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袁利亚;戎吉平;俞火;陈国安;纪德香

    目的 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堵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

  •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和DC2.4中RelB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磊;包杰;王前;顾春瑜;裘宇容;李娟

    目的比较研究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和DC2.4中核转录因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体系扩增骨髓前体细胞的方法产生未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在培养结束前18 h经LPS刺激获得成熟的BM-DC;DC2.4细胞系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于37℃,5%CO2条件孵箱中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表型,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和DC2.4,RelB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在成熟的BM-DC中则呈高水平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在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未成熟的BM-DC中呈低水平表达.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elB基因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的BM-DC中呈高水平表达,成熟的BM-DC与未成熟BM-DC及DC2.4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RelB基因的表达与小鼠BM-DC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RelB基因在DC2.4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不成熟的DC细胞系.DC2.4具有的未成熟DC的特点可能与RelB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一定关系.抑制骨髓DC中RelB基因的表达,有可能诱导产生具有耐受原性的未成熟的DC.

  • 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作者:罗珊;李尚为;靳松;李小红;姬巧云

    目的 探讨利用小鼠同种异型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体外扩增CD4+CD25+调节性T(CD4+CD25+Treg)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小鼠同种异型im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率和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的变化评定该方法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的能力;利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FOXP3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其细胞功能活性.结果 共培养d7细胞增殖率(5.26±0.286)倍;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33.77±3.69)%,较新鲜分离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与新鲜分离CD4+CD25+Treg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证实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新鲜分离的CD4+CD25+Treg细胞更强(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型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能有效诱导扩增CD4+CD25+Treg细胞并保持其免疫细胞功能活性.

  • 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涛;周晓晴;杜宗汉;陈龙;张彦;胡小三;彭利红;李凤;于意文;何琴莉

    目的:探讨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的影响,从而为锡类散作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法分离培养BMD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型CD11c以检测BMDC纯度.将BMDC分为4组:iDC组、mDC组、锡类散+DC组和锡类散+DC+LPS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4组DC细胞的表面共刺激分子差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DC分泌的IL-10.结果:分离纯化的BMDC的CD11c表达率为85% ~89%.与iDC组比较,锡类散+DC组和锡类散+DC+LPS组的表面共刺激分子均呈低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两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明显增加(P<0.05).结论:锡类散能使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和MHC-II低表达,且不受LPS刺激的影响,即锡类散能诱导BMDC产生耐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