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宛江鹤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24例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7~19天,脓肿切开引流,切口均Ⅱ期愈合.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正常体温,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量,脱水症状和体征消失.患者情绪稳定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 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作者:潘曦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本次医学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让患者自行抽签,一半患者为对照组,一半患者为观察组,每个小组均有患者28例.本院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应用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窒息、中毒性休克以及败血症等).结果:根据患者治疗结束后得出的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并且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和焦虑的自量评分,两个小组之间得出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推广及应用.

  •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杨丽;李忠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56例患者痊愈,2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4.19%,5例治疗失败.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 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效果

    作者:曹丽君;范慧芳;郭艳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平均住院日、对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满意度与血糖管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病人对胰岛素注射与血糖监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糖控制效果,提高疾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对策

    作者:马秋萍;汤学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正常的口腔、颜面、颈深部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形成易发生感染并扩散的潜在间隙.间隙感染经及时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在一周内治愈,但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引起感染扩散,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和费用分析

    作者:刘巧荣;石磊;路兴华;蒋润

    目的:探索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确诊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3组,每组52例。分别在治疗后开始观察各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第8天时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平均费用。结果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6.06±0.23)d,评价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6.13±2.8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46±4.68)、(28.60±3.50)d和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的(7.43±0.75)、(22.67±4.34)d,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213、8.451,P<0.05)。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的总治愈率均为100.00%(52/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住院日为(8.20±1.49)d和(7.45±0.42)d、抗生素费用为(5068.34±1074.68)元和(5001.00±456.00)元、住院费用为(9457.43±647.23)元和(9249.00±367.00)元,较对照组的(18.40±5.89)d、(21000.43±2036.48)元和(31000.66±2711.36)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221、29.434、81.220,P<0.01)。结论使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加间断给氧,临床治愈率高,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更快,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冉智权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然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彩超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MRI表现结果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彩超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MRI表现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有39例患者是蜂窝组织炎,21例患者是脓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有51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出现了边缘性骨髓炎,4例患者出现了败血症,治愈率为85.00%。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彩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直至治愈。

  • 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孙素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经两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7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厌氧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湘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鉴定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的抗菌药体的选择进行分析。方法:以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的液体进行化验鉴定,并对药物敏感进行试验,诊断病因的类型以及厌氧菌的使用情况。结果: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液体全部分离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35例,厌氧菌感染为10例,单纯的感染为5例,单纯的需氧菌感染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是需要压氧菌混合病原感染,其中厌氧菌的比例含量较高。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王建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为本病症临床治疗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者,对病灶位置、感染原因、诊断手段与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病例中,病灶以颊间隙、眶下间隙、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咬肌间隙、多间隙感染为主;牙源性、腺源性、毛囊炎、蚊虫叮咬、医源性感染是其主要来源,其中以牙源性感染为常见63.3%(38/60);诊断手段通常采用细菌培养、彩色超声多普勒、CT、核磁共振等;对于本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抗感染、脓液引流、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及时诊断,并施以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减轻疼痛,优化生活质量.

  • 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晴晴;杜俊兰;李华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改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负性情绪、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护理满意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焦虑评分( SAS)和抑郁评分( SDS),并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8.57±4.51)分、(37.22±5.18)分、(13.52±2.6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

  •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研究

    作者:杨晓东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的类型.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3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38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有106例患者,B组有13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者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和高压氧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病原菌培养.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238例患者均培养出病原菌,其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占比高,感染星座链球菌星座亚种的患者和感染F群链球菌的患者占比次之,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的患者、感染咽峡炎链球菌的患者和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的患者占比较少.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新疆地区13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郭治辰;龚忠诚;林兆全;凌彬;刘慧;Karmesh Bajracharya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及分布、治疗和并发症,探讨引起致命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33例OMSI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男性占52.6%,女性占47.4%;平均年龄45.9岁,症状出现到入院平均间隔时间为23.8 d,平均住院10.3 d.糖尿病患者47例(35.3%).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牙源性感染(35例,26.3%),常累及咬肌间隙;常见的非牙源性感染为腺源性感染(15例,11.2%),颏下间隙常受累.22例患者(16.5%)出现并发症,多间隙受累和白细胞计数≥15×109/L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间隙感染和白细胞计数≥15×109/L的OMSI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临床上需给予密切关注与重视.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先雨;程继光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该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35例,通过对感染的来源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治疗建议。结果该组中3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儿转院治疗。结论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的及时治疗控制,是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关键;若形成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 优质护理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梁翠芬;刘育琼;何琴;夏璀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优质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 及脓肿大小的影响

    作者:易辉;胡方育

    目的 探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依据冲洗引流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冲洗脓肿部位切开引流组(常规组,60例)和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组(研究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显著高于常规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脓肿直径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能够有效缓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缩小患者脓肿大小,值得临床推广.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灵芝

    目的 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 感染以牙源性常见,其次为腺源性,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博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探讨磁共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MRI 检查。分析10例患者 MRI 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8例为蜂窝织炎,2例为脓肿。蜂窝织炎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模糊、欠清,病变于 T2WⅠ上多呈低、等信号,在 T2WⅠ上则多呈高信号;脓肿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较清及清晰,T2WⅠ信号均为明显高,且于增强 T1WⅠ上也具有显著的强化表现。结论:依据 MRI 影像学表现可清晰区分蜂窝织炎和脓肿,了解病变位置及病情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王涛;李建虎;许志鹏;张鹏;焦惠民;徐红艳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03~2016-10我科治疗的1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资料,收集、分析其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53例患者中,眶下间隙、咬肌间隙和颌下间隙感染分别为29.41%、24.84%和15.03%;病因中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分别为62.74%和20.92%;共检出病原体401株,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占44.89%为主;需氧菌感染38.1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14.96%,肺炎链球菌感染8.98%;厌氧菌感染占16.96%,以普氏菌多见(7.9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硫脒、环丙沙星敏感;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普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眶下及咬肌间隙感染多见;牙源性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以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需氧菌感染;临床治疗中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小东;安金刚;张益;贺洋;巩玺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住院治疗的糖尿病(43例,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与非糖尿病(8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使用 T 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P =0.000),易发生多间隙感染(P =0.035),入院血糖较高(P=0.000)。2组间在抗生素的变更、切开引流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且感染间隙较多,应予以特殊的关注。

4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