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经肝肝内支架穿刺轨道技术开通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1例

    作者:李臻;李磊;韩新巍;王家祥;袁慧峰;毕永华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以“间歇呕血8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7个月”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者饮酒后出现呕血,于当地医院救治,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后患者间歇呕血5次,于3年前行“脾切除术”.8个月前因再次呕血至我院,行TIPS术治疗(术中支架为裸支架),术后恢复良好,不定期复诊.1个月前至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提示分流道闭塞,后反复尝试经颈静脉入路开通分流道失败.决定尝试采用经皮经肝穿刺分流道肝内支架途径,逆行开通分流道.DSA下正侧位透视、定位,局麻,以21 G-Chiba穿刺针穿刺支架肝内部分,穿刺成功并经造影证实,引入导丝至分流道内入下腔静脉、右心房.交换导管、导丝,经右颈内静脉置入RUPS+100长鞘,送入抓捕器将导丝引出颈内静脉,成功建立轨道.再经颈内静脉入路沿轨道途径引入球囊,由近及远逐步扩张,成功开通分流道,置入10 mm~80 mm覆膜支架(图1).造影显示分流道通畅,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术后恢复可.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双支架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韩强;李迎春;李松蔚;孙旻煌;王磊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方法.TIPS专用Viatorr支架2015年底在中国上市,但至今未能在国内广泛应用,国内多个中心目前仍采用裸支架与覆膜支架各1枚叠加释放的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行TIPS.双支架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但在远期疗效上不及单支架植入.该文就TIPS双支架技术分类与优势、术后分流道功能障碍原因、术后随访、分流道功能障碍处理处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发挥该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

  •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阳秀春;向华;谢鑫;龙林;莫伟

    目的 探讨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介入科病房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TIPS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含在院阶段和出院后的回访),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出院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内入院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后,TIPS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出院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阿入院率明显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介入科病房TIPS术患者实施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出院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TIPS与药物联合内镜套扎术预防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对比

    作者:吴平;谭小燕;许超贵;蒋松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药物联合内镜套扎术预防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探讨佳的二级预防方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住院并接受治疗的80例EGVB患者随机分成TIPS组和联合组,各40例,其中TIPS组接收TIPS治疗,而联合组接收药物联合内镜术治疗.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出血率、生存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分流道失效率及效费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成功止血.TIPS组患者的1年和2年再出血率(10.00%和15.79%)明显低于联合组的37.50%和42.86%(P<0.01,P<0.05);1年和2年生存率(95.00%和78.95%)明显高于联合组的70.00%和46.43%(P均<0.01);1年和2年肝性脑病发生率(20.00%和23.68%)与联合组的25.00%和3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随访期内,TIPS组的1年和2年分流道失效率分别为15.00%和28.95%,处于较低水平.TIPS组治疗2年时的效费比为5.91,联合组为4.57,TIPS组优于联合组.结论 与药物联合内镜套扎术比较,早期应用TIPS可以提高EGVB患者的再出血控制率、生存率和效费比,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可作为EGVB的首选治疗和二级预防方案.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田明顺;郭玉军;武长军;刘庆贺

    目的:观察TIPSS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2例的临床结果。方法:对12例确诊的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并反复呕血、便血患者行TIPSS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全部病例经CT及内镜检查。结果:术前门脉主干压由(4.15±0.75)kPa下降至(2.38±0.65)kPa(P<0.001),造影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50个月,除一例发生胃粘膜糜烂出血外.其它无出血;2例术后1个月出现肝性脑病;2例术后3个月至一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流道狭窄,球囊成形后再通。结论:TIPSS能有效地降低门脉压,控制并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TIPSS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在探索中前行

    作者:诸葛宇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一种专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技术.该技术首先于1969年被提出,而后于1982年首次在病人身上实施,但直至1985年血管内支架的产生才使TIPS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1].如今,TIPS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重要治疗方法.

  •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体会

    作者:陈健

    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可造成难以控制的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特别是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差的病人,常常是手术禁忌.我院自1993年以来急诊应用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简称TIPSS)成功地救治了4例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 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常见影像学评估方法及进展

    作者:葛娜;何茜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创建肝内分流通道,有效控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并发症的微创治疗方法.术前准确判断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肝脏储备功能,发现肝内变异血管,观察肝静脉和门静脉形态走行及测量两者间距离,了解肝血管有无狭窄、有无血栓形成,对决定是否能行TIPS术、TIPS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判断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用于TIPS术前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肝血管的评估,在本文中作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术前影像学评估进行综述.

