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膜形成对铜绿假单胞菌产不同种β-内酰胺酶的影响

    作者:李钊;蒋捍东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937±0.164,经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诱导后CAR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528±0.050、10.844±0.062和21.900±0.087.结论 生物膜形成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能力;生物膜形成后,抗菌药物诱导后的铜绿假单胞菌TE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幅高于CARBmRNA,证实生物膜形成对铜绿假单胞菌分泌β-内酰胺酶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 同时产DHA-1型头孢菌素酶和SHV-12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管希周;刘又宁;罗燕萍;佘丹阳;周光;陈良安;徐雅萍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表型及其基因特性.方法先后用标准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酶抑制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进行表型检测.然后用接合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受试的86 株细菌中有4株三维试验阳性,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这些菌株都产一种等电点(PI)为7.8并具有AmpC性质的β内酰胺酶,基因测序表明和DHA-1型AmpC酶一致;它们同时伴随产生一种PI为8.2的ESBLs,基因测序表明其来源为SHV-12.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上述菌株不但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出现了对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时产DHA-1型高产AmpC酶和SHV-12型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表型.此类菌株的出现,将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困难.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

    作者:王杰;周建英;俞云松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对9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为82.8%,其次依次为头孢吡肟(81.7%)、头孢哌酮/舒巴坦(81.7%)、头孢他啶(80.6%)、美罗培南(77.4%)、亚胺培南(71.0%).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4株(15.1%)产碳青霉烯酶,其中2株产金属酶;15株(16.1%)产AmpC酶,其中2株同时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产AmpC的细菌均具有9.0的条带;19号和54号菌株有一个6.3的条带.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设计金属酶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产β内酰胺酶较常见,其中产碳青霉烯酶和AmpC酶占一定比率,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检测

    作者:王煜;李振华

    目的了解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间呼吸科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10株,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等电聚焦电泳、耐药质粒电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9.30%(4/43),4.48%(3/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酶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7株产AmpC酶菌株中有5株通过电转化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经PCR扩增和测序证实为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已经出现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威胁.

  • 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六例微生物学及临床观察

    作者:侯天文;尹晓琳;蒋超英;王中华;陈清奎;陈兴;李玮;白云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微生物学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8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的6例医院获得性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5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4株对美罗培南敏感.脉冲场凝胶电泳将其分为A1型2株,A2~A5型各1株,携有β内酰胺酶blaPER-1基因,同时blaTEM-1型基因、耐消毒剂-磺胺药物基因(qacE△1-sul1)和1类整合子酶基因(intl1)阳性,其中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c(6')-I同时阳性,2株aac(3)-I、ant(3")-I同时阳性,1株aac(3)-I单独阳性.6例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前15 d内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经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例临床好转,3例死亡.结论 6株产PER-1型ESBL鲍曼不动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耐药基因复杂,其所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预后差.

  • 头孢他啶对家兔产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建英;许攀峰;陈环;俞云松;陈亚岗

    目的确定头孢他啶对产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家兔腹腔内注射产CTX-M-14型ESBLs接合菌3×108 CFU/ml,制备家兔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3只制备成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家兔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33只),另3组在注射细菌4 h后分别给予头孢他啶(32只)、头孢噻肟(34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只)治疗.密切观察家兔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变化,记录家兔存活情况及大网膜病理变化.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3组家兔在注射细菌48 h后体温恢复正常,而对照组6 d后体温才恢复正常.头孢他啶组家兔的病死率(22%,7/32)与头孢噻肟组(50%,17/34)和对照组(52%,17/33)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4、6.13,P均<0.05).头孢他啶组家兔腹腔脓肿发生率(16%,4/25)与对照组(50%,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的χ2=3.93,P<0.05).治疗结束时头孢他啶组家兔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至基础水平,头孢噻肟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仍高于基础水平.头孢他啶组的以上结果均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网膜病理组织学镜下检查炎性细胞浸润及脓肿形成程度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对产CTX-M-14型ESBLs大肠埃希菌腹膜炎有较好疗效.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赖国祥;林庆安;黄梁浒;柳德灵;赖红斌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93.2%和87.3%、哌拉西林57.1%和42.9%、头孢呋新51.4%和33.3%、头孢噻肟40.1%和17.5%、头孢他啶13.6%和3.2%、头孢曲松39.0%和17.5%、头孢哌酮37.3%和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0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0和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1%和0、头孢美唑9.6%和4.8%.7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被证实为产ESBLs菌,ESBLs检出率为32.5%(78/240),其中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38.4%(68/177),非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15.9%(10/63).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0、2.6%和12.8%.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院内感染分析

    作者:曹彬;王辉;陈民钧;朱元珏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引起的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11月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引起的院内感染50例,随机选择ESBL(-)病例45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长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是ESBL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P<0.02);ESBL(+)组中腹腔、盆腔感染明显高于ESBL(-)组(P<0.02),其他感染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致病菌分离后72 h内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72 h内未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组(P<0.002);所有 ESBL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美唑、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头孢他啶对ESBL菌体外活性高,但临床疗效尚无定论.结论 ESBL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诊断明确后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可明显改善预后.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

