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对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李德衡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对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白内障患者56例(共59眼),其中左眼33只(55.9%),右眼26只(44.1%),随机分成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各28例。其中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男17例,女11例;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男16例,女12例,各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进行处理。结果:两组在术前视力及角膜散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明显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应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作为首选的切口方式。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

    作者:王标新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于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上的不同效果。方法84例(84眼)白内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研究组行非超声乳化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d和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上均疗效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核硬度进行具体选择。

  •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峰;朱运凯;陈昆;唐燕;朱鸿勋

    手术切口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重要因素,角膜散光的大小直接与术后视力相关[1].作者对38例5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手术,术后能较好地控制角膜散光,提高视力,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作者:徐科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例.对甲组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对乙组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分析甲、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乙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要好于甲组(P<0.05).结论: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式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

  • 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

    作者:杨平;李贺敏;孟丽

    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摘除的两种术式,我们对两组白内障患者采用同一反眉弓状切口,两种术式行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 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与眼轴长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丰平;魏春惠;金卫平

    目的:了解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度与眼轴长度有无关联性。方法对93例(148眼)高度近视性散光儿童散光度和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分析散光度与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3例148眼的眼总合散光度平均为(4.04±1.27)D,角膜散光度平均为(3.74±1.08)D;眼轴长度平均为(24.23±1.32)mm,经Pearson相关分析,散光度与眼轴长度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高度近视散光度与眼轴长度没有相关性。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散光度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许咏梅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散光度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发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角膜散光度及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下降,且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能缩短患者修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 三种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对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散光度的影响

    作者:丁秀文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对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散光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346例(356眼)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切口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115例(117眼),均选择颞上方角巩膜缘切口(右眼10点半位置、左眼1点半位置);B组患者117例(123眼),均选择颞上方巩膜切口(右眼10点半、左眼1点半,角巩膜缘后1 mm处);C组患者114例(116眼),均选择于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角巩膜缘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分别于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采用Vector矢量分析法计算患者的手术源性散光.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患者手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C组的裸眼视力高,B组次之,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呈升高趋势,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前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散光度高,B组次之,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组的手术源散光度变化情况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组的手术源散光度变化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A组的手术源散光度高,B组次之,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IOL植入术选择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角巩膜缘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能明显矫正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度,降低手术源散光度,术后视力恢复明显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视觉及眼压和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于静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n=36,43眼)及对照组(n=36,42眼),观察组在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3.0 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组均给予常处置,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但2组间BCVA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眼压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 h、1 d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2 d眼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角膜散光度于术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手术源性散光度于术后7 d~6个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7 d~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大角膜屈率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但大角膜屈率位手术切口可减小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具有一定优势.

  • 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作者:杨勇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wk,1mo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根据角膜散光度和轴向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的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wk,1mo A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A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度矢量分析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角膜大曲率方向作为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透明角膜切口,能让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降低.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卫莉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单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非超声组(n=45)和超声组(n=45),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超声组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超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远低于超声组的13.33% (P<0.0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角膜散光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不同部位切口的疗效和技术分析

    作者:仲其善;吴维跃;丁红霞;邱芸芸

    目的 研究探讨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采取不同部位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技术分析.方法 选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病患2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颞上方巩膜切口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大角膜屈光度午线方位做角巩膜缘切口并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患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患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选择大角膜屈光度午线方位做角巩膜缘切口并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