  •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宋添谋;吴性江;黄迎春

    目的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营养不良这2个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文中分析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变化及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对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检测人体组成成分,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结果 25例患者TIPS术后门静脉压(6.30±2.11)mmHg与术前(15.52±4.15)mmH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及3个月干重由术前的(13.21±1.98)kg,分别升至(15.17±3.21)kg和(15.69±3.26)k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血清胰岛素水平由术前的(20.65±9.43)mU/L,分别降至(13.93±2.94)mU/L和(14.86±2.97)mU/L(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清蛋白含量由术前的(38.12±5.21)g/L,分别降至(35.36±5.32)g/L和(35.23±4.92)g/L,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含量由术前的(18.43±5.42)μmol/L,升至(26.48±6.57)μ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增加患者干重,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体质.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远期疗效评估

    作者:闫峻;郑敏;杨景全;薛战雄;申吉子;郑君杰

    目的: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nic shunt,TIPS)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24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操作成功率为96%,术前平均门静脉压力由(3.65±0.70)kPa降至术后的(2.15±0.68)kPa(P<0.01).近期出血复发率为4.17%,死亡率为0,轻度肝性脑病率为16.67%.经1年随访,出血复发率为20.83%,分流道狭窄和阻塞率为29.17%,病死率为8.33%.结论:TIPS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欠佳,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 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PLT减少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旭艳;陈仁聘;吴建胜;黄智铭;吴伟

    目的 探讨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FSE)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PLT减少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肝硬化伴PLT减少的患者50例,其中行单纯TIPS术30例(TIPS组),TIPS术后行FSE术治疗20例(TIPS+ FSE组).评估两组患者术前3d、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外周血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随访1年影响PSE术后PLT增加的因素.结果 TIPS+ FSE组PLT在术后6个月和1年均增高(均P<0.05),但W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和TIPS+ FSE组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FSE术前PLT、FSE术前血小板压积、FSE术前血小板-大细胞比率是预测FSE术后1年PLT增加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伴有PLT减少的肝硬化患者在TIPS后,FSE可进一步起到稳定长期的升PLT作用,减少PLT输注需求,缩短住院时间.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陈旭艳;陈坛輈;林介军;吴伟;黄智铭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5例因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EGVB行TIPS术的患者的资料,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术后24h止血率、平均门静脉压力、术后肝功能指标(胆碱脂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并与术前比较,并观察肝性脑病及支架阻塞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成功实施TIPS,其中1例因血管变异无法经常规路径进入门静脉。术后24h止血率为100%。34例成功实施TIPS的患者,平均门静脉压力从(38.01±4.75)cmH2O降低至(25.04±3.14)cmH2O,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碱脂酶活性、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术后3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4.71%(5/34),其中1例严重肝性脑病患者予以再次行TIPS术置入限流支架,病情好转。早期再出血率(72h~6周)为0%(0/34),迟发性再出血率(6周~12个月)为5.88%(2/34),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94%(1/34),术后支架阻塞率为5.88%(2/34),病死率为0%(0/34)。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EGVB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陈志娟;司毅;金瑞;唐玉虎

    目的 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LGVE)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TIPS联合LGVE术治疗5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使用覆膜支架,术后给予抗凝治疗,使用内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了解支架通畅情况和患者再出血、肝性脑病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5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接受TIPS联合LGVE术.术后门脉压力由术前的35.7±2.1 cmH2O下降到25.3±2.3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5);术后随访7个月~5年,52例(96.3%)支架通畅,2例(3.7%)发生再出血,12例(22.2%)发生肝性脑病,51例(94.4%)生存.结论 TIPS联合LGVE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作者:陈俊邦;李健;梁俊迪;全毅;黎广庆;杨开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IPS治疗.结果 147例患者均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操作成功146例(99.3%);术中发生穿刺胆管、胆囊、肝动脉和肝包膜者分别为5例(3.4%)、2例(1.4%)、4例(2.7%)和8例(5.5%);2例(1.4%)发生异位栓塞;术前患者干质量(13.0±2.1)kg,空腹血糖(6.4±1.0)mmol/L,空腹胰岛素(20.2±9.3)mU/L,白蛋白(37.4±5.0)g/L,肌酐(59.2±15.9)μmol/L,尿素(5.1±1.6)mmol/L,总胆红素(18.6±5.0)μmol/L,血氨(66.8±24.3)μmol/L;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5.4±3.2)kg、(5.8±1.4)mmol/L、(15.3±3.3)mU/L、(34.8±3.6)g/L、(58.5±10.9)μmol/L、(4.1±1.6)mmol/L、(27.3±7.2)μmol/L、(70.1±34.4)μmol/L,即术后门静脉压明显下降,干质量、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白蛋白、尿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生支架狭窄31例(21.2%),肝性脑病25例(17.1%).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手术的重点在于精确的穿刺定位,术前行CT检查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行门静脉造影有助于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

