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侧腓肠肌瓣前移在重建胫骨上段骨肿瘤保肢术伸膝装置中的应用与临床疗效

    作者:许宋锋;于秀淳;徐明;宋若先;付志厚

    [目的]探讨内侧腓肠肌瓣前移在胫骨上段骨肿瘤保肢手术中重建伸膝装置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10年1月,对23例胫骨上段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手术同时应用“腓肠肌瓣前移+髌腱固定”重建伸膝装置.男16例,女7例.年龄10~76岁,平均27岁.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9例,滑膜肉瘤1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中行瘤段灭活再植术11例,瘤段切除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置换术7例,灭活自体骨复合肿瘤假体置换术5例.术后采用MSTS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8个月(3~63个月).除1例因肺转移死亡外,余22例患肢功能评分为19~28分,平均24分.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腓总神经麻痹;3例出现皮肤坏死、窦道渗液,经植皮、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胫骨上段骨肿瘤保肢手术治疗时以“腓肠肌瓣前移+髌腱固定”重建伸膝装置,可以实现生物性重建,有利于患膝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观察

    作者:李勇;王保苍;闫明;王辉;梁守磊;齐巍

    目的 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 .5 ± 1 .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0个月,平均46 .5个月. 9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10 d伤口破溃、渗出,未暴露假体,3次细菌培养阴性,考虑脂肪液化,给予清创缝合后切口愈合. 10例均完成术后12次化疗;1例于术后20个月因肺转移死亡,1例于术后18个月行单发肺转移灶切除术,至今存活,余8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0例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等并发症.测量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分别为(24 .4 ± 4 .80)°、(73 .8 ± 8 .59)°、(78 .8 ± 7 .73)°.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伸膝角度均优于术后3个月伸膝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伸膝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二者可牢固结合,伸膝功能明显改善.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中利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有利于伸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