    作者:谷秀;李胜岐;张智洁;刘勇;李强;潘莉莉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的耐药机制.方法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Bio-Rad蛋白定量试剂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细菌(A组)、BF菌(B组)及亚胺培南诱导BF菌(C组)产生β-内酰胺酶的能力.结果B组产生β-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分别是A组的4.67倍和2.09倍,C组产酶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分别是A组的21.86倍和6.28倍,也高于B组,是B组的4.68倍和3.00倍.t检验结果:A、B、C3组产β-内酰胺酶活性及产酶量两两之间比较P值均<0.01,表明各组之间产β-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具有显著差异.结论BF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其产生β-内酰胺酶有重要关系.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赵宗珉;褚云卓;万建华;白玉兰;张静萍;李静波;王欣;王倩;李丽云;陈佰义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研究为期9个月,分替换前期(Ⅰ期,3个月)和替换期(Ⅱ期,6个月);Ⅱ期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第三代头孢菌素;收集Ⅰ期和Ⅱb期(Ⅱ期后3个月)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入院24h采集第一份直肠拭子(基线筛查),并每7天或在出院前48 h采集直肠拭子分离大肠埃希菌,双纸片法检测ESBLs;对至少进行过2次直肠拭子检查的患者(ES1人群)和ES1人群中在筛查或住院期间至少有1次未检出ESBLs的患者(ES2人群)分别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获得率;采用非配对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Ⅱb期抗生素总用量(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Ⅰ期减少38.40%,第三代头孢菌素用量较Ⅰ期减少70.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增加895.35%;Ⅱb期ES1和ES2人群产ESBLs大肠埃希菌获得率明显低于Ⅰ期(11.4%比24.0%;11.8%比27.9%).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降低肠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

  •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翁幸鐾;吴康乐;孔海深

    目的 探讨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分离自2010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test法检测该菌株对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ica-β-Test法检测β-內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等方法确定菌株耐药基因型,用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JM45株做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图),全面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状况.结果 除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外,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对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其他24种药物均耐药.Cica-β-Test法显示该菌株同时产多种β-内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阳性.常规PCR法检出TEM-1、SHV-11、CTX-M-24、VEB-3基因,但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和金属酶基因.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一条完整的基因组(染色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CP006656)及两条质粒序列(GenBank登录号:CP006657,CP006658).在质粒1中发现了CTX-M-24(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33)、TEM-1(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42)和VEB-3(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48).CTX-M-24位于插入序列中,排序为IS903-CTX-M-24-ISEep1;TEM-1位于转座子中,排序为tnpA-TEM-1-rmtB;VEB-3位于转座子中,排序为VEB-3-tnpA.在基因组(染色体)中发现了SHV-11(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2715),并发现4种推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或β-内酰胺酶结构域序列,分别为:(1)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0119,长度为780 bp);(2)推导的β-内酰胺酶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1633,长度为1 308 bp);(3)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2279,长度为813 bp);(4)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3769,长度为1 101 bp).在SHV-11基因的相邻位置未发现插入序列或转座酶基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TEM-1、SHV-11、CTX-M-24、VEB-3四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及四种推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或β-内酰胺酶结构域序列相关.

  • 浙江省丽水地区NDM菌株的耐药特征及基因背景研究

    作者:黄建胜;余璟璐;朱艳;胡晓蕾;任建敏;赵赟安;丁卉;武蓉珍;赵志钢

    目的 分析浙江省丽水地区产NDM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结构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所有无重复亚胺培南耐药性肠杆科细菌,以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菌种并以PCR筛选blaNDM基因阳性菌株,采用KB法和GN13卡检测菌株药敏性,利用复制起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通过转化或接合试验纯化质粒并采用PCR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blaNDM周围基因结构.结果 共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RE)菌株102株,其中blaNDM阳性15株,阳性检出率为14.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80%;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50%. 15株产NDM菌株中, 1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另有2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呈阴性结果.其中blaNDM-1型11株,blaNDM-5型4株.检到IncX3、IncFIIγ和IncA/C等多种质粒类型,且4例blaNDM-5基因均位于IncX3质粒.发现4 种 blaNDM周围基因结构,其中8 例 blaNDM-1基因位于 ISAb125-hyp-blaNDM-1-bleMBL-TrpF-DsbC-IS26,而blaNDM-5均位于IS3000-IS5-blaNDM-5-bleMBL-TrpF-DsbC-IS26结构,且前者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结论 丽水地区NDM菌株呈低水平流行,并对磷霉素和多黏菌素敏感性较高;blaNDM基因可能有多种来源,但IncX3型质粒仍是介导该基因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发现新型blaNDM-1基因结构.