  • 肝静脉压力梯度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作者:蔡炜;诸葛宇征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临床上监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要的指标,以肝静脉楔入压(WHVP)减去肝静脉游离压(FHVP)而获得.正常值为3~5mmHg.当HVPG≥l0mmHg时,称为有意义的门脉高压,即可导致静脉曲张;当HVPG≥12mmHg时,可致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近年来,HVPG的临床价值再次受到研究者的关注.HVPG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风险,筛选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应答患者,预估活动性EGVB患者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以及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潜在价值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不同版本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治指南中被推荐应用.

  • 浅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作者:汪名权;张国兵;余永强

    目的 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集31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肝脏CT增强扫描和血管三维重建,了解肝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关系,以便确定穿刺门静脉分支的靶点,术中,28例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28例置入巴德公司的一个裸支架加一个Fluency覆膜支架,2例置入单个Fluency覆膜支架.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TIPS操作成功,其中穿刺门静脉右支26例,穿刺门静脉左支4例,成功率为96.8% (30/31);1例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未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是安全和有效的.

  • 超声对TIPS术后分流道功能评估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徐闪闪;张超学;李翀;邱文倩

    对60例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1、3、6、12个月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术后1周与术前疗效,并采用凸阵探头CDFI、B-flow及相控阵探头CDFI 3种模式监测分流道功能,数据显示术后1周门静脉内径、脾脏大小显著下降,门静脉流速显著增快,胃左静脉血流方向以向肝血流为主.凸阵探头CDFI、B-flow模式以及相控阵探头CDFI模式对TIPS分流道全程血流显示率分别为82.4%、74.0%及97.9%.数据分析表明相控阵探头CDFI模式对判断分流道闭塞具有较高准确性;"至少2种模式显示局部充盈缺损和(或)局部血流加速"的方法有利于判断分流道内血栓存在或狭窄;同时,结合患者腹水变化、胃左静脉血流方向、临床一般症状等,更加有利于判断TIPS分流道功能状态.

  •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作者:白涛;石青;郭武华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门静脉血栓被发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门静脉血栓的诊断除通过临床表现外,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以及判断严重程度.门静脉血栓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引起或加重门静脉高压而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腹水形成.广泛的门静脉血栓防治的管理现仍未能形成共识,抗凝、取栓、溶栓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

    作者:晏楠;白云飞;苏海龙;宋华丽;褚建国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诱因,寻找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以降低 HE 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TIPS 术后 HE 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及发生 HE 时血氨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各种因素在 TIPS 术后 HE 中的作用。结果与术前血氨水平(48.3±29.0)μmol·L-1相比较,TIPS 术后3 d 及患者术后首次出现 HE 时的血氨浓度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4.7±22.2)、(91.2±32.5)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50例TIPS 患者术后有9例在病程中发生 HE,发生率为18%,其中术后1个月内发生 HE 的6例,术后1~2个月发生HE 2例,2~3个月发生 HE 1例。9例 HE 患者中6例患病前有明显高蛋白饮食史;2例患病前有便秘病史。9例HE 患者中有4例患者术后至少因 HE 经过2次以上的住院治疗。随访期间,50例患者死亡10例,其中4例为HE 患者,全部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98%,2年期生存率为88%。结论TIPS 术后 HE 常发生于术后1个月以内,血氨升高是其重要的致病机制,高蛋白饮食、便秘及电解质紊乱是 HE 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对 TIPS 术后患者常规给予降血氨等药物治疗,去除诱因,有助于减少或避免 HE 的发生。

  • TIPS 治疗门脉高压症6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苗鑫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治疗,给予精心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护理。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5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8 cm H2 O,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 d发生失血性休克自动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门脉高压症行TIPS患者早日康复。

116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