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毛天球

    腮腺腺体和导管损伤的早期处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可引起涎瘘等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腮腺腺体和导管损伤早期处理及对涎瘘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腮腺 涎瘘 损伤 治疗
  • 腮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邢俊芳

    总结25例腮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指导4个方面,护理重点是术区皮肤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鲤、饮食结构的调整、口腔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为腮腺肿瘤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腮腺 涎瘘 护理
  • 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涎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作者:柳静

    总结了本院口腔科2011年5月~2014年2月期间54例行手术切除的腮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发现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共发生涎瘘10例,其中心理因素所致3例、疼痛因素2例、加压操作不当2例、术后引流不佳2例、饮食因素1例,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上述患者均好转出院。认为腮腺肿瘤术后患者合并涎瘘的致病原因较多,针对结果制定各种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涎瘘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快速愈合。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涎瘘 护理
  •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德保;吕洁

    目的 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腮腺良性肿瘤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经典手术方式采用 "S"切口在腮腺筋膜浅面翻瓣,实验组则采用"S"切口,腮腺筋膜下翻瓣.结果 对照组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腮腺肿块术后并发19例涎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芳

    目的:研究腮腺肿块术后并发涎瘘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2008年01月至2011年11月进行腮腺肿块手术的患者395例,其中19例术后并发涎瘘,分析并发原因,并总结涎瘘护理方法.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引流方法、主导管处理方法是引起涎瘘并发的主要因素,科学系统的护理能够有效治疗涎瘘并发.结论:系统、高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腮腺肿块术后并发涎瘘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涎瘘 腮腺肿块 护理
  • 超声刀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区德明;吴颖;廖贵清;刘军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7例术中冰冻确诊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物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常规术式完成手术,按照术中是否使用超声刀分为2组,超声刀组73例,传统组6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面瘫发生率、涎瘘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出现永久性面瘫.超声刀组完成手术所需的平均时间、术后48 h平均引流量、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涎瘘或皮下积液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分别为(45.25±5.31) min,(36.66±12.21) mL、13.70%、9.59%、(1.78±0.97)个月;传统组分别为(48.55±6.60) min、(42.47±10.71) mL、29.69%、7.81%、(2.33±1.05)个月.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涎瘘或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既能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媲美的手术效率,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刀 腮腺 涎瘘 面瘫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腮腺涎瘘中的应用

    作者:戴昱;张国志

    作为一种神经毒素,肉毒杆菌毒素通过阻止神经乙酰胆碱的释放发挥作用.它的作用是暂时的,没有破坏性,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其应用的区域,在个体的治疗中还取决于剂量.在口腔医学中根据该原理将肉毒杆菌毒素用来治疗涎瘘,抑制涎液分泌,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涎瘘
  • 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

    目的 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及升支区域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下颌角和(或)下颌升支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42例,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22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治疗20例(对照组).术后观察随访3~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9.4±35.2)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9.5±2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皮肤瘢痕,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发生3例涎瘘、7例面瘫、8例耳廓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下颌角及升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 超声刀用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国权;汤剑明;刘仔龙;许武玲;徐慧霞;郑友丽;谢宏亮;张国志

    目的 比较超声刀和传统方法在腮腺区域性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试验组采用超声刀手术,全程不用丝线结扎,腮腺残端不缝扎,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阿托品肌注防止涎瘘.观察手术时间和术后涎瘘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109.23±12.59) min,试验组手术时间(89.10±11.27)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天每日引流量(20.41±2.0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90±2.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例出现术后涎瘘,对照组5例出现术后涎瘘.结论 超声刀可以明显缩短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并且减少术后引流量,操作简单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

    作者:孙德平

    目的 评价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2007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9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改良术式治疗组(试验组,24例)和传统术式治疗组(对照组,25例),术后进行2个月~2年的随访,对术后并发症(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局部畸形、涎瘘)、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49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1年都得到随访;术后2年,试验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试验组无暂时性面神经麻痹发生,对照组发生暂时性面神经麻痹5例(20.0%).两组均无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发生.试验组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4.2%),对照组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4例(16.0%).试验组24例患者术后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无凹陷畸形;对照组术侧面部凹陷畸形4例,其中轻度凹陷畸形3例,明显凹陷畸形1例,发生率为16.0%.试验组发生涎瘘1例(4.2%),对照组发生涎瘘5例(24.0%).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优力舒弹力绷带在腮腺肿瘤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菊红;郎云琴;戴杰;林亚琴

    目的 评价优力舒弹力绷带在腮腺肿瘤术后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将腮腺肿瘤术后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优力舒弹力绷带组和普通绷带组各104例,两组都在术后3d拔除负压引流管,分别采用优力舒弹力绷带和普通绑带加压包扎7d,比较两组涎瘘及其他不适反应发生率、患者感觉舒适度及换药次数等.结果 舒弹力绷带组比普通绑带组涎瘘发生率少,不适反应少,平均换药次数少,患者感觉舒适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腮腺肿瘤术后应用优力舒弹力绷带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利锋;邵渊;李慧;白艳霞;姚小宝;陈阳静;张少强

    目的:探讨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口,另一组采用腮腺美容切口,两组手术方法均应用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浅叶切除术和全叶切除术,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腮腺美容切口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期、复发、暂时性面瘫、涎瘘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容切口入路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较传统手术切口有其优越性.

  •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磊;吕改玲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切除腺体和肿瘤后,遗留凹陷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12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腺体和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凹陷缺损.病例随访6~48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及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能够显著改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明显降低Frey综合征及涎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腮腺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涎瘘发生的探讨与护理

    作者:刘希

    目的:探讨腮腺术后合适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治疗腮腺疾病的患者200例,按术后加压包扎时间分为A、B、C、D四组,分别在拔除负压引流管后加压包扎4、7、9、12d,每组50例。比较各组术后涎瘘发生率。结果 A组中发生涎瘘12例,发生率为24%,B组中发生涎瘘1例,发生率为2%,C、D组均未发生涎瘘。A、B组涎瘘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涎瘘患者抽出涎液后继续加压包扎7~10d后治愈。结论腮腺术后包扎7d,可有效预防涎瘘,并减少患者长时间包扎的痛苦。

  • 涎腺术后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的对比研究

    作者:谭力凡;李国华;张书龙;吕璐

    目的 对比分析涎腺术后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临床效果,讨论涎腺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需手术的涎腺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63例)和加压包扎组(63例),比较两种方式下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涎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负压引流组发生率为4.76%,加压包扎组发生率为11.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对涎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但负压引流值得推广.

  •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预防涎瘘的效果

    作者:江瑾;卜令学;袁荣涛;尚伟;冯元勇;贾暮云

    目的 了解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预防涎瘘的效果.方法行腮腺部分切除术的腮腺疾病病人103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除引流管后不再绷带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术后涎瘘的情况,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结果 两组涎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无明显关系(P>0.05),而引流量少于10 mL组涎瘘率与20~30 m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引流预防涎瘘的效果较好,引流量小于10 mL可作为佳的拔除引流管时机.

56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