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吴志中;闫博婧;崇伟华;吴秋菊;李根林

    患者女,28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见3d于2015年11月到我院眼科中心就诊.2000年1月患者全身发热、恶心、呕吐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红斑,实验室检查发现其抗磷脂抗体阳性,抗核抗体谱中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强阳性,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平时口服甲泼尼龙20 mg,隔日1次,硫唑嘌呤50 mg,1次/d,硫酸羟氯喹0.2g,1次/d.

  • 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二例

    作者:刘丽娅;陈桂芬;马景学;安建斌

    例1患者女,56岁.因右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2005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全身和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0.4;左眼视力1.0.双眼眼前节、眼压检查均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表面及正上方可见高约4个视盘直径(DD)的粗大盘绕异常交通支,颞侧支血管较鼻侧支血管管径粗大;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上半侧更为显著;视盘颞侧可见片状、火焰状出血,上半侧视网膜散在多处点、片状出血,黄斑区可见出血及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动脉期异常交通支迅速充盈但荧光较弱,鼻侧支(动脉侧)先于颞侧支(静脉侧)充盈;静脉期鼻上及颞上分支静脉充盈迟缓,视盘与黄斑之间火焰状出血及上方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呈遮蔽荧光,视盘表面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

  • 癌性脑膜炎患者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王琼;张莉;陈伟

    患者男,60岁.因右眼视物不见2月余来我院眼科就诊.主诉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见.无眼红眼痛、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图1,2),并给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肿瘤等家族遗传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光定位准确;左眼1.0.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 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郭续媛;魏永佳;安小玲;赫红丹

    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海绵窦血栓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告.近期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 视网膜蔓状血管瘤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陈家彝

    视网膜蔓状血管瘤(retinal racemose angioma)较少见,此病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病例更罕见.2001年作者曾见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 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徐雁冰;于宁;孙秋香;赵淑娇

    患者女,65岁.右眼视物不清1年,高血压3年,"蛋白尿"半年.1年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静脉滴注"脉络宁"等,视力无明显好转.

  •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眼部缺血性病变

    作者:魏世辉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病、缺血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急性期常表现为一过性黑矇、视网膜中央动脉和分支动脉阻塞;慢性期常表现为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眼缺血综合征,后者可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颈动脉超声或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眼科医生发现患者有眼部缺血性病变时,要考虑到患者有颈动脉狭窄的可能,并选用合理的检查项目明确诊断,以便使患者得到及时的专科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眼底病变2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雪梅;文峰;欧杰雄;廖瑞端;霍丽君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眼底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出现眼底并发症的SLE患者的眼底、眼部其他表现、伴随的全身病变及血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补体3(C3)、补体4(C4)和血红细胞沉降率(ESR). 结果 "典型的"SLE眼底病变15例25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9例12只眼,RVO合并视网膜动脉不全阻塞1例2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例2只眼,玻璃体积血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1只眼,视盘水肿(除外RVO所致)3例6只眼.9例合并有眼部其他表现,21例患者伴随有全身症状,所有病例血抗核抗体(ANA)、抗dsDNA阳性和血ESR升高,19例C3下降,17例C4下降. 结论 SLE可产生严重的眼底并发症及合并其他眼部病变,对SLE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

  • 关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病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黎晓新;白玉婧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导致老年人视力损伤的视网膜循环障碍性疾病.近二十年来,随着对RVO发病机制、自然病程、诊断方法、新的治疗手段等认知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在黄斑水肿的干预治疗中,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真实世界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对眼科医生RVO临床评估和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然而,作为一线临床诊疗医生,未能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病理,面对多种治疗手段不知所措,难以为患者实施全面、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通过探讨RVO的病理过程,分析疾病的病因特点,从本质出发揭示RVO临床转归,协助医生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规划随访计划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视网膜静脉阻塞认识和治疗方法的争议

    作者:严密;廖菊生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诊断治疗上存在大量的争议和误区.与RVO的自然病程相比,目前仍没有任何安全有效治疗的方法.有益的探索和必要的争议都将有助于接近事实的真相,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结论;但对于国内外所有的探索和观点都应该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不可全盘接受,盲目跟进.

  • 不同年龄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

    作者:周龙芳;杨红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临床确诊的RVO患者79例79只眼(RVO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7.00±9.29)岁.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82例82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0.0±10.2)岁.再将RVO组患者分为年龄≤50岁组(年轻RVO组)和年龄>50岁组(老年RVO组),分别为24、5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分别为35、44例.测定所有患者血Hcy及其代谢中的重要中间物质血维生素(Vit) B6、VitB12、叶酸浓度.分析高Hc y、低VitB6、低叶酸血症与不同年龄RVO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VO组患者血Hcy浓度升高,血叶酸、VitB6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6、2.641、2.889,P<0.01);血VitB12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05).CRVO组、BRVO组患者血Hcy、叶酸、VitB12、VitB6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6、1.306、0.682、1.306,P>0.05).年轻RVO组患者血Hcy浓度高于老年R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P<0.05);血叶酸、VitB6浓度低于老年RV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8、1.694,P>0.05).RVO组患者中高Hcy[x2=13.67,比值比(OR)=3.327,95%可信区间(CI)为1.742~6.354]、低VitB6(x2=5.28,OR=2.068,95%CI为1.103~3.878)、低叶酸血症(x2=8.64,OR=2.546,95%CI为1.349~4.806)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0.023 0、0.004 0).结论 血高Hey、低叶酸、低VitB6水平是RVO发病的危险因素;血Hcy在年轻RVO患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CRVO、BRVO患者间血Hcy、叶酸、VitB6水平无明显差异.