  • 2009-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霉烯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金志刚;方璐;王琴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实验室诊断和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增加此类酶的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为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的变化,本研究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191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进行ESBLs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对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 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作者:严越秀;蔡定邦;梁星群;葛德珊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本院NICU中42例分别采集气道冲洗、机械通气治疗时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了ESBLs细菌感染情况,总结出防治经验. 结果在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4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23例,其中ESBLs阳性12例,占阳性结果的52%(12/23).12例中曾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者9例(75%),机械通气10例(83%).早产低体重儿8例(67%).该12例中共检出21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38%),阴沟肠杆菌5株(24%),铜绿假单胞菌3株(14%),大肠埃希杆菌3株(14%),短黄杆菌1株(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5%).药敏试验显示,除部分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左旋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敏感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耐药.12例患儿中治愈10例,死亡 1例,自动出院1例. 结论发生于新生儿下呼吸道的ESBLs细菌感染由多种因素引起.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屏障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早免疫预防是控制产生ESBLs细菌流行的重要措施.

  • 分离自腹泻儿童志贺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传领;沈利蒙;楚旭;毛剑锋;董华丽

    目的 调查腹泻儿童临床分离志贺菌的流行及其耐药性,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14岁腹泻患儿粪便分离的志贺菌156株,纸片扩散检测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纸片确认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检测产ESBLs宋内志贺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56株志贺菌中主要为宋内志贺菌(130株,占83.3%)和福氏志贺菌(26株,占16.7%),81株志贺菌产ESBLs,阳性率为51.9%,各年的阳性率分别为2008年32.0%、2009年41.4%、2010年59.8%.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耐药率均>90%,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产ESBLs志贺菌与非产ESBLs志贺菌相比,对哌拉西林(100% vs.77.3%)、头孢噻肟(100% vs.0)、头孢他啶(14.8% vs.0)、头孢吡肟(28.4% vs.0)、复方新诺明(95.1% vs.86.7%)的耐药率均较高(x2值分别为20.605,156.000,12.037,24.979,45.040;P均<0.05),未发现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菌株.74株产ESBLs宋内志贺菌共分为7个基因型:A型50株,B型12株,C型8株,D、E、F、G型各1株.结论 分离自腹泻患儿的志贺菌产ESBLs阳性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宋内志贺菌存在同一克隆株A型的流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临床治疗儿童感染产ESBLs志贺菌的首选药物.

  • 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纪文静;徐樨巍;董方

    目的 了解儿科临床分离志贺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所有细菌性痢疾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志贺菌共59株,用肉汤稀释法进行ESBLs的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结果 59株志贺菌中共检出产ESBLs者21株,阳性率为35.6%,以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为底物时21株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以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为底物时检出5例,检出率为23.8%.产与不产ESBLs组均对青霉素类严重耐药,产ESBLs组对三代、四代头孢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对磺胺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亦高于非产酶组.对产ESBLs菌株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0.0%、0.0%、14.3%、9.5%、14.3%.结论 本地区儿科分离志贺菌产ESBLs阳性率高,且产ESBLs菌呈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对志贺菌产ESBLs的检测,根据患儿状况选择上述5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作为治疗药物.

  • 头孢哌酮及其复合制剂血清杀菌活性研究

    作者:王培兰;苏伟;刘又宁;王睿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CPZ)、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1:1)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PZ/TZBT,2:1)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静脉滴注CPZ 1.5g、CPZ/SBT 3.0g和CPZ/TZBT 2.25g,于给药后0.5h(峰浓度)、7h(谷浓度)采血,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BA).结果3种抗生素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的峰时SBA中位数均≥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PZ/SBT、CPZ/TZBT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的SBA较CPZ高2~4倍(P<0.01).结论CPZ及其复合制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血清杀菌活性,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CPZ复合制剂的SBA优于CPZ.

  • 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兰芳;曹晋桂;何晓锋;焦力群;冯晓玲;吴镝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许多部位的感染,特别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肺炎死亡率较高,80年代仍高达70%以上[1].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易形成多重耐药,已经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从检测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入手,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阐明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的难治性,探讨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了实验室的支持.

  • 外科监护室耐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

    作者:王鹏远;刘玉村;赵敏;孙丽颖;罗文毅;高红桥;万远廉

    目的:了解外科监护室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a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株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分别用TEM、SHV和CTX-M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临床菌株和接合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接合试验提取接合子质粒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产物测序,确定基因类型.结果:93.5%的菌株含CTX-M基因,38.7%的菌株含SHV基因,87.1%的菌株含TEM基因.测序明确了TEM-1,CTX-M-1,3,14,22等基因类型.结论:外科监护室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以CTX-M为主.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胡梅;马冬媛;陈亮;韩静;张曼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筛选及双纸片确证试验法,对分离的1071株ECO及489株KIN产ESBLs菌株进行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的标本以痰和尿标本为主.检出产ESBLs菌株424株,其中ECO 304株,检出率28.4%(304/1071).KIN 120株,检出率24.5%(120/489);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除对亚胺培南均显示高度敏感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开展产ESBLs菌株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281 条记录 5/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