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分析

    作者:李志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脑卒中患者的抗凝血治疗资料。结果:52%的患者接受至少1次剂量的华法林,接受华法林与接受阿司匹林者相比,接受华法林者出血转换率较低(P=0.03);16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再次因卒中住院。结论:华法林是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卒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要预防药物,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 抗凝血与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患者拔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兆臣;赵宝荣;王松灵

    目的: 观察抗凝血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出血及拔牙创的愈合,评价拔牙术后明胶海绵加缝合刨口的止血效果.方法:老年患者分为抗凝血治疗需要拔牙组、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拔牙组和随机选择需要拔牙的老年患者作正常对照.抗凝血治疗组拔牙前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检测.三组均采用局部纱布压迫止血,比较拔牙术后出血情况,拔牙术后出血的病人采用局部明胶海绵加缝合创口处理.结果 :抗凝血治疗与其他2组出血有显著性差异,3组均未出现局部不可控制的出血;3组创口愈合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接受抗凝血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病人,在不停药和不减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行拔牙术,明胶海绵加上局部缝合可达到止血目的.

  • 两种凝血材料对抗凝血治疗患者止血效果的比较观察

    作者:于肖洋;黄丞一

    目的 比较两种凝血材料,在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术后的凝血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实验方法,将口服抗凝血药物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在拔牙术后使用纯度较高的胶原蛋白海绵植入牙槽窝内,缝合创口.B组拔牙后植入明胶海绵并缝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出血做随访记录.依据结果比较两种凝血材料对止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拔牙窝中充填胶原蛋白凝血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血凝块形成,缩短凝血时间,迅速止血,且A组凝血时间明显较B组少(P<0.05).结论 胶原蛋白海绵凝血材料对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术后凝血有明显效果,并且胶原蛋白含量高对促进凝血有明显优势.

  • 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处理体会

    作者:唐文卿

    目的:探讨接受抗凝血治疗的患者,在不停止抗凝治疗的同时实施拔牙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35例(共214颗牙)拔牙同时仍继续接受抗凝血治疗患者的资料,从术前检查与准备、术中处理、术后创口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拔牙病例,术前均通过抗凝血药物调整,使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0 s以下.术中根据创口情况分别给予缝合止血、压迫止血、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处理.观察到有出血情况者外加缝合止血,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凝血酶原时间PT值(Quick)少于20 s的患者,在不停止抗凝血治疗下,限制每次拔牙数目、谨慎进行拔牙操作,同时术后创口采取完善的缝合、加压等局部止血措施,可有效避免大出血等并发症.

  • 注射用血凝酶在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林琳;刘建伟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创的止血效果.方法:336例需拔牙同时仍继续接受抗凝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68例,试验组术前于患牙处局部软组织注射血凝酶,拔牙创口采用纱卷压迫止血,对照组直接进行拔牙术,拔牙创口采用云南白药+纱卷压迫止血.结果:试验组16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出血现象,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14%,经统计学分析,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血凝酶用于抗凝血治疗患者的拔牙术中,可有效控制拔牙创口出血.

  • 抗凝血治疗患者拔牙术中应用血凝酶止血效果分析

    作者:赵宗川;李玉庆;梁继强;陈超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人工心脏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常接受抗凝血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服药治疗期间,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可比正常延长2倍.在此期间,如拔牙可出现术后出血.2005-05至2009-08间,对74例接受抗凝血治疗的患者,在不停用抗凝血药物的情况下,采用拔牙术中应用血凝酶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抗栓丸对心绞痛抗凝疗效观察

    作者:何蔚;柯晓;叶玲;夏义年;邵伟;谢霞

    2004年3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抗栓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65例,并与阿司匹林治疗61例进行抗凝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创缝合止血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瑰琦;蒋文;姜传前;田薇;李蔚

    目的 观察缝合拔牙创对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正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且需要拔牙的患者43例,术前调整抗凝剂的抗凝强度即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在2.0~3.0,随机分成两组,23例拔牙后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止血(缝合组),20例拔牙后不缝合(未缝合组).31例未服用抗凝剂患者作为对照组,拔牙后不缝合创口.拔牙后均咬纱球压迫止血30 min.结果 缝合组术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4.35% (1/23);未缝合组术后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为30.00% (6/20);对照组术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为6.45% (2/31).3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18,P=0.016);对照组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1,p=0.739);未缝合组与缝合组(x2=5.165,P=0.023)、对照组(x2=5.09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调整INR值在2.0-3.0,在不停止抗凝治疗情况下,采取缝合拔牙创口措施,可有效避免拔牙后出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