  •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合并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娟娟;李燕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合并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眼底检查和(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合并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眼底表现、FFA特征.结果 8例患者中,4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同时伴血脂异常;2例患者有眼部外伤致球后出血;1例患者有眶蜂窝织炎;1例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8例患者视网膜后极部水肿、出血,视网膜动脉极细,静脉纡曲扩张,视盘水肿.FF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前峰延迟,视网膜小动脉分支至造影晚期均未见充盈,视网膜大静脉层流延迟,分支静脉无充盈或逆行充盈;5例患者可观察到脉络膜大片圆点状、斑片状弱荧光.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合并阻塞发病原因复杂.其眼底表现及FFA特征不典型,但同时具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特点.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作者:魏来;卢国强;邵冬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71例(病例组)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2.75±10.2)岁.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3.10±9.5)岁.病例组、对照组依据年龄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60岁组.观察病例组、对照组及各年龄亚组患者的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 病例组、对照组平均血浆胆固醇分别为(4.529±0.100)、(4.274±0.106)mmol/L,两组平均血浆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8,P>0.05);平均甘油三脂分别为(1.500±0.129)、(1.319±0.095 mmol/L),两组平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5,P>0.05).病例组、对照组各年龄亚组平均血浆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1.850、-1.892、-0.507,P>0.05);平均甘油三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6、-0.074、-1.288、-1.887,P>0.05).结论 BRVO患者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观察

    作者:高伟;王雨生;张鹏;王海燕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与主要的全身性疾病、眼局部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76例病程在3个月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CRVO患者;对照组:76例非CRVO患者,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史,以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一对一相匹配.患者组按年龄分为≤45岁(25例,占32.9%)和>45岁(51例,占67.1%)两个亚组;按FFA检查结果分为非缺血型(40例,占52.6%)和缺血型(36例,占47.4%)两个亚组.检测血脂、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各组之间分别进行全身性和眼局部性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患者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而心、脑血管疾病、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以及吸烟和饮酒生活习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组中,患者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CRVO组,除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外,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P=0.031,P=0.024).结论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CRVO发病的全身性因素.此外,糖尿病与缺血型CRVO发病也相关.及时诊断和治疗全身性疾患对于CRVO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人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张虎;马景学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对11例11只眼缺血型CRVO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重点观察视盘和视神经处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和中央动脉(CRA)的改变.结果 11只眼CRV在通过筛板区时管腔均变狭窄.其中,5只眼在筛板区和筛板后区CRV内可见机化血栓存在,6只眼在筛板区及其后区CRV内存在血栓机化再通管道,CRV管壁内皮增生,管腔狭窄.11只眼CRA均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改变,管壁增厚,管腔变细;2只眼CRA在筛板区管壁内膜增生,管腔严重狭窄;筛板水平CRA无血栓形成.结论 在缺血型CRVO发生中,CRV在筛板水平有血栓形成;血栓机化再通的时间及程度,可能决定了CRVO的转归与预后.CRV在巩膜管狭小间隙内受压迫是CRVO的发病机制.

  • 抗磷脂抗体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戴艳丽;魏世辉;黄厚斌

    评价抗磷脂抗体(APLA)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324例研究对象.其中RVO组505例,对照组819人.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狼疮凝固抑制物与RVO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1、3.33~7.53,4.38、2.38~8.05,1.72、0.73~4.04.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80、2.59~8.88,6.02、2.06~17.63.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狼疮凝固抑制物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1.67~10.63,3.69、1.32~10.32,2.07、0.79~5.41.结论 APLA可能增加RVO的危险性,尤其是抗心磷脂抗体,对预测RVO有一定作用,对RVO高危患者有必要对其进行筛查.

  • 不同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眼视盘水平径及杯盘比差异观察

    作者:杨丽亚;徐延山;杨凯转;杨旭;韩梅

    目的 观察不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眼视盘水平径、杯盘比(C/D)差异.方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RVO患者385例39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2例,女193例;平均年龄(58.30±11.51)岁;病程7 d~1个月.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高血压(HP)将患眼分为单纯RVO组、RVO合并DM组、RVO合并HP组,分别为356、20、16只眼.选取同期FFA检查正常的100只眼作为正常组.单纯RVO组356只眼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201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100只眼;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H-CRVO) 17只眼;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 38只眼.非缺血型RVO 101只眼.其中,BRVO 17只眼;CRVO 53只眼;H-CRVO 6只眼;M-BRVO 25只眼.缺血型RVO 255只眼.其中,BRVO 184只眼;CRVO 47只眼;H-CRVO 11只眼;M-BRVO 13只眼.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造影系统行红外眼底照相(IR),利用系统自带软件在IR 30°图像上测量患眼视杯、视盘水平径,计算水平径C/D.结果 正常组、单纯RVO组、RVO合并DM组、RVO合并HP组视盘水平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P>0.05);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4,P<0.05).正常组与单纯RVO组中BRVO、CRVO、H-CRVO、M-BRVO患眼视盘水平径(F=4.49)、C/D(F=61.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视盘水平径比较,CRVO眼视盘水平径相对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VO、M-BRVO、H-CRVO眼视盘水平径相对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CRVO、H-CRVO、M-BRVO患眼C/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RVO组中,不同分型RVO眼视盘水平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P<0.05);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6,P<0.05).RVO同一分型眼间视盘水平径两两比较,除缺血型H-CRVO眼与非缺血型H-CRVO眼视盘水平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缺血型RVO眼与非缺血型RVO眼视盘水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VO:P=0.35,CRVO:P=0.86,M-BRVO:P=0.22);C/D两两比较,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VO:P=0.35,CRVO:P=0.48,H-CRVO:P=1.00,M-BRVO:P=1.00).结论 RVO眼C/D均有不同程度扩大;除外CRVO眼,视盘水平径均无明显改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