁刺激,分别在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别测定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88条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中有16条(18%)SCV减慢或波幅降低,12条(14%)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W潜伏期延长,4条FW出现率降低.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中有34条(39%)波幅降低,各节段潜伏期和CMCT均未见异常.结论:NCV、FW、MEP联合检测对判断突眼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神经病变具有较重要作用.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F波反应频率的研究

    作者:王锦玲;于如山;史雪颖;王丽萍;冯阳

    目的:探讨F波反应频率测定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MND患者(MND组)及18例对照组个体作F波反应频率、相同及不同形状F波反应频率、F波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MND组总的F波反应频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5%和2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81%,P=0.001,P=0.00);MND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相同形状及不同形状F波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与对照组比较,MND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都明显延长(P=0.00),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MCV均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P=0.01);两组的SCV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21,P=0.71).结论:F波反应频率检测对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可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F波的观察

    作者:张选琴;张文渊;楚兰;刘芳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SSR及F波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SSR的潜伏期异常率上肢为45%,下肢为75%,波幅异常率上肢70%,下肢75%,下肢异常率显著高于上肢.F波的异常率为45%(仅作上肢).结论:SSR及F波检测是一种简单,易行和无创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周围神经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的客观指标.

  • 正常儿童的神经电图检测报告

    作者:张艳芬;于晓莉;叶露梅;张玉琴

    目的:利用神经电图检测技术,获取不同年龄期正常儿童的有关神经电生理数据,以便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提供其详细、有效的判断依据.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05名儿童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FML).此405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15组,每组25~40人,分别检测双侧肢体,取单肢结果统计制表.结果:各年龄期各检查项目波形引出率100%.MCV、SCV随年龄增加而增快,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除胫后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外,其余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波幅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F波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F波响应率无明显年龄规律,但各神经中以胫神经响应率高,腓总神经响应率低.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CV、SCV、F波、FML的测值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参照相应年龄期正常值作出判断.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邹艺;高国勋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5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26条运动神经、89条感觉神经及57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3.2%,MCV减慢占70.6%,F波异常占92.0%,SCV减慢占64.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8.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 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吴原;岩永書朋;矢野直次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在枕骨粗隆处用8字形磁刺激头进行磁刺激,在右腕关节处尺神经上进行电刺激,在右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记录肌肉活动电位.分别记录磁刺激前、磁刺激后间隔30、50、100、300ms时电刺激的F波.每个实验条件下记录10个F波.观察F波的小潜伏期,F波的波幅与M波波幅之比,F波的平均持续时间及F波出现频率,并与实验前进行比较.结果:磁刺激后F波的波幅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延长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大,而F波的短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枕骨粗隆处施行的磁刺激可以明显增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F波、H波测定报告

    作者:李红勤;杨建华;蒋震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70%~90%,它能引起远端神经及近端神经的损害,致残率高.采用传统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仅能判断远端神经的损害与否及损害程度,而加作H波与F波测定则能对近端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与常规NCV检测结合,能提高DPN早期病变诊断的阳性率[1].现将在我院作肌电图(EMG)检测的69例糖尿病患者所测的F波及H波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的F波测定

    作者:胡湘;石丽华

    近年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及上升的趋势,并且75%~95%患者可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它引起远端神经及近端神经的损害,传统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只能判断远端神经损害与否,而对于近端神经则通过F波来反映.现将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糖尿病患者的F波统计报告如下.

  • 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尚明;李世亭

    面肌痉挛(hemifaeial spasm,HFS)是以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抽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药物治疗无效.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公认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并已成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1-5].临床实践证明电生理监测在提高面肌痉挛MVD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7],在临床上常用监测指标包括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F波等.很多临床医疗中心已将其作为MVD术中常规监测指标.本文就